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REBORN》初选入围作品信息

文摘   2024-09-22 16:41   四川  





初选入围作品信息




1



作品: 《来自风的信号 》

作品说明:风,在四季中演绎着不同的角色, 它曾荡起丝丝涟漪,同样带来金黄的收获,它时而英勇,时而婉转,它从远方到来,夹杂着生机与希望。作品展现出气候与自然的关联,体现出自然界中的 平衡与不确定性,正如风一般,悄无声息,却又近在咫尺。

通过风的信号来传达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装置作为与自然的力量与变化,让观众感知来自风的信号。

材料: 竹子材料 、不锈钢金属

尺寸: 8m


作者介绍:

徐戈

浙江省雕塑学会理事。

1983年出生于浙江台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赴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交换学习。

2010年留校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至今。2017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交流。




2



作品: 《星河旋舞》

作品说明:《星河旋舞》是一件融合了环保理念与现 代艺术的装置作品,由废旧轮胎和不锈钢辐条精心焊接而成 。这件作品展示了对环境保护的承诺,也体现了科技与 艺术的结合 。在设计上, 选择了废旧轮胎作为主要材料,涂上颜色,重复利用材料既赋予了材料新的生命,也减少了环境污染。轮胎的排列组合的形态模仿了天文卫星和小 行星的轨迹,通过这种形式,呈现出宇宙星河般的壮观景象,也代表着广阔的天空与无限的可能, 鼓励着学生们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与认知边界。

材料:不锈钢 、橡胶轮胎 

尺寸:长425cm,宽(厚)210cm, 高  485cm


作者介绍:

涂啦啦

国家二级美术师。

四川省雕塑协会常务理事 、 副秘书长 中国民族工艺 美术大赛评审委员。

北京冬奥会公共艺术提名奖获得者。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时尚设计学院副教授、双流区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

成都大运会火炬手。




3



作品: 《桥》

作品说明: 以撒哈拉桥 (Shaharah Bridge ) 为灵感, 通过抽离桥自身的结构, 将其置于城市的户外空间中,“桥 ”转化为时空的纽带与象征。它如同一个“标本 ”,不再是单纯的功能性结构, 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符号。它呈现出沙漏状,在时间上如沙漏般展现流逝与循环,在空间上成为不同维度的交汇点。

置于城市环境中, 撒哈拉桥装置象征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流动与停滞之间的张力。它引发观众对城市的联想——现代城市既是物理聚集地,也是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像桥梁般连接着过去的记忆与未来的梦想 。通过这个作品,我们希望能够思考自身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城市在时间与空间中的演变与发展。

材料: 钢结构、刷过涂料的木板、半透明的玻璃纤维板

尺寸:高约2.5米, 长约2.2米, 厚度约0.5米,加上两边的延伸出的楼梯总高约3米, 总宽度约3米。


作者介绍:

SSG团队

SSG团队由三位来自皇家艺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兆博、俊超和Patrick组成。他们在英国创作学习时开始了合作。他们热衷于探索公共雕塑的可能性,包括它与观众和当地社区的交互性,以此重新讨论公共雕塑的功能,群体凝聚力。他们还关注公共雕塑所承担的社会矛盾,并将这种矛盾转化为雕塑中的诗意表达。




4



作品:《涌》

作品说明:是一件由人工智能介入创作过程的作品,它在关注生态自然与工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正如它的名字“规定 ”是约束与必然,“生长 ”是自由与偶然,其间存在着冲突与共生。在人工智能快速进入作品生产的当下,我尝试将创作主体交给AI的偶然性艺术家的引导成为作品呈现的必然性,最终呈现出一种异化后的美丽。

作品在试图让观众在金属质感的生态植物面前被带入一种情绪游离状态。装置空间中墙面圆形影像描述了类似时间流逝的概念,同时也模仿彩色玻璃窗画的质感与神秘它影响着抽象机械植物的花开花落周而复始的运转,而自然而然的自由精神是否还在时间中继续存在?

尺寸:长 340cmX宽 340cmX高240cm

材质:不锈钢;亚克力;LED 光源;电子元件。 

器材:投影仪,控制器

体积:占用空间400cmX400cmX300cm 

重量:80KG


作者介绍:

马森

1997年生于河北保定,2020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雕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四级美术师,四川省雕塑协会会员。

现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雕塑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多次参与公共艺术项目的策划与后续工作以及各类展览。




5



作品: 《大地的呼吸》

作品说明:装置分为两个造型部分:一是平面图像造景,既利用磁盘的圆形平面图形效果, 制作成大小不一的水泡聚集的视觉效果 。二是立体图像造型 。切割组合好的瓷器纵向垒叠,制造出向上逐渐升腾串起一连串多层次水泡的立体造型 。整体由透明玻璃包裹,装置顶部象征水泡的圆形瓷盘向外渗出流水,缓流的水在玻璃盒子上整体形成一个水幕 。

材料: 瓷盘 、 瓷碗 、 瓷碟 、玻璃 、水洗石 、水管、 led灯源

尺寸: 200cm x 100cm x 150cm (长宽高)


作者介绍:

骆莉

艺术家、策展人、教师,现工作生活在中国成都。

出生和成长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200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装饰艺术与设计专业。2002年留学法国巴黎,2003年考上巴黎索邦大学(Paris-SorbonneUniversity)就读于人文学院造型艺术专业(plasticArts), 2009年取得巴黎索邦大学造型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Masterll)并列法国国家当代艺术高级研究员。2010年回国,持续以多种形式创作与艺术实践至今。




6



作品:《 Love Me Tender》

材料: 不锈钢

尺寸: 未知


作者介绍:

Gleb Dusavitskiy

艺术家、雕塑家。

1987年11月6日出生于丹麦霍耶尔。

教育经历:

1994-2004第一艺术学校;

2004-2010国立建筑大学室内设计系国家建筑大学室内设计系。




7



作品: 《光与尘》

作品说明: 《尘与光》通过象征性材料与空间的构建,深入探索了生命循环、 自然复苏、社会重构以及未来的多重可能性。该作品不仅是对历史与当下的反思,还揭示了毁灭与重生、消亡与希望、死亡与新生之间的紧密联系。 观众与作品的互动, 宛如一场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废墟走向新生的旅程,促使他们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与可持续的世界。

材质:电缆线 、 陶瓷物件 

尺寸:260*800cm


作者介绍:

张明明

跨学科创作者,兼具视觉艺术家与室内设计师身份。现居意大利与中国两地,硕士毕业于意大利米兰著名的布雷拉美术学院(Accademiadi Belle Arti di Brera)并以满分荣誉毕业,之前在上海同济大学取得艺术设计学位。张明明的学术背景奠定了其跨文化、跨领域的创作视野。




8



作品: 《时间简史》

尺寸: 5000*5000


作者介绍:

余极

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中国重要的行为艺术家之一。

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获学士学位。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以多种媒介和不确定的实验方式进行自由创作, 作品有行为、装置、摄影、录像、绘画以及设计、写作等。

曾创作生活于北京、上海,现居成都。




9



作品:《ARTEMIS》

作品说明:Artemis 旨在激发公众了解他们被低估的理解生态系统的能力。

它通过一系列模拟进化形式的仿生自动机构建出人造生态系统, 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


作者介绍:

嵇鹤

1998年3月出生于浙江宁波,现工作于上海梅赛德斯奔驰前瞻设计中心。3D艺术家,数字与装置艺术家,创意设计师。

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于动态唯塑,交互装置,跨媒介互动和实时渲染数字影像。




10



作品:《尽头》

作品说明: 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之上,大地艺术作品 《尽头》如一座神秘的丰碑矗立。作品主体是一部银色天梯,由不锈钢板与管材精心打造而成。银色的材质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而坚毅的光芒,仿佛凝聚着对未知的渴望。

天梯直指向远处的雪山,孤耸于天际,似一道连接天地的桥梁。它不仅仅是一个实体的构造,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象征着人生无尽的尽头,那是未知的领域,充满着神秘与挑战。草原的广袤赋予了它 开阔的背景,更凸显出其对远方的执着指向。它提醒着人们,人生的旅程没有真正的终点,每一个尽头都是新的起点。

材料: 不锈钢板、不锈钢管材


作者介绍:

赵弥

1971年出生于成都, 1990--2000年代一直从事于艺术创作。涉猎传统中国绘画,综合材料绘画, 多媒介装置,跨媒体艺术。现生活工作于成都。




11



作品: 《身体系列》

作品说明:《身体系列》装置作品,通过选用现成的瓷器材料,

重新构建身体的形态,以探索身体在时间和存在中的意义。每一件作品都是对身体的再现,同时也对其 在历史和个人经历中的角色进行反思。

在这系列中,身体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存在,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积淀和生命的短暂。选择瓷器这一材料,既是对身体脆弱性的象征,也表现了身体的坚固和恒久。瓷器的质地与身体的脆弱相呼应,反映出身体如何在岁月中经历磨损、变形甚至陨灭。

材料: 陶瓷碎片 、钢架结构

尺寸: 高2m  尺寸可变


作者介绍:

木头

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许燎源博物馆设计师。

青年艺术家。

成都31届世界夏季大学生运动会火炬外观设计主创团队成员。

成都创意周金熊猫奖。




12



作品: 《记忆的涌现》

作品说明:以桥为基点通过拓印捕捉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相关的“有意味 的图像 ”,来构建第一层涌现的记忆——一种对过去的回响 。本作品旨在传达双重意义: 一方面以碎片化的、模糊的拓印肌理来构成记忆,通过拓印的方式,将属于大桥的印记转移到新的时空环境中,既追溯过去又启发未来 。另一方面, 以声音触发记忆点,将过去和现在的文明与记忆以数字化、可视化形式并置、重构,形成第二层涌现的新记忆。

记忆的转移让存在于历史印记中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文化记忆变为新的实验“样本 ”,离开大桥的本体环境,在另一个空间中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通感记忆和体验,视听触联觉带来新的记忆的涌现。

材料: 交互投影 屏幕悬挂式高清数 码微喷 (拓片原价扫描打印) 视频   

尺寸: 6m*3m*0.15m (可调整)


作者介绍:

团队成员:

於涵阳,中国美术学院在读博士,设计人文与创新研究,关注声音可视化、音画交互等领域。

李安达,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面创作与研究,现为伊犁师范大学专任教师。

赵焕宇,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现为吉林大学副教授。

胡恩豪,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现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专任教师。

韩羽格,中国美术学院在读硕士,创新设计研究。




13



作品: 《凹》

作品说明:《凹 2》是2010年之后青瓦系列作品中的一件, 延续了作品《凹》的概念。它不仅强调了瓦片的结构语言,更关注青瓦生成的背景和场域,这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将这些青瓦沿着它们自身的弧线和拱形结构,横向的扩展出一种新的秩序 。这种秩序不同于传统青瓦屋顶的排列方式,揭示了青瓦作为材料的属性和内在逻辑。这些材料的语言形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表达,它们还承载着一种物的文化属性,也体现了材料背后深厚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材料: 青瓦

尺寸: 尺寸可变600 x600x25cm


作者介绍:

陈伟才

自由艺术家,即兴创作者;主要创作形式包括有雕塑、装置、影像、绘画等;曾在牛房仓库(澳门)、艺文立方(成都)、大浦当代艺术馆(成都)、十方艺术中心(重庆)、501序空间(重庆)等地举办个展/双个展。




14



作品: 《采集昆虫》

作品说明:使用废报纸制作纸蝉,像收集昆虫一样用销钉固定在墙壁上,使其接近圆形。

纸蝉虽然象征着童心,但想要用报纸表现无数事件和事故带来的无数利害关系的变化。

我们也生活在一个通过这样的过程成为无数的思考能力和理念,有时歪曲真相,形成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世界里。有时为了迎合强力的领导,像被采集一样被带走。

材料:废报纸 

尺寸: 可变


作者介绍:

赵星太

1973生于韩国全南和顺。

2004韩国全北大学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现大韩民国美术大展邀请作家。

主要个展:

2017第3回个人展,无等画廊,光州,韩国。

2009大韩民国全国美展获金奖艺术家邀请展,首尔市立美术馆庆熙宫分馆,首尔,韩国。

2003第1回个人展,三星文化会馆,全州,韩国




15



作品:《世·界》

作品说明:作品中的元素主要是代表战争的各种武器,而组合成的形态就像是象征着美好的绽放的鲜花,表面上包裹着作品中心象征生命的”心脏“,实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精良的武器虽然保护了生命,但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命最大的威胁,作品整体通过矛盾的表达方式揭露现实社会的现状。使用水晶材质,也是抓住水晶的特质,它就像是我们的“世界 ”,暴力与美好都可以展现的很透明清晰,但同时,它看似坚硬,实则容易破碎。所以,通过作品呼吁大家真爱和平,尊重生命,希望我们可以永远可以静静的远观这世界的美好。 

材料: 水晶

尺寸: 30cm*30cm*10cm 金属展台高120cm


作者介绍:

刘佳

青年雕塑家、艺术家策展人,艺山艺术中心创始人。

1982年出生于中国重庆,200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2005年,以学生艺术家身份携作品《第三只眼》参加法国图卢兹阿巴图瓦艺术馆“中国归来”当代艺术展,运用一队混种动物队列穿过公共展览空间,打破东西方神话的束缚,创造出天地共融的壮丽场景,自此在国际艺坛开始崭露头角。随后,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传奇...”刘佳雕塑艺术个展,其作品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文化内涵,迅速获得国内艺术界的认可.




16



作品:《对峙_隔空打物》

材料: 铁皮钢架_木, 可移动

尺寸: 370x400x1000cm


作者介绍:

苍鑫

1967年7月 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满族。

1986年,天津音乐学院。

1988-89年,南开大学、天津美术学院。

1991年开始自学绘画。

1993年进驻北京画家东村。




17



作品:《这种生产方式看上去就像艺术品》

作品说明:这种生产方式看上去就像艺术品》这个系列的装置作品呈现的是一种生产方式,就如作品名称“这种生产方式看上去就像艺术品 ”。作品先在钢结构的造型基础上抹上水泥, 在水泥未干之前转动钢板制作而成, 钢板的线条决定了作品的形状,所以作品本身的形状并无特殊含义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形状,个人感受重新赋予它新的意义。艺术家在这件作品里想探讨的是艺术与生产的关系,完成的作品表面 保留了水泥原始的质感,粗糙而真实,呈现出一种质朴而又现代的美感,同时这也是艺术家对于传统、形式、物质、意义和创作过程的重新认识。

材料: 水泥 、不锈钢 、钢 、轴承等

尺寸: 1.8*1.8*6m


作者介绍:

何利平

1983年2月10日出生于四川,2007毕业于川音成都美院2002级雕塑系。

现任四川省雕塑学会副会长。

2015年硕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18



作品:《瓷韵连珠》

作品说明:作品灵感诞生于对传统与现代、秩序与灵动的深刻思考。中国瓷器,作为古老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而糖葫芦,那充满童趣与欢乐的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串联形式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感受。将二者巧妙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既具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现代活力的艺术表达。

材料:不锈钢 、各种陶瓷等。

尺寸:可变。


作者介绍:

四川美展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致力于将艺术与科技相融合,专注于科技景观设计领域。公司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和专业技能的团队,成员来自艺术、设计、技术等多个领域。




19



作品:《 Undivided Vision 无歧愿景》

作品说明:微妙而有趣的日常使用,滴水的声音,流动的反射,光和在这个装置中,投射在墙上的阴影留下了想象视觉叙事的空间。它会引发观众重新思考他们周围日常生活中隐藏的潜力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的潜力。未分割远景可被视为哲学探索正念到日常,重建存在于其中的冷漠我们的日常生活标志着精神觉醒。另一方面,这篇文章也暗示了不可分割和不断流动的人,事物和事物的感觉理解东方哲学教学

材料:塑料桶(可以是陶罐), PVC管, 灯泡和水


作者介绍:

博宗文

2024年  肉和骨的故事 概念饮食临时项目泰国;

2023年 Undivided Vision工艺与应用艺术学院,坤仁大学,泰国 ;

2021年  第九届韩国蔚山国际木刻版画艺术节暨双年展;

2021年  你是谁的世界,吉隆坡,马来西亚。




20



作品: 《倒置空间》

作品说明:我制定了一个特别的方案,正式强调了动物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它也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了真正的联系。以及参观者和艺术之间的本质。我的目的是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根据我的计划,水族箱是 300  × 300  ×300 厘米的大核心立方体。场景是立方体的一侧有一扇门,顶部有一扇窗户,门长200×100厘米。窗户是100 × 100厘米。 物体的材料是生锈的钢 。在室内空间,墙上覆盖着苔藓。苔藓墙提供了舒适的和自然有机效果。装置的绿色和棕色是和谐的组合。所需的光量来自顶部的窗户。参观者必须考虑植物所需的水量。他们可以为植物浇水以维持生存。游客可以成为我艺术的积极参与者。

材质:钢材、苔藓/绿色植物 

尺寸:300 ×300 ×300厘米


者介绍:

Andor Becskei

1991年出生在Senta(旧南斯拉夫),自1992年以来一直居住在匈牙利。于布达佩斯的匈牙利美术大学获得雕塑家学位。2021年至2023年,在佩奇音乐与视觉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是匈牙利艺术学院的杰出成员。

 往期精彩回顾 



公共艺术节丨桑西“地平线”艺术节

让“重生”可见——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身体媒介

“重生”—— 2024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美术馆国际装置艺术年度展征集





我们一直在这条路上寻找,希望你也同我们一起。



设计|蒋洁    

编排|蒋洁

初审|何思敏

复审|李文波

终审|蒲果毅



天府学院美术馆
天府学院美术馆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现当代新媒体艺术,以“科技与艺术”为宗旨,以“专业性、功能性、社会性”为办馆理念。发布艺术展览等学术活动信息、艺术家推介、艺术鉴赏评论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