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调“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立场

楼市   2025-01-06 17:44   北京  

“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为今年的货币政策定调。

1月3日至4日,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了相关精神。会议提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时隔10多年,货币政策定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中央定调货币政策取向为‘适度宽松’,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这强化了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意愿,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实际上,回顾2024年的货币政策,能看到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尤其2024年9月份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出炉,较大力度降准、有力度的降息、优化调整房地产金融政策、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发布实施以来,有力提振了社会信心,对于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发挥了较好作用。

站在年初的关键节点上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如何?下一步货币政策还有多大空间?《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量、价、结构协同发力 
多轮政策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先后四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并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业内专家表示。

“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协同增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用上述几个词概括了2024年货币政策的效果。“总体来看,2024年,为稳固经济运行,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不改,量、价、结构协同发力,全力稳增长、提信心,并着力推进货币政策框架演进,提升利率传导效率。”他对《金融时报》记者如是总结。

其中,总量方面,2024年以来,央行综合运用降准、降息等传统总量工具和买卖国债、买断式逆回购等新设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持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年内累计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约2万亿元长期低成本资金;买短抛长,通过买入国债和买断式逆回购向市场投放资金,在呵护流动性的同时优化市场资金结构。此外,在稳定信贷总量、促进信贷均衡投放的同时,注重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整治资金空转和手工补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结构方面,新设和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2024年初,央行宣布设立信贷市场司,引导做好“五篇大文章”;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继续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提高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资金支持比例,落实好存续的各类结构性工具……一组数据有力显示了信贷结构的优化。据《金融时报》记者从央行了解到的数据,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2024年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余额1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普惠小微余额为3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3%。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价格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有效发挥,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过去一年,7天逆回购利率、MLF利率分别累计下调30bp和50bp,1年和5年及以上LPR分别累计下调35bp和60bp,降幅均较大,带动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企业贷款利率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45%,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利率为3.08%,均处于历史低位,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让利实体经济。

从“稳健”到“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过去一年实体经济的稳步回暖,离不开货币政策有力支持和引导。”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2024年以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有效需求总体偏弱,货币政策接连出招应对挑战,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多次降准、降息措施力度大、速度快,与其他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形成叠加效应,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和预期,为经济恢复回升创造了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邹澜解释,“适度宽松”表明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综合施策,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增强了货币政策的应对能力和空间。

对于具体如何发力,本次会议提到了诸多方面,包括“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等。

“2025年降准仍有一定空间,但新设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温彬预计,“2025年流动性调控基调将‘合理充裕’变为‘充裕’,意味着央行的呵护力度不减。降准仍有一定空间,但在政策加力的方向下,考虑到目前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距离5%的合意下限空间日益缩窄,以及降准、MLF、再贷款工具对全市场流动性影响的传导相对较为间接,未来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等新设工具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他分析,多重工具的组合不仅能够减轻MLF续作压力、降低对降准工具的依赖,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工具的综合运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宽松,助力承接政府债发行、促进信贷稳步增长,并提升流动性调节的精准度和灵活性。

“人民银行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邹澜谈到,下一步将在价格上持续发力,在总量上继续施力,在结构上聚焦用力,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防范资金空转,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稳健经营的平衡,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打好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组合拳”

此外,加强宏观政策的协同性、一致性也是题中之义。

温彬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2024年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消费、资本市场等领域协同发力,通过降准降息、买断式逆回购和买入国债相配合,来缓释政府债发行的冲击、降低地方债务置换成本。在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下,全年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未因政府债加量发行而出现资金明显紧张的局面。

此外,消费协同方面,央行多次强调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加大对“两新”领域的金融支持,并再度推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降低居民债务负担,为消费复苏提供强有力支撑。

对于下一步工作,邹澜称,要打好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组合拳”。为政府债券发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助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体现实效,共同支持稳增长、调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宏观政策思路也在加快适应性调整,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邹澜谈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将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动态平衡的适配性和精准性,强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合力,增强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

“考虑到有些增量政策还在陆续落地,贷款审核、授信、提款等也需要一个过程,未来政策效应还会进一步传导显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更加有力有效。”董希淼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

中国长城资产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www.gwamcc.com)官方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朋友提供中国长城资产及资产管理行业最新资讯,分享有价值的国内外经济、金融领域动态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