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辰:艺术创作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实践

文摘   2024-12-28 20:45   重庆  






2024年11月9日,我们邀请到了“重生 ”——2024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美术馆国际装置艺术年度展策展人王春辰教授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成都校区(西区)接受访谈。







(向上滑动启阅)

策展人 CURATOR
王春辰 Wang Chunchen

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史学博士、美术批评家及策展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从事现代美术史及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研究。2012年被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聘为特约策展人,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艺术杂志》称为“来自中国大陆第一个被美国美术馆聘请的中国策展人”。

著作:

《艺术介入社会》(2010年Timezone出版社)

《艺术的民主》(201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图像的政治》(201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1940年以来的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绘画现象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
《装饰新思维》(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
《艺术的终结之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美的滥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艺术的阐释》(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艺术史的语言》(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
《蔡国强:我想要相信》(人民出版社,2008年)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艺术简史》【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策展:
2021年
“廖邦铭:硬核攻坚”,白域艺术空间,北京 
2020年
在思想中——中国当代艺术的思想史与方法论,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9年
历史的凝视:再访当代中国艺术,木星美术馆 ,深圳,中国
“墨与物:第二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武汉美术馆,武汉,中国 
“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首次个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摄影在中国180年”大展“当代摄影”部分,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中国
“姬子:精神之旅“个展,石家庄美术馆,石家庄,中国 
快闪双年展——北京艺术区工作室流变史文献展,九艺术区美术馆,北京,中国
“黄致阳:混生个展”,白盒子艺术馆,北京,中国 
“色彩的激情:唐承华的艺术”,天津滨海美术馆,天津,中国 
“绘画的逻辑线——当代绘画的生成与意义邀请展”,金鸡湖美术馆,苏州,中国 
马克·奎恩——皮相之下,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8年
圆融——佛教与艺术展,莆田市美术馆,福建莆田,中国 

2017年
约会:来自中法的青年艺术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武汉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6年
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观摩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内燃——中国新一代女性艺术家,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时间的重合——西班牙艺术家纳兰霍版画作品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年
Future Returns:Contemporary Art from China(美国布罗德美术馆)
中法青年艺术展,巴黎东京宫艺术中心
远望地平线: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展,法国尼斯美术馆
新疆首届国际艺术双年展特别展,新疆昌吉文博馆
精神如山——中国当代艺术展,香港艺术门(Pearl Lam)画廊
尘缘:何云昌个展,白盒子艺术馆,798艺术区
三界外:观念的绝对化(盛葳、段君联合策划),5艺术中心,北京一号地国际艺术区
只要存在——当代青年艺术展,风眠艺术空间,广州
思想的断层:未完成的绘画展,5艺术中心,北京一号地国际艺术区
生命的神话:韩绍光个展,今日美术馆
信仰的天空:阿丁绘画巡展北京展,今日美术馆
城市颤音:杜海军个展,今日美术馆

2013年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意大利威尼斯)

2012年
“深圳首届独立动画双年展——心灵世界:作为虚拟工程的艺术”(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区)
“观念维新——中国当代摄影简史”(北京寺上美术馆)
“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展”(北京央美美术馆)
“创异的喜悦——中国70后艺术展”(武汉美术馆)

2011年
“散光——2010年重庆国际当代摄影邀请展”(重庆)
“游牧的现实——中国当代摄影”(纽约)
“CAFAM 2011泛主题展:超有机”(央美美术馆双年展)

2010年
作为生命的艺术——乐山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四川省乐山市文化馆
姬子水墨个展,宋庄当代水墨艺术空间
楼上的青年——2010青年批评家提名展,北京时代美术馆

2009年
同行——德中当代艺术展,武汉美术馆、湖北美院美术馆
心象之在——央美绘画联展,798艺术区大象艺术空,北京
我们的能力——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移形转神”——李文峰,刘力宁双人新作展,798千年时间画廊,北京
墨道法相——姬子个展,北京798艺术区

2008年
迷局:中国影像五人展,红楼艺术基金会,伦敦
过去与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展,岩湖美术馆,首尔,韩国
超自然——新世纪中国影像展,ArtGate画廊,纽约
“青春地平线”艺术展,798大象艺术空间,北京
影像动力学,798百年印象画廊,北京
透视:中国当代艺术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
异像:一种城市图像心理学,798百年印象画廊,北京
“史迹·造像”——当代影像艺术展,环碧堂画廊,北京










被采人:王春辰 (下称:王)

采访人:林珂 (下称:林)

视频拍剪:蒋洁

文字梳理:林小涵



林:王老师好,很高兴一起见证隋建国老师作品《虚空现行—每个人都是在场者》在西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西区的落地。


王: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在公共艺术领域,能够与所在空间对话并形成独特气场的雕塑作品和艺术家并不多见。公共雕塑在中国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历史,从古代的浮雕造像到石雕,它们都满足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需求。而在现代社会,我们的公共空间更需要富有艺术创造力的作品来装点。隋建国作为当代雕塑界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完美地迎合了这一需求。特别是在这样一个被高楼环绕的庭院式空间中,如果没有这件雕塑,可能会显得有些空洞,建筑之间的对话也会显得过于直接。《虚空现行—每个人都是在场者》的加入,为这片草地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它不仅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也是对学校教学理念的一种升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雕塑将长久地矗立在公共空间之中,成为永恒的标志。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入学还是毕业,这件雕塑都将成为他们记忆中的一部分,伴随他们度过宝贵的校园时光。即使时光流转,人事更迭,雕塑依然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成为学校精神的象征。因此,无论是机构还是社区,都应该深刻理解公共雕塑对于公共空间的价值和意义。隋建国作品的落地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对于天府学院而言,这不仅是一件艺术品的增添,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隋建国,《虚空现行—每个人都是在场者》,铸不锈钢,700×950×550cm,2023


林:作为“重生 ”——2024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美术馆国际装置艺术年度展的策展人,“重生”是由您来命名的,从策展角度,您对本次展览命名的立意是什么呢?


王:展览之初,我通过与蒲馆长的交流了解到天府学院美术馆在去年举办过一次涂鸦艺术展,也了解到天府学院的艺术空间、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尤其是学院的艺术教育、艺术学士的相关情况。那么在这样一个教学环境里,不应该只是在教学大楼等的建筑里有艺术品,也要让艺术品呈现在公共空间中,形成一种室外艺术氛围。这种艺术包括了诸如雕塑、装置等的多种形态。那么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提出了举办一场装置艺术展的构想。装置艺术以其材料的多样性、形式的多变性和表现的自由度,相较于传统雕塑,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和参与感。我们也看到这次展览得到了国内外艺术家的积极响应,这些投稿的艺术品经过评选最终落地到天府学院美术馆,而最终落地的作品无疑具备了很好的表现力,且能够对学院的校园文化增加亮点,使学生对经典的艺术创作有了新的认识,使他们能够从书本中走出来,真正感受这些艺术创作给予他们对于装置艺术的新的观念和灵感。


林:本次展览面向全球公共艺术界发出创作征集令以来,反响热烈,我们收到了超过 200 份国内外提交的创意作品,其中有许多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投稿希望获得更多展览的机会,您作为著名策展人、美术批评家,对青年一代积极创作的艺术家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王:简单来说,艺术的探索需要我们拓宽视野,勇于突破自我认知的界限。装置艺术的包容性告诉我们,艺术创作不应受限于传统观念,而应自由地探索和实践。它不受固定规则的束缚,几乎一切皆可成为创作的素材。因此,我想对年轻艺术家们说,继续努力,勇敢地放开自己的思维,去感悟和思考。没有什么是不能用来创作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动手去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激发出人意料之外的灵感,这正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作为年轻一代,你们更应该多观察、多体验。在观察中,你们会发现,当代艺术是开放和多元的,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框架,而是鼓励创新和个性的表达。现在,艺术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只要你愿意参与,愿意尝试,就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所以,我鼓励年轻艺术家们,不要害怕尝试,不要担心失败。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多看、多做,你们将逐渐发现,艺术的边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得多。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者,每个人都有机会让自己的创意和灵感得以实现。


林:正如王老师所说,艺术的边界很广阔,每个艺术家坚持探索、实践,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当下的大环境,怀揣艺术理想,纯粹地创作是艰苦的,希望王老师您能给没有入选的艺术家一些鼓励和建议。


王:所有投稿的作品都展现了艺术家们的才华和努力,它们的优秀是不容置疑的。未能入选并不意味着作品缺乏价值或未来的机会。艺术的道路从不平坦,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宝贵的经验积累。对于年轻艺术家们,我鼓励你们持续创作,不断实践。在创作的过程中,你们将不断学习、成长和提升自我艺术创作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实践,不要仅仅停留在想象的阶段,而应将构思转化为具体的作品。装置艺术的魅力在于对材料和空间的重新定义与创造。空间的独特性往往源于材料的巧妙运用和创新改变。因此,我建议艺术家们勇于尝试,利用手边可得的材料,甚至是那些被忽视的废弃物品,去实现自己的艺术构想。装置艺术的核心,在于你如何将这些材料与空间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生命。艺术家的使命,就是不断地学习、观察、实践和创作。


林:您在《图像的政治》一书中探讨了各种艺术媒介在当代语境下的作用,那么装置艺术作为需要众多艺术媒介支撑的一种当代艺术,在策划此次的装置艺术展时您有没有什么关于当代艺术的新的启发呢?


王:我们不应该将装置艺术视为一种仅属于前卫领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界,它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和常见的类型。或许因为我们过去较少举办这类展览,这让人误以为装置艺术展是一种难以触及、过于前沿的事物。但实际上,这种展览形式在国际艺术界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过去,我们可能更倾向于传统造型艺术的展示,但这并不意味着装置艺术就超前或难以理解。相反,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补课的机会,弥补了我们在这方面的某些空白。装置艺术为学生和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创作自由度,一旦我们深入理解了这种表现形式,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其创作的自由和丰富性。它将日常生活转化为艺术,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以开放的姿态呈现出来。就研究装置艺术而言,现在国际上学习艺术的开端就会接触到装置艺术,并不是说每个艺术家就是设定好只学习固定门类的艺术,而是多种手段和方式并存的学习各类艺术。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装置艺术展在天府学院美术馆的举办实际上是对学院教学起到了一种丰富、修正的作用,也更能找准课程设置上的缺失,从而推动学院教学。


2008年至2013年间所写的随笔和评论的合集


林:王老师是著名策展人,同时又是资深的美术馆管理者,您对天府学院美术馆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期待?


王:在我看来,学院美术馆应当致力于举办那些富有亮点、能够吸引广泛观众的展览。首先,我们需要对美术馆进行精心的规划,确保其发展方向与学院的整体战略相匹配,这些展览不应仅仅局限于学院内部和学生群体,而应具有开放性,面向更广泛的公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塑造自己的品牌特色,精心设计学术话题,以确保展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举办展览是美术馆的核心任务,展览的设计应当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参观者的兴趣和好奇心。展览不仅要展示艺术作品,还要承担起公共教育和教学的职责,这是我们作为学院美术馆的重要使命。我们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展览的策划和实施。展览的数量不必过多,但每个展览都要精挑细选,确保其质量和教育意义。这包括创新的展陈设计,以及与展览主题紧密相关的研讨、讲座活动,这些都能够为观众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此外,相关的出版物也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记录了展览的精华,也为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提供了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展览作品


朱明、杨又铭、陈珂 ,《仿佛》,现代石刻造像、古(清代)石刻、OLED显示单元、摄像头、铜、钢 ,90×90×200cm,2023


沈允庆,《白菜》,纸 ,尺寸可变,2012–2023


廖海瑛,《串红》,玻璃钢,220×80×40cm,2005


Andor Becskei(匈牙利) ,《倒置空间》,钢材、苔藓、绿色植物,300×300×300cm,2024


赵星太(韩国),《采集昆虫》,废报纸,尺寸可变,2024


往期精彩回顾



“重生”国际装置艺术年度展即将开幕

听蒲果毅馆长说“重生”国际装置艺术年度展

“重生”国际装置艺术年度展丨优秀落地作品:马森、张国萱




我们一直在这条路上寻找,希望你也同我们一起。



设计|林珂

编排|林珂

文字|林珂、林小涵

图片|蒋洁、方宇

初审|何思敏

复审|李文波

终审|蒲果毅



天府学院美术馆
天府学院美术馆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现当代新媒体艺术,以“科技与艺术”为宗旨,以“专业性、功能性、社会性”为办馆理念。发布艺术展览等学术活动信息、艺术家推介、艺术鉴赏评论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