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EMC基础(十)中曾讨论过当共模干扰进入产品时,因为线束和走线的阻抗不一致,将会导致共模干扰转变为差模干扰,本文以一篇实例进行说明。
实验布置图:
实验标准:
实验现象:
在CBCI实验时,测试频点40MHz,27.12MHz时出现读卡失败。
实验现象分析:
不论是BCI和RI抗干扰类实验,产品被干扰路径通常包括孔洞,缝隙和线束(金属外壳),本产品是非金属类产品,由于已经成型,外壳整改的成本相对角度,首先从线束角度出发,产品的线束包括电源,GND,CANH,CANL四根线束,对于线束的处理,包括端口增加共模电感,滤波电容,线束屏蔽(360°环接地,避免出现猪尾巴效应)。
1 对于CAN接口电路,已经选用了共模电感,其在10MHz-100MHz呈现了较高的阻抗,对于滤波电容,由于CAN电路的对于上升沿下降沿的要求,无法对滤波电容再做增加处理,
2.对于电源接口电路,已经有了共模电感和滤波电容,而电容和共模电感的对于异常工作的频点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由于是27MHz,40MHz出现工作异常,通常100nf该频点已经呈现很低的阻抗(当然不同电容厂家的参数特性是不一致的,需要具体看)。
分析进行到这里,貌似进入了死胡同,从整改方向来看,还可以对线束增加屏蔽,但是产品的4根线束又都无法增加屏蔽层,该路径也是无效。我们再来看线束接口处,我们注意到接口处存在一颗TVS管,我们在EMC基础(十)中分析过,对于共模干扰,差模电容的滤波只能降低电源线束处的能量,对于GND线处是没有作用的,有没有一种可能,由于GND线上的干扰,触发了TVS管工作,从而导致后端供电不足,基于这个猜想,我们拆除这颗TVS管,发现产品工作正常了。
总结:就该实验而言,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还有很多,比如产品金属外壳屏蔽,线束屏蔽,但是对于实际产品而言,这两种措施是无法实施的。对于各类实验,我们都要形成一个整改套路,然后依次施加进去。EMC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共模干扰的问题,差模干扰会形成磁通对消,降低了整体干扰,CEV是个特例,差模信号通常能够检测到。
注1
通过做这个视频主要是两个目的:1.进一步融合梳理自己的经验知识;2.跟大家一起分享下经验知识,期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忙。
该课程一共为期两个月,每周更新一次,一共8次课程,除了第一次视频,其它视频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课程中不会讲太多过于基础的内容,干货为主。
课程收费:199,之前参加电磁兼容群的,付费文章的或者购买了岛主书籍的,按照99即可。
目前已经录制完第一次视频,有兴趣选择视频的读者可以看完该视频后,再选择是否购买视频课程,需要购买者可以后台私信添加微信,谢谢。
注2:
内参1:85元包邮 内参2:75元包邮
两本一起下单155。有意者私信添加微信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