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探矿权抵押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及实现障碍?
问二:债权人接受采矿权作为抵押物时如何最大化维护自身权益?
如采矿权人同时亦为借款人或共同债务人或连带清偿义务人,采出的矿产品作为借款人名下的资产,自然在查封冻结和执行的范围内。为了达到债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的法律效果,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在抵押合同中明确约定抵押范围包括采矿权、采出矿产品以及其从物、从权利、添附物及孳息等,同时一并抵押配套的土地使用权、厂房、生产和生活设施等,以为将来处置采矿权减少处置阻碍。
2.以矿产品设定浮动抵押。根据《民法典》第396条“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确定时的动产优先受偿”之规定,可以采矿企业现有及将来的生产设备、矿产品、半成品等设定浮动抵押。
3.就煤炭销售的应收账款设置质押。基于前文提及的抵押权期间煤炭资源的持续减少且抵押权人无法限制、进而影响采矿权变现等因素,建议考虑将现有和将来的、无权利限制或瑕疵的煤炭销售应收账款设立质押,办理质押登记。
如采矿权人为第三方抵押人,上述1至2项约定措施同样适用,并可增加第三方抵押人为连带责任保证人,以最大程度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提醒关注如下情况:采矿权许可证有效期;抵押期间,采矿权许可证是否可能被吊销;抵押期间,采矿权权利是否产生瑕疵;抵押期间,关注抵押人是否发生被兼并重组或矿产被压覆等可致采矿权灭失的情况;抵押期间,矿产资源储量和采矿权价值变动。
问三:在被动式破产中,如何防范相关方利用资产处置程序贱卖AMC的抵押资产?
问四:差额抵押项下拆分抵押导致约定抵押内容与登记抵押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应以约定为准还是登记为准?
根据《第九次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下称《九民纪要》)的规定,以登记作为公示方式的不动产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一般应当以登记的范围为准,但九民纪要亦明确不再使用单一的评判标准,即若是因为登记机关的原因,不能将合同约定的担保范围在登记簿中体现,则根据合同判断担保范围。但《民法典》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四十七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就抵押财产、被担保的债权范围等所作的记载与抵押合同约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登记簿的记载确定抵押财产、被担保的债权范围等事项。
2022年新版的不动产登记簿应用后,已经设置了“担保范围”的登记要素,基本可实现登记内容与合同约定保持一致,发生《九民纪要》规定的因登记系统设置及登记规则原因导致登记与合同约定不一致情形较少。因此,若抵押合同与登记不一致情形下,如按照《九民纪要》的规定主张以合同约定担保主债权金额为准,司法实践支持该诉求可能性较小,即仍应根据适用《民法典》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以登记主债权金额为主。
问五:地产项目项下,解除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担保,对其他保证人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