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华:装置艺术总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文摘   2024-12-26 12:40   重庆  






2024年11月9日,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导,深圳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城雕委副主任孙振华教授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成都校区(东区)接受访谈。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采访对象:孙振华(下称:孙)

采访人:李菲(下称:李)

视频拍摄/制作:蒋洁    文字梳理:阳新悦 



李:孙教授您好,很荣幸邀请到您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首先,我想向您请教一下:从您的专业角度看来,您是如何看待“重生”这一展览主题的呢?


孙:“重生”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艺术、社会和生活都在不断面临改变和创新。在科技发展、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艺术来回应和对话这个时代呢?我们这次展览选了一个特别好的一个艺术门类——装置艺术。装置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典型形态,从雕塑到装置,当代艺术在形态上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成都这样一个休闲、轻松、浪漫的城市,装置艺术可以给我们不断带来各种启示,城市永远在创造和变化中,总会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对于年轻人,特别是此时此刻我们所在的天府学院的学生来说,接触装置艺术可能与平时接触的传统艺术不同,它更多的是开启我们的心智,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思考艺术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装置艺术和我们“重生”的主题都是对年轻人活力和创造力状态的一个很好的激发。


李:今天在现场有没有哪件作品让您印象比较深刻呢?


孙:这个展览里有些作品挺有意思的。比如陈伟才的作品,他用了特别朴素的瓦片材料,把这些瓦片连起来形成一个圆圈,让我觉得很有新意。陈伟才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青年艺术家,他的作品我一直都很喜欢。另外,装置艺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现成品的使用。在这次展览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用碗和碟子叠加累积起来的作品,印象也很不错。不过,我觉得作品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我们要把装置艺术和雕塑艺术做出区分。在我看来,它们之间还是有比较清晰的界限的。有些作品已经很好地区分了这两个界限,但可惜它们没有落地,只是以方案或效果图的形式呈现。如果将来能够更多地把这些作品用实际材料落地呈现,我想效果会更好。在我个人理解中,装置艺术和雕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会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让我们在这个空间里用身体全方位地和作品进行对话、进行体验。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个空间,仅仅是在一个平面的方案上欣赏,就很难感受到这个空间带给我们的魅力。


陈伟才,《凹》,青瓦,600×600×15cm,2019(方宇拍摄)


李:对,您刚刚提到了很多关于公共性的议题。像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美术馆,其实有很多学生、本地的社区居民也会前来参观。和其他的商业空间,或者殿堂式的美术馆可能有所不同。所以想请您评价一下这个特定的场域中的公共性。


孙:关于公共性,肯定会有多角度、多方面的理解。至少有一种理解是,公共性在数量上代表了一定人群的参与度。这只是一种对公共性的看法。我个人对公共性的理解会更加宽泛一些。比如,所谓的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就是要创造一个可以对话、提问、交流和互动的空间。当我们在一个空间或场域中发现一个作品时,我们可能会对它产生疑问,并希望与作品或作者进行讨论交流。甚至,我们还会带着这个问题与其他人交流。我认为,观众之间的这种讨论、互动和交流本身就是公共性的一种表现。公共性并不是以看懂或看不懂的人数来衡量,而是看它是否具有问题性,是否具有可交流和可对话的特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我们理解和借鉴公共性的一个途径和方式。


李: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对观众设定期待视野,而是等待更多不同的可能发生呢?


孙:严格来说,我觉得公共性并不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概念,更多时候它是一个问题性的概念。比如一个作品,它是否能切入一个社会话题,这就是它是否具有公共性的一种体现。

其实优秀的美术馆非常多,我们只能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美术馆的具体情况来探讨其发展的可能性。以我们这个美术馆为例,我觉得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贫困的美术馆”,并不依赖豪华的装修或先进的设备来取胜,而是有它自己独特的生长性和特质。对于这种特质,我个人认为应该更多地鼓励年轻人,特别是我们本校学生的参与。我觉得展览、装修艺术等都可以和我们的校园文化相结合,不仅是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生,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也应该能投入美术馆的空间中来。这样会产生很多可能性,比如几个学生或一个组合,即使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提出他们要办展览或做装置。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场地和条件,让他们自己来搞。包括涂鸦这样的活动,不一定非要请成名的或有影响的艺术家。如果说学生有兴趣,可以来这里来涂鸦。我们这个美术馆就是为学校和学生服务的,让学生自发、独立地利用美术馆这个平台,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许是未来美术馆发展的一个途径。


展览作品


马森、张国萱,《涌》,不锈钢仿竹、红绳或钢丝,1.长390cmX宽390cmX高600cm 2.长167cmX宽167cmX高230cm 3.长118cmX宽118cmX高165cm,2024


 蒲果毅,《带刺的玫瑰》,烤漆不锈钢,高度666cm,2024


Dezio(法国),《Earth in bloom》,喷漆墙面绘画,320 X 1150cm,2023


王静玲,《亲密关系》,丙烯墙面绘画,320 X 580cm,2023


Andrew Pok Chong Boon(马来西亚),《Undivided Vision》,盆、PVC管、灯泡和水,尺寸可变,2024


往期精彩回顾



“重生”国际装置艺术年度展即将开幕

听蒲果毅馆长说“重生”国际装置艺术年度展

“重生”国际装置艺术年度展丨优秀落地作品:马森、张国萱




我们一直在这条路上寻找,希望你也同我们一起。



设计|林珂、高纤纤

编排|林珂、高纤纤

文字|李菲、阳新悦

图片|蒋洁、方宇

初审|何思敏

复审|李文波

终审|蒲果毅



天府学院美术馆
天府学院美术馆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现当代新媒体艺术,以“科技与艺术”为宗旨,以“专业性、功能性、社会性”为办馆理念。发布艺术展览等学术活动信息、艺术家推介、艺术鉴赏评论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