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是乡愁

乐活   文化   2022-09-05 06:16   北京  

上山下乡的年代,我们去了农村,城市便是我们的乡愁;而后,我们回到城市,农村又变成我们的乡愁。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乡愁,一直会伴着我们,醉着我们,纠结着我们,直到我们终老而去。便是最终化作尘土,那尘土里,也散发着多情的乡愁,向故乡飘去。

然而,同时,却还有另一种与我们同在的乡愁,同样让我们感动。


老赵,转业兵,人长得英俊,是我们营部的粮食协管员,与我们营部的知青关系较好。记得它的厨艺很好,营部会餐,一般都是他掌勺。我们几个岁数小的北京知青,很爱给他帮厨,可以捞到些品尝的机会。记得很爱吃他的酥白肉,肥肉上面裹上白糖和面粉,炸的晶莹剔透,有点像果脯里的瓜条,一咬下去,酥脆流油。在那个食品短缺的年代,给他打下手,那可真算是个“肥差”了。

还记得,第一次我回去,1989年,他已经到了县城粮食局。我在上海知青钱鸿盛家落脚,晚宴他也去了。其实,他不善言辞,但老大哥一样的眼神一直看着我,我觉得,心里很温暖。倏然间,想起他叫我们吃酥白肉时的情景,也是那样的眼神。想起第二天就要走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心里一阵伤感。

第二天早上,天上飘着粉末一样的晴雪粒子,正是一月极冷的天气。当我赶到车站的时候,老赵和几个营部的老人,都先已那里等候了。他们的帽子上都是哈气结成的白霜,眉毛上、睫毛上也是。见我来了,走上前来和我握手,叮嘱着一路平安之类的话。真没想到,那么早,那么冷,天还没亮,他们就来了,就等在那里。我一时语塞,心里一热,眼睛发酸,差点忍不住流下泪来。


有些事,是后来想明白的。

又过了些年,听说老赵来北京了,邀在北京的、当年熟悉的人聚一聚,我也去了。席间,他说,七十多岁了,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出来了,就是想去京津沪哈四个城市转转。他没说是来看我们的,话说的像是旅游的计划。但是,现在想想,他就是来看我们的,否则,为什么只是这四个城市?没有其他?这四个城市,不正是我们这些知青的所在地嘛!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

也正如他所说,此后,他再也没出来过,直到前些年他去世。不善言语的赵大哥,再也看不到你那兄长般慈爱的眼神了,心里无限的伤感!


赵大哥为什么来看我们?是想我们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乡愁”,一种别样的乡愁。乡愁是有时空的,是凝固了的时空,是那段时空的记忆和思念。


乡愁不但是物,更是情。人在情就在,不管人在那里,只要有牵挂,那就是乡愁。



山丁树
用文字和光影记录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