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工代赈在促进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本期的《政策公开讲》访谈栏目邀请到的是泾源县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规划投资室主任秦臻,就以工代赈的相关政策做以解读。
近年来,以工代赈工作
取得了哪些成效?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守“赈”的初心、发挥“赈”的实效,围绕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不断拓展领域、扩大规模、创新形式,以工代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1-2024年,共争取了以工代赈中央专项资金8710万,资金规模较“十三五”时期增长了3倍,大家普遍感到帮扶的“枪炮子弹”更充足了,支持7个乡镇(部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1个,总投资达到14001万元,带动2000余农村群众家门口就业,发放劳务报酬1800余万元。2024年我县实施了新民乡特色农业设施大棚、泾河源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新黄花乡菌菇产业基础设施等6个项目,吸纳带动387名本地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目前已发放劳务报酬827万元,占中央资金比例达到32%,人均增收2.1万元,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乡村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2025年,中央资金投向和
以工代赈项目支持重点是哪些?
2025年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投向为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同时要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的有机衔接,避免将项目安排到“空心村”、搬迁撤并类村庄,造成投资浪费。要聚焦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村道巷道、产业路、护坡护坝、土地整理、排灌沟渠等建设内容,优先支持美丽宜居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小型灾毁水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程、小型林草生态治理项目(含小型穿沙公路)等。要严格控制以工代赈中央资金投向范围,不得安排工程造价高、技术要求严、建设标准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项目。
了解了投向领域和支持重点方向之后,
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政策要求?
1
在项目前期要件中
要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提前开展当地群众务工需求和劳动技能等情况摸底调查,明确农村劳动力充裕的乡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在此基础上,要认真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或可研报告),专门设置“项目用工需求和劳务报酬测算”等章节,科学论证工程建设的务工岗位设置、用工数量和工时、技能培训人员数量等,对项目吸纳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的规模和预期效果进行分析,逐项测算劳务报酬发放标准及额度。要确保计划发放劳务报酬是实实在在测算出来的,而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要在项目立项、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中,明确提出以工代赈务工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等要求。
2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应尽量简化发包程序、依法不招标,要结合本地实际优化项目建设方式,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委会作项目业主,将项目灵活发包给县乡两级政府乡村建设公司或劳务公司、村级劳务合作社或村劳务公司(强村公司、共富公司)、村民理事会等,由上述主体直接组织当地群众承接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要打破思维惯性、破除利益藩篱,大胆创新动员当地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劳务组织模式,充分组织本乡本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确保能用人工的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百姓的不用专业施工队伍,促进当地百姓就地就近就业。
泾源县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