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鄱阳湖因水位下降导致大量鲤鱼搁浅,密密麻麻挤成一堆,甚至不少鲤鱼因缺水死亡。然而,这些搁浅的鲤鱼却无人捡拾,即便晒死也无人问津。首先,鲤鱼本身并不受南方人青睐。由于鲤鱼是底栖鱼类,常在淤泥中觅食,导致其肉质带有较重的土腥味,口感不佳,因此在江西等地价格低廉,甚至比青菜还便宜。此外,鄱阳湖正处于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期,捡拾搁浅鲤鱼可能被视为非法捕捞行为,一旦开禁,可能会引发更多人违规捕捞,破坏生态平衡。从生态角度看,这些搁浅的鲤鱼并非毫无价值。它们的尸体分解后可为湖区微生物和水草提供养分,还能成为候鸟的食物来源,继续为生态系统服务。鄱阳湖的鲤鱼搁浅现象,不仅是自然环境变化的结果,也反映了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