1994年岳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乡的烈士,女婿吃惊:“那是我爷爷!”

文摘   2024-11-05 18:30   广西  

一位老人戴上黑绒帽,穿上藏青色薄袄,颤颤巍巍地走到姜家岗红军烈士陵园。摸出钥匙,打开铁栅栏门,拿起扫帚,清理陵园。老人名叫姜能山,姜家岗湾村民,今年85岁,风雨无阻为烈士守墓,至今已有65年。“我就是他们的亲人,我来守护他们”

01

红色土地的守望者—姜能山

2023年4月1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洒遍大地,姜能山老人便已起床。他缓缓戴上黑绒帽,穿上藏青色薄袄,尽管身体有些颤颤巍巍,但眼神中透着坚定。

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姜家岗红军烈士陵园,每一步都仿佛跨越了时光的长河,带着历史的厚重与责任。

来到陵园前,他从口袋里摸出钥匙,打开那扇铁栅栏门,拿起扫帚,开始了一天的清扫工作。这看似简单的动作,他已经重复了无数个日夜,风雨无阻。

姜家岗湾,这个位于七里坪镇的小村庄,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地位。这里属鸡鸣两省、狗吠三县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红安革命的发源地。

早在1927年,这里就打响了黄麻起义的第一枪,从此,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熊熊燃烧。1930年春,鄂豫皖革命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红军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

当时,设在姜家岗湾的红四方面军医院每天都会收治大量伤员,然而,残酷的战争使得73位伤员因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乡亲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将烈士们的遗体集中安葬在了湾头山坡,让他们得以安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风沙无情地侵蚀着这片烈士安息之地。由于长期疏于照看,烈士墓变得损毁严重。姜能山老人回忆起往昔,眼中满是痛心。他说,曾经看到一些坟墓被刨得不成样子,只剩下孤零零的坟头,有的坟前连木牌都已消失不见。

更让他难以忘怀的是,有一次来到墓园,竟发现烈士墓的棺材板已经腐烂,烈士的遗骨暴露在外。那一刻,他的心被深深刺痛,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这些烈士的英灵。

于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姜能山主动承担起了看护烈士墓的重任,这一守,便是六十余载。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姜能山老人不辞辛劳,尽自己所能改善着烈士墓群的环境。他常常独自一人,挑来一担担黄土,为烈士墓添土修葺;他弯下腰,拔掉墓间丛生的杂草,让烈士墓看起来整洁庄重;他亲手栽下松柏,希望这些常青树能像烈士的精神一样,永远屹立不倒。

墓区前有一块平整的土地和一片水塘,1976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些村民为了填饱肚子,竟打起了这块 “宝地” 的主意,拿着锄头、铁锹前来翻土种茶。姜能山老人得知后,心急如焚地赶来制止。

他大声斥责道:“你们太令人心寒了。就是饿死,这事也不能干!没有人管他们,没有人给他们上坟,今后我来!” 老人的这一番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那些村民,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打这块地的主意了。

闲暇之时,姜能山老人总会带着茶、酒和饭菜来到陵园,看望那些烈士们。他把烈士们当作自己最亲的亲人,每年的清明节、元宵节、春节,这些特殊的日子里,他都会来到这里,与烈士们 “团聚”。

他坐在墓前,轻声诉说着村里的变化、国家的发展,仿佛烈士们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他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帮姜家岗的71名烈士找到亲人。

他深知,每一位烈士背后都有一个家庭,那些家属们也在苦苦寻找着自己的亲人。他曾目睹过烈士与家属团聚的感人场景,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他更加坚定了这个信念。

02

高德福烈士后人的追寻与重逢

1994年,姜家岗湾村民程如松的女儿出嫁到河南新县箭厂河高家湾。一次偶然的机会,程如松在女婿家做客时,聊到村里的烈士墓中有一位名叫高德福的营长。

女婿高定新听后,大为震惊,他激动地说:“他是我的爷爷,我们家人找了他60多年。” 原来,高德福是河南新县人,当时作为营长的他,在黄安战役中身负重伤。

幸运的是,他被当地村民陈明志救下,然而,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为有限,尽管陈明志悉心照料,高德福最终还是不幸牺牲。陈明志怀着崇敬之情,将他与其他烈士一同安葬在了熊家咀村的陵园里。从此,高德福的下落成了高家几代人心中的谜团。

高定新从小就听父亲高厚学讲述二爷爷高德福的英勇事迹,那些故事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敬仰的种子。当得知爷爷的下落时,他毫不犹豫地决定踏上寻根之旅。他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说:“我们必须去看看!” 

那一刻,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在岳父的带领下,高定新父子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来到了熊家咀村的烈士陵园。当他们终于站在爷爷的墓前时,高定新的双腿忍不住颤抖起来。

他缓缓跪下,双手颤抖地抚摸着墓碑上冰冷的碑文,泪水夺眶而出。多年来的思念、敬仰和遗憾在这一刻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他哽咽着说:“爷爷,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您的牺牲没有白费,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新中国。” 高厚学站在儿子身后,默默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父子俩在墓前久久不愿离去。这一刻,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思念终于有了寄托,烈士的英灵也终于得以慰藉。

03

红色精神的延续与弘扬

从熊家咀村回来后,高定新的内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深知自己作为烈士后人,肩负着传承先辈精神的重任。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在工作中,他以爷爷为榜样,不怕困难,勇于担当。

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深知,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像爷爷这样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姜能山老人依旧每天守护着烈士陵园,他的身影成为了陵园中一道永恒的风景。在他的奔走呼吁下,在爱心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2011年,烈士墓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里修成了烈士陵园,一座庄严的纪念碑矗立在陵园中央,围墙将陵园环绕,空地上栽种了四季常青的树木,20座个人墓和53人的合葬墓也都修建了墓碑。

如今,姜家岗红军烈士陵园内外环境焕然一新,鸟语花香,松柏常青。这里不仅是烈士的安息之地,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地和红色旅游地。

每年清明节,学校师生、党员干部等都会来到陵园献花,祭奠先烈。姜能山老人又当起了义务宣讲员,他用自己那朴实而真挚的语言,为前来祭扫的人们讲述着红色故事。他讲述着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战斗,讲述着烈士们的牺牲与奉献,让每一个前来聆听的人都深受感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上思融媒
聚焦民生,监督有力,展现上思美好生活,共享文化盛宴,享受便捷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