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那些校名
2024年11月,我参观了安徽大学磬苑校区,听了毛主席题写安徽大学校名前前后后的故事,萌发了想去了解毛主席都为国内哪些学校题写过校名,都有怎样的故事的想法。后来饶有兴趣地在网上搜索,发现这方面的资料不少。但是,毛主席为这些学校题写校名的缘由、背景叙述不多,有的甚至空缺。在重新进行梳理和编辑过程中,我对空缺部分进行了补充,对资料编辑格式做了大致统一。现在每所学校的介绍由三部分组成:毛主席题写校名的缘由、题写的原件、近期校门照片。
关于目前搜索到的毛主席为23所学校校名题字的排序问题,是一个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的问题,任何事情涉及排序就会有先后,就会有排序方式是否得当的设问。最先想到的是按照毛主席题字时间的先后排序,但有的学校题字的时间不太明确。尝试按照23所学校所在省份不同、上级管理级别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学校建立的年代不同进行排序,都可能衍生某些问题。想来想去,既然是对毛主席亲自题写校名的排序,还是按照题字时间先后排序最客观、最无争议,于是问题回到原点。
经努力查找毛主席为各校题字的时间,有三种情况:有明确年、月、日标注的学校12所,有明确年、月标注的学校6所,只有年份的学校4所,湖南“第一师范”标注的时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本文把“新中国成立之后”理解为1950年,把只有年份的学校排序在本年度的最后一名。
毛主席热爱书法,他的字苍劲有力,洒脱大气,被称为“毛体”。毛主席题写校名的学校,每每留下了一段段佳话。让我们一起了解毛主席题写过的那些校名和它背后的故事。
鲁迅艺术学院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的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千上万爱国青年、文艺青年和革命文艺工作者冲破艰难险阻奔赴延安,接受革命的洗礼。1938年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领衔,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人联名发出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中共中央委托沙可夫、李伯钊、左明等人负责筹建。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1940年4月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学院教堂外立矗立的巨石上有毛主席当年题写的校名——鲁迅艺术文学院。后改名为“鲁迅文艺学院”(统一简称鲁艺)。鲁艺,不仅引领了抗战文艺的发展,而且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抒写了革命文艺最绚烂的篇章。
中央戏剧学院
1949年11月,著名戏剧艺术家、教育家、中国话剧艺术奠基人、与梅兰芳并称“南欧北梅”的欧阳予倩,受命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他一生编、导、演剧目总计157部之多,其著名剧作有《木兰从军》、《天涯歌女》、《关不住的春光》等。欧阳予倩的作品与时代脉搏相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风格细腻严谨。11月2日,他上书毛主席,请他为中央戏剧学院题写校名。4日,毛主席回信曰:“信已收到,照写如另纸。”纸上用毛笔写了4条“国立戏剧学院”,供选用。1950年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央戏剧学院。在制作校徽、校牌时,“戏剧学院”4字选用毛主席原书,“中央”二字参照中央美术学院集字。
注:中央戏剧学院档案资料由欧阳予倩的挚友、中央戏剧学院著名戏剧史家周贻白教授的女儿、北京科技大学周湘斌教授提供
中央美术学院
1949年11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立美术学院,徐悲鸿担任第一任院长。1949年11月29日,毛主席题写院名并致信徐悲鸿。1950年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同年4月1日在王府井校尉胡同5号校址举行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典礼。“中央”两字为集字。
注:中央美术学院档案资料照片由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现央美美育研究院院长宋修见教授提供
北京大学
1949年12月12日,经北京大学校委会主席汤用彤、秘书长郑天挺同意,校委会秘书汪子嵩给毛主席起草信件,邀请毛主席在北京大学51周年校庆纪念日之际为北京大学题写校名,以备制作新的校徽之用。信中附寄了一张纸,纸上有文书刘椿年画的一个长11厘米、宽3.1厘米的长方形框,框下标注“北京大学”四个字,供毛主席写校名时作尺寸参考。毛主席外访近三个月后回国收到信,1950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将毛主席亲笔书写的四个遒劲有力的校徽题字“北京大学”函发到了北大校长办公室,并附言:“寄上毛主席为北大校徽题字,敬请查收。”
“北京大学”四个字一气呵成、饱满生动。如今北大西校门成为大、中、小学一众学子们的打卡圣地。
清华大学
1950年6月,毛主席应张奚若教授转达清华师生员工的请求,为清华大学题写了校名。清华大学西门的门楣上镌刻的四个洒脱的大字“清华大学”,毛主席亲笔题写。他一连写了六个力透纸背“清华大学”,并谦逊地自荐“右下草书似较好些”。“清华大学”四字清秀飘逸,是毛体字中的精品。清华西校门与北大西校门一样,也是年轻学子们最热门的拍照之地。
湖南大学
当时的亲历者、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大学的第一届学生会主席李传秾回忆,他曾大胆向校长李达提议将“湖南大学”改名为“毛泽东大学”,并以国立湖南大学学生会的名义将建议写入一封未封口的信里托李达转交毛主席。李达非常开明,在一次与毛主席吃饭时将这封信交给了他。毛主席看后笑着说:“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不得以领导人的名字命名。”“那能给湖南大学题个校名吗?”李达问。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
1950年8月20日,毛主席应李达的请求,题写了三个校名供湖南大学选择,同时他在回函中写道:“鹤鸣兄:校名照写如另纸,未知是否合用?我不会写更大的字,你们自己去放大。顺祝健康!毛泽东八月廿日”
北京师范大学
1950年8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拟改换校徽。林砺儒校长致函毛主席,信中写道:“我校拟更换徽章,随函附呈徽章式样一纸,恭请惠题‘北京师范大学’六字,藉光簧宇,永宝纪念。”并随信转送一本书和一张宣纸给毛主席。此信经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转送。
不久,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名送到学校。毛主席共写了三行,横书,由上至下一行较一行字稍大,右上角写有“送师大林校长”,并在其中一行字后划一圆圈,写着“一般用”,即表示他较满意的一行题字。经林校长和其他校领导的一致认定,选用第三行题字。
注:北京师范大学资料照片由北京师范大学温静教授提供
南开大学
1950年的南开大学百废待兴。当时由于没有正式的校门牌匾,南开大学学生会便写信,期盼毛主席为南开大学题写校名。没过多久,毛主席就回了信,写了几幅“南开大学”的字样,横幅、竖幅均有,供大家挑选。毛主席为“南开大学”题写的校名,字迹飘逸潇洒。
第一师范
毛主席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八年之久,对于这所母校,毛主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回忆母校时曾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的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
湖南农业大学
学校办学起始于1903年10月8日创办的修业学堂。修业学堂先后发展为湖南省私立修业农业学校、湖南省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50年12月1日,湖南省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改为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1951年3月9日,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1950年,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定名后,师生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请毛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
1951年4月24日,北方交通大学收到了毛主席的题字,在一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笺上,写了两行“北方交通大学”,毛主席自己圈定了第二行。题字一到学校,师生一片欢腾,备受鼓舞。半个多世纪以来,领袖的关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刻苦求知,勇担重任,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栋梁之才。如今的校名墨迹仍沿用当年毛主席的题字,只是当年的“方”改为“京”,而毛主席题名的“交通大学”四字被其它交大借用。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校名题字是取自毛主席给陈文新信件的地址。
陈文新是谁?她是我国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6年,陈文新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父亲陈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湖南学运和工运的领导者之一,也是毛主席的同窗挚友。陈文新3岁时,父亲不幸被敌人杀害,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将其和两个姐姐抚养成人。1948年,陈文新考入武汉大学。1951年学校春假时,她回家看望母亲,母亲让她代写一封信给毛主席。陈文新很高兴。她代母亲写了一封信,自己也写了一封,汇报了近期的学习情况,将两封信一同寄了出去。很快,陈文新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毛主席用的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封,上写“武昌 武汉大学 陈文新同志 毛寄”。毛主席的原文如下:
文新同志:
你的信和你母亲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们姊妹们努力学习或工作,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
问候你的母亲。
祝进步!
毛泽东 四月廿九日
注:武汉大学相关档案资料由武汉大学博士毕业生、现重庆大学魏强教授提供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主席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用笺亲笔题写了“贵州大学”校名。贵州大学的校牌、校徽、招生简章等资料上“贵州大学”字样使用的都是毛主席的题字。每一位进校的新生都知道这是一代伟人对学校的关注和鼓励。这让每一位贵大人乃至每一位贵州人都为之骄傲自豪。
复旦大学
1950年11月29日,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望道写信恭请毛主席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1951年5月11日,复旦大学校委会秘书长胡曲园教授写信给著名法学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先生(张先生兼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请他在有机会时当面敬请毛主席题写校名或能征得主席办公厅同意,暂从毛主席手写体中辑取“复旦大学”四字制匾。得到同意后,复旦取用毛主席写给历史系周谷城教授信封上“复旦大学”制成横匾。
约在1951年下半年,陈望道赴京开会,专门拜会了张志让先生,言及函请毛主席为复旦题名尚未获复,张先生烦请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溉之先生转托毛主席的秘书代呈要求。1951年年底,张志让收到一封毛泽东主席亲笔信件,内装毛主席在白宣纸上题写的“复旦大学”四字,尺寸为27.5厘米×13.9厘米。张先生将毛主席题字原件发往复旦。陈望道收到后即交校长办公室,将题字放大复制成校门匾额,缩小复制用于校徽,信笺、信封,毕业证书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原件没有标明题字日期,加之收信登记记录缺失,所以较长期未能明确确切年月。事后依情况判定,姑定1951年底。(以年月先后为序排列,中央档案馆编,北京出版社2014年版《毛泽东手迹》下 第36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寄给复旦学大学的毛主席题字复制件
中国政法大学
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政治系、法律系和辅仁大学社会系合并而成北京政法学院。周恩来总理签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任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钱端升为院长。以钱端升、雷洁琼、芮沐、王铁崖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术名家大师汇集学校执掌教鞭,铸就了北京政法学院起步期的辉煌。
1952年10月12日,中国政法学院首任院长钱端升写信给时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同志,呈请毛主席题写校名。钱端升在信中写道:
“林老:北京政法学院为了镌制校徽及校匾事,拟恳求毛主席书‘北京政法学院’几个字。作为镌制校徽及校匾之用……
毛主席工作繁忙,我起先本不敢将师生们的愿望上达。但我终于提出了这个请求,因为在沙滩原北京大学的正门一向便悬挂着毛主席在一九四九年所写的‘北京大学’匾额,今后换上一个‘北京政法学院’的匾额,如果仍是毛主席的字,是可以继续显出沙滩这一地点的历史性的。
请您考虑我们的请求,并请转陈主席。我们每一个人都热望我们校门所悬挂的匾额上和我们身胸所佩带的校徽上,仍有我们所热爱的毛主席所写的字”。
1952年11月10日,钱端升又写信给林伯渠,“林老:本月一日您告我,毛主席已允为我们亲书‘北京政法学院’数字,给了政法学子全体员生以无限的鼓舞。我谨代表全体员生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很盼望毛主席的字能早日给我们……”
钱端升校长为毛主席题写校名事两次致信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1952年11月20日,钱端升又致信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齐燕铭同志(见打印信件)
同年11月23日,林伯渠致信钱端升,“钱端升先生:毛主席给‘北京政法学院’的题字,已写好,兹送上,请查收。此致 敬礼 林伯渠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改革开放之后,为培养造就高水平的法学师资、科研人员,以及精通法律、能够解决国内国和涉外法律事务的专门人才,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法学体系,中国政法大学的建立建设提上日程。从1979年开始提出建立,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五部门联合报告后进入以北京政法学院为基础的筹建。1983年2月,中组部任命司法部部长刘复之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1983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政法大学成立。1983年5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大会在公安部礼堂隆重召开。
1986年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政法大学”亲笔题写了校名。
注:中国政法大学全部档案资料由北京大学毕业研究生、现在该校工作的吴静老师查阅并提供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1952年10月,学院筹委会副主任李沛文教授函请其父、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敬邀毛泽东主席为即将成立的华南农学院题写校名。毛主席欣然应允,亲笔书写了“华南农学院”校名。出于对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视,毛主席连写三幅,全部交给了李沛文教授,谦逊地说道:“你们自己从中挑选一幅吧。”
当时全国农业院校中,有两所学校的校名由毛主席亲笔题写,华南农学院是其中一所,同时也是目前广东省高校中唯一一所由毛主席题写校名的大学。
注:华南农业大学的珍贵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得到学校党委书记李凤亮教授的鼎力支持
韶山学校
1952年,为了满足农民子女入学的要求,韶山决定新建一所学校。在讨论新建学校的过程中,老师们首先想到要请毛主席题写校牌。
1952年11月,毛宇居邀请毛主席的表兄文梅清一起,从韶山赶到北京。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们。当毛宇居说明此次来京任务后,毛主席很高兴,问道:“写什么名称好?”
“我们只办小学,就写‘湘潭县韶山小学’吧!”毛宇居说。
毛主席放下笔说:“为什么硬要叫小学呢?学校将来发展,可以办中学、大学嘛!还是叫‘韶山学校’好。这样,不就一次写全了吗?”
毛宇居连声称好。毛主席再次提起笔来,先写了一张行书带草的“韶山学校”,然后又写了一张正楷的,供选择。毛宇居选择了后者,带回了韶山。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自1928年在广西梧州成立。1952年,时任广西大学校长杨东莼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请求毛主席为广西大学题写校名。很快,毛主席就给杨校长回了信,并题写了广西大学校名。
湘潭大学
1958年,湘潭县委组织创办了毛主席家乡的第一所大学——湘潭大学。
毛主席的堂兄及老师毛宇居于1958年9月9日赴京向毛主席汇报湘潭大学筹建情况,并提出请毛主席题写校牌。毛主席说:“近年来,许多人找我写字,我都未写,我的字写得并不好,我小时候读书的那个东山学校,几次来信要我写校牌,我也未写,后来他们还给我邮来一张‘大字报’(指的是在东山小学及附设初中班工作的十多个教师曾用联名签字的方式写的一封请求信被毛主席诙谐地称为‘大字报’),我还是未写,假如我给你们写了,那他们不会有意见嘛!”毛宇居说:“这好办,您写两张,我给您送去,两县人民都满意了嘛!”
“好办法,两全其美。”毛主席哈哈大笑,答应写好了以后再送来。几天后,毛主席派秘书送来一封信,内容是:“宇居兄:遵嘱写了湘潭大学校名二纸,请转至选用为盼!另致东山学校一纸,亦烦转至。毛泽东 九月十日”
东山学校
湖南湘乡东山学校是毛主席1910年求学过的地方。
“我虽然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乡人的教育。”1950年,毛主席同周世钊谈起40年前在湘乡东山学校读书的往事,无限深情地说了这句话。
当题写完“湘潭大学”校名后,毛主席挥笔写了两张内容相同的“东山学校”四个大字,同时,还给东山学校写了一封回信:
“东山学校各同志:你们的大字报早已收到,甚谢。现遵嘱写了校名二纸,请选用,未知适当否?
毛泽东一九五八年九月十日”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于1928年在当时省会安庆市创建,1949年,学校迁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始名“安徽大学”。1956年,学校迁合肥市重建,更名“合肥大学”。1958年9月,毛主席来安徽视察。当时兼任合肥大学校长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在毛主席视察期间,请他为新成立的合肥大学题写校名。
毛主席愉快地答应了,同时提出:“还是叫‘安徽大学’好。”当晚,毛主席挥毫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并谦虚地写道:“校名遵嘱写了四张,请选用。”
《毛泽东同志致时任安徽大学校长,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的信》
曾希圣同志:校名遵嘱写了四张,请选用。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骄傲,以为以为如何?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考虑,似较适宜,以为如何?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九月十六
安徽大学磬苑校区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的题字出自于毛主席寄给山大文学院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高亨先生的一封亲笔信。高亨先生是我国研究先秦学术和文字学、训诂学的著名学者,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两位大师。“读书、教书、写书”的三书生活终其一生,他日孜孜不倦,常兀兀以穷年。
高亨先生要求自己读书要读得多、精、细;教书讲解清晰、深入浅出、取譬论证、字字句句都能送入学生耳中;写书要有根据、有经纬,力求有所创见。搞科研勇于负重,知难而行。《周易》是一部中国最难懂的古代典籍,他说:“我不攻此难关,将留给谁?”终以十年之功,对《周易古经》《周易大传》进行考释与论述,写出解析《周易》专书四种。他用十数年的功力,写成《金石甲骨文字通笺》稿本包装定位十四册,几十万册(在抗战中丢失)。他对《老子》《周易》《诗经》《尚书》的研究为世人所珍。
1963年10月至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第四次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当时在山东大学任教的高亨教授也应邀参加会议。会议即将闭幕时,与包括范文澜、冯友兰等在内的9位先生一起,受到毛主席接见。
当中宣部副部长周扬介绍高亨先生时,毛主席一面亲切地与他握手,一面风趣地问:“你是研究文学的,还是研究哲学的呢?”高先生回答都很有兴趣,但水平有限。毛主席说,他读过高先生关于《老子》、《周易》的著作,并对高先生的成绩给以了肯定的评价和鼓励。高先生为此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忘怀。返回济南后,遂将自己的著作《诸子新笺》、《周易古经今注》等6种,联通一信,寄请当时中宣部副部长周扬转呈毛主席,1963年12月,高亨先生连同一首《水调歌头》,一张恭贺春禧的短函寄呈毛主席,大约一个月,他收到毛主席的回信,毛笔直行写在几张宣纸上的,道劲奔放。
毛主席给高享的回信
高亨先生:
寄书寄词,还有两信,均已收到,极为感谢。高文典册,我很爱读。肃此。
敬颂安吉!
毛泽东1964年3月18日
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山东大学”校名出自于这封信的信封。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学院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于1962年创办。1974年的9月9日这天81岁高龄的毛主席欣然命笔,为北京语言学院题写了校名。从那一年开始,每年的9月9日便成为北京语言学院的校庆日。
北京语言学院是中国唯一专注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的高等院校,是中国唯一一所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同时北京语言学院承担对出国留学预备人员进行出国前外语培训。1996年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2年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2024年9月9日,北京语言大学举办了为庆祝毛主席题字50周年纪念展览。
注:北京语言大学资料照片来源于为庆祝毛主席题字50周年纪念展览,照片由该校陈世平老师收集提供
毛主席对23所院校亲笔题写的校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该校师生请邀惠题,一种是通信信笺,这两种情形都符合“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那些校名”这个标题的要求。它们是:鲁迅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第一师范、湖南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贵州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韶山学校、广西大学、湘潭大学、东山学校、安徽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不完全收集)由于学科发展,有些学校由“学院”升格为大学,毛主席题写校名的个别字有变动,应属该校的历史发展。
这次编辑毛主席题写校名及其经由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受教育、震撼心绪、无限感慨的学习过程。深深怀念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特别标注:
毛主席为23所学校题字校名的档案资料照片,一部分来源于在该校工作的领导、老师和我的朋友,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查阅学校的档案资料,进行拍照、编辑勘误、提出建议等。对这次编辑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他们的热情支持和帮助,这项工作是完不成的;另有一部分资料采撷于百度百科等平台,本人进行了搜集、整理和编辑。在此对所有为之做出贡献的朋友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
北京大学 祖嘉合
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