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逸山解读医古文》前言

文摘   2024-09-09 17:03   上海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医古文的读本接踵问世,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为什么还要凑这个热闹?因为几乎所有文本主要都是注释或者再加上今译,而未见有重在解读的作品。医古文解读果真如此重要吗?答案自然肯定无疑。概括地说,医古文解读就是分析阐发文本所论、所述之理,然后求得修身养性之理,进而把握为人行事之理。
明了书理乃是读书的首要问题。打个比方来说:我们进入一座园林,有楼台亭阁,楼建几层,台有多高,亭为何形,阁呈啥状,都观察得清清楚楚,但是对其总体布局,这些建筑为何如此设计,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却木然不觉,你能说真正识得这座园林的气韵了吗?阅读古代医学文章,把握字、词、句面的含义,是必须的,但这只是个前提、是个基础,更要深而求之、旁而推之,领悟联想字下句外的含义,提炼文句的要点,剖解文章的层次,把握篇章的旨意,亦即体会作者用字、遣词、造句,乃至析章谋篇的用意所在。
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评价唐代张籍《成都曲》有“弦外音,味外味”,或可替换一字,叫“弦外音,味外旨”。赏曲如是,品文亦当如是。因古人作文,每多隐约。《易·系辞上》引孔子“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唐人刘知幾《史通·叙事》有“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说,这就要求读者识其未尽之言,明其未尽之意,探其远旨,辨其深义,“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鹿善继《四书说约》),“从其一面悟出三面,从其所当然悟出其所以然”(程衍道《医法心传·序》)。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现存最早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其中讲到有关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诸多原则、方法、鉴赏等方面问题,对于医古文教学每有启迪。比如《隐秀》篇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强调句下的重要含义,突出篇中的关键词语。把隐于字下的深刻含义比作珠玉,把突显于句内的紧要词语说成卓绝。



有关读书要关注领悟文意的问题,先贤不仅有上述精辟之论,更有启人心扉之例。

李密(224—287)先事蜀汉,官至尚书郎。公元263年蜀亡于魏,两年后司马炎建立晋王朝,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李密也在其内,郡县催逼甚紧。李密父母早亡,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刘氏年高九十六岁,且疾病缠身,无人侍奉。李密要求暂缓赴任,遂作《陈情表》。其中有云:“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为何说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古文观止》收载此文,一语揭示:“密以蜀臣而坚辞晋命,恐晋疑其以名节自矜,故作此语。”所谓“弦外音,味外旨”,均透现在二吴“恐晋疑其以名节自矜”的评点内。
又如对晁错的评价。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纳,次年冬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封地,引起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不满,以针对晁错的“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汉景帝遂腰斩晁错于东市。后世大多认为晁错被冤杀。苏轼撰有《晁错论》,一反世人之说,认为“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遂致叛乱,此晁错冒失于前,又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而自己留守京城,此晁错畏惧于后。苏文有云:“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古文观止》评点说:“一句断定,全篇俱发此句。”苏轼“错有以取之”一语揭破晁错被杀之关键,二吴“全篇俱发此句”则抓住《晁错论》的主旨。
医书也有其例。如《灵枢·刺节真邪》:“下有渐洳,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渐洳”“苇蒲”与“形气”有何关联?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五邪刺》中注释说:“见苇蒲之茂悴,知渐洳之多少,观人形之强弱,识血气之盛衰。”意思是如同看到芦苇、香蒲生长得茂盛还是枯槁,便知晓其下湿土的肥瘠,观察人的形体强盛还是虚弱,就清楚体内血气的盛衰,把由表及里的道理以及喻文与正文的关联揭示无遗。



医古文须强调解读,还别有一番意蕴。作为中医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学对象今后大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了提高学术水平,他们需要阅读古代医书。这种阅读,当然少不了对文字、词汇意义的准确理解,但是不能局限于此、固步于此,不能把疏通字词意义的过程当作学习的目的,而应当落脚到对句子、段落、篇章的意义深层次的理解上,以便从中吸取学术精华,或获得启迪借鉴。从这个方面来说,领悟文句的意义、把握篇章的要旨,洵属中医院校开设医古文课程的终极目的。
那么教学现状又是如何呢?就我所在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来看,同仁热爱并娴熟于讲台生涯,在教学改革上每多创新举措,开设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挂上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医古文国家精品课程”的匾额,并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虽然如此,也并非了无瑕疵,主要表现在过多地耗时于解字释词,而对于解读的宗旨,或时有所忽略,依然存在着百尺竿头进一步的空间。这也是笔者孜孜撰写此书的原因之一。
操觚此书,虽然在品味文意篇旨上耗费了较多的心力,但是对于它的前提或基础性的工作,如医文并佳的选目,可靠有据的底本,准确到位的注释,一概矻矻以求,未敢有所懈怠。
经过几十年披沙拣金,医古文中诸多美文佳篇备受同道赏识、历经时间考验,从而成为传统选目。为方便读者对照阅读,本书所收篇目,每多取之于此。文稿原用繁体字编录,曾多方寻觅可据或通用者作为底本,此事每常得到王兴伊教授协助,特在此致达谢忱。出版社认为此著既然重在解读,为方便读者览阅,建议改用简化字。是属良言,自当采纳。既然繁体转成简体,那么与此相应,异体字、俗写字也就改为正体字,并纠正所据文本中的讹字,同时著录文本的来源。
此番编撰,在词语注释上坚守两条原则。其一,一词不二释。一词一释与一词多释,是出现于文章中的词语与辞书所收词语的一大区别。这是由于后者,尤其是大型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之类,不仅广罗一词的义项群,而且每每在一个义项内设立意义有细微差别的多个释语,其后并用多条书证分别予以对照证实,而前者受到言语环境的制约,其含义只能是唯一的、独有的,而不能是模棱两可的、移游彼此的。为此,本书谨慎撷取准的之释词,一以贯之地“不二释”。其二,广泛搜罗比较众释。认真阅读、比较历版医古文教材及其教学参考书与相关读物的注释,汲取其精华。几十年来,医古文界内界外的学者发表了为数众多的文章,较为集中地对医古文文选的词语解释提出各种看法。我查阅了中国知网,输入“医古文”三字,有文章一千三百余篇,其中每有关于词句意义的注释,遂逐一伏读。其中有所据翔实所论精当者,有自出机杼足资启迪者,自然也有两相抵牾、乃至多相抵牾者。凡此之类,皆再三考虑斟酌,取其所可取,弃其所宜弃。从这个角度来说,此书凝聚了学界内外诸多同好的心血。
执笔期间还发现以往读本的一些疏漏。如《指喻》:“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医古文历版教材以及相关读本每作如是标点,其实后两句当分割在“果”后。“虑周行果”意谓思虑周密,行事果决。又如《秋燥论》有句标点为“有宜用平寒而佐以苦甘者,必以冷热和平为方,制乃尽善也”,今特作“补牢”之说:“制”须属上为句,“方制”意谓方剂配伍的法度。下文有“又六气凡见下承之气,方制即宜少变”,王冰注《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和为利”为“燥之性,恶热亦畏寒,故以冷热和平为方制也”,并以“方制”为语,可证。另有重新划分段落者,有补正词语注释者,有匡改事典出处者,有考论文本所涉人物行状者等,此不赘述,读者诸君自可检阅比照。
有关本书所录文章的时代归类与先后排列原则。《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对跨越历史朝代者如何立传的问题,既有过实例,也作过评议。谯周、卻正皆由蜀经魏而入晋,陈寿都立传于《蜀志》,并在两人的传记后有评语说:“二子处晋事少,在蜀事多,故著于篇。”表明跨代者在哪个朝代“事多”就安顿在哪个朝代。这一安顿法颇得后人称扬。本书对跨代者也效仿此法。比如喻昌的生卒年为公元1585─1664年,公元1644年清朝入关,取代明朝,就时间而言,喻昌在明为在清的三倍,而从事情上来看,喻昌入清后的二十年,就远远多于在明的六十年。这里所讲的“事”,作为医家,重视的自然是医事,尤其是留存于后世的医著。喻昌的著作主要有《寓意草》一卷、《尚论篇》八卷、《尚论后篇》四卷、《医门法律》六卷。其中除了《寓意草》刊刻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外,其余著作一皆问世于清代。所提出的一些学术见解,诸如“伤寒三纲鼎立说”“温病三纲说”以及对大气理论的发挥、对燥邪致病的辨识等,都是他晚年的观点。由此而言,本书把喻昌安置在清代的首位。这是文章的时代归类问题。至于文章的先后排列,设置两条原则。首先是按照文章撰就年代的先后为序。比如柳宗元的生年是公元773年,刘禹锡的生年是公元772年,虽然前者较后者晚了一年,但是《宋清传》是柳宗元于公元805—815年任永州司马期间所作,而刘禹锡的《因论》七篇,包括本书所收《鉴药》《述病》写于刘氏夔州刺史任上,时在公元822—824年,因而本书将柳宗元的两篇放在刘禹锡的两篇前面。又如王世贞的生年为公元1526年,虽然早于吴崑的生年公元1552年,但是前者的《〈本草纲目〉原序》撰于公元1590年,而后者的《〈医方考〉自序》撰于公元1584年,根据上述原则,吴崑的《〈医方考〉自序》就排列于王世贞的《〈本草纲目〉原序》前。其次是按照作者生年的先后排列。对于未晓撰就时间的篇文,就一律按照这一原则编排次序。此外,本书所收《药论四则》《〈素问〉注文三则》《方论三则》《医案六则》四篇,皆由若干则短文组成,其在目录中的序次依据首则短文的撰就年代或其作者的生年而定。
前人作文,每多清辞丽句、嘉言妙语,用词既典雅,意味亦隽永,或展现传统文化的精粹,或说明发人深省的事理,或是著名语典的本源,或是传诵至今的名论,启人心智,开人慧眼,宽人胸怀,令人喜悦。本书所收文章,不唯不乏此类金玉、药石之言,另有揭示通篇主旨、提炼篇章要义的精致语句,特从中择选162条,题为“名言嘉句录”,以为附录,供读者集中观赏。


医古文教材通常大别为涉医文章与基础知识两大部分。如前所述,文选部分宜于字词训释的基石上,注重意义之领悟、要旨之把握,基础部分可在熟稔要论例释的根柢上,着力论述之拓宽、剖析之深切。职此之故,医古文的文选与基础自有其深耕细作之必要。笔者于2010年出版的《举要》(《段逸山举要医古文》,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书即为拓宽、深化医古文基础知识而设,今所撰《解读》即为品赏、涵泳医古文佳什而作。
我从事医古文教学几近一个甲子,诸多教案或散见于纸箧,或旁注于教材,或存放于电脑,乃至储记于头颅,取用甚是不便,素有系统整理之想。虽然思萦往复,每有自出胸臆者,积案盈尺,多存爬梳剔抉者,但是选或失当,校或走眼,注或欠安,析或逊透,权供医古文同仁、中医文献学者乃至爱好者一哂。当今新人辈出,后浪奔腾,知罪当否,称是摘非,皆属助成之者。




- 推荐图书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段逸山60年精研医古文呕心之作,80篇医古文佳什尽道修身养性、为人行事之理。


《段逸山解读医古文》

 段逸山  著

定价:108.00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ISBN:978-7-5326-6203-6



作者亲笔签名本

小红书自营店

抖音自营店



普通非签名本

辞书微店

淘宝自营店

小红书自营店

抖音自营店






排版 | 李慧



上海辞书出版社
打造精品好书,分享品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