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概况(1368年-1644年)
明朝,始建于1368年,终于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军起义,朱元璋于1364年称吴王,1368年称帝并定都于南京,国号大明。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是明朝鼎盛期。
1449年土木之变使明朝由盛转衰,宦官专政和首辅之争非常激烈,北方蒙古族和倭寇势力纷至沓来。后期更是政治腐败,加征各种赋税,导致农民起义,女真在东北崛起。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朱由检自缢,明朝灭亡,随后清兵入关。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哈密卫,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皇帝世系表
明朝宣德八年(1433年)全国疆域示意图
二、元末农民起义和明朝的建立
1351年,刘福通率领红巾军在颍州揭竿起义,拉开元末农民战争序幕。朱元璋于1352年投奔郭子兴起义军,1356年率红巾军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占了江浙皖赣等地,并在鄱阳湖大战中大败陈友谅,遂于1364年自立为吴王,1367年即皇帝位,以应天为京师,建立明王朝。1367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北上伐元,徐达率军占领山东全境。1368年,明军继续北上进占通州,元顺帝见大都不保,逃往上都。不久,明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示意图
三、朱棣靖难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诛杀齐泰和黄子澄为名,起兵"靖难"。建文帝命耿炳文率师30万北讨。燕军在真定城下击败耿炳文,建文帝改命李景隆为大将军。李景隆围攻北平城,燕王联络宁王并回师来救,内外夹击大败李景隆。次年,双方在白沟河激战,燕军先败后胜,李景隆溃逃至济南,建文帝又以盛庸代替李景隆。盛庸在东昌大败燕军,包围朱棣。但因朱能接应,朱棣突出重围,逃回北平。
1402年,燕军入山东,绕过济南,进抵淮北,破灵璧,直趋扬州,自瓜州渡江,进抵京师金川门,李景隆和谷王朱穗开门迎降,建文帝自焚而亡。朱棣进入南京,即皇帝位。
靖难之役示意图
四、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制度
明朝初年,中央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丞相职居枢要,国家大事都要先通过丞相才上奏皇上。太祖朱元璋嫌丞相权力过大,于1380年以图谋不轨罪名处死左丞相胡惟庸,撤除中书省,把相权分给六部。1395年更是明确宣布,以后嗣君都不许再设置丞相,使秦汉以来沿用1000多年丞相制度被废除,皇帝大权独揽。
明朝中央集权和地方治理体制
五、土木堡之战和北京保卫战
1449年,瓦刺太师也先与脱脱不花统率大军兵分四路入侵明朝。太监王振专权,怂恿英宗带50万大军仓促亲征。英宗刚到大同,听到大同守将全军覆没消息,再加上连日风雨,人心惶惶,被迫退军。撤至土木堡,瓦刺军追及明军并占领水源,明军不得饮水,军心涣散,瓦刺军乘势四面围攻,明军争先逃窜,死伤数10万,明英宗被俘,明朝被迫另立皇帝朱祁钰为帝。
土木堡之战后,瓦刺军挟英宗继续深入明境,扑向北京。朱祁钰宣布京师戒严,命于谦率22万明军防守京师九门。瓦刺军进至北京城下,进攻德胜门、西直门和彰义门,遭明军神机营火炮、火铳袭击,加上援军三面来援,瓦刺军遂挟英宗由紫荆关撤退。明军追击,在霸州、固安两败瓦刺军。不久,瓦剌军全部撤至塞外,京师解严,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于谦北京保卫战示意图
六、戚继光抗倭之战
明初开始,日本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烧杀海盗活动,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海岸线上,倭寇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1561年,倭寇焚掠浙东,戚继光率军在台州大败倭寇,并扫平浙东倭患。次年他率军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老巢。1563年,又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1565年,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倭寇。至此,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戚继光抗倭之战示意图
七、明末农民起义战争
1628年,高迎祥在陕西安塞起义,号称闯王。1636年,高迎祥在黑水峪之战中牺牲,李自成继称闯王。1641年,李自成军攻占洛阳,捕杀福王朱常洵。1644年,李自成在占领西安后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进而包围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李自成招降驻守山海关吴三桂失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农民军连战连败,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宫山牺牲。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两年后,在西充凤凰山突遇清兵,中箭而死。
明末农民起义战争示意图
八、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派遣,前后七次下西洋,历时29年。他率领船队跨越亚、非二洲,到达过占城、真腊、暹罗、满刺加、彭亨、苏门答腊、旧港、爪哇、榜葛刺、古里、柯枝、琐里、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忽鲁谟斯、佐法儿、阿丹、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它们进行了友好访问。郑和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丝绸、金银等特产,换取亚、非各国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异宝。亚、非许多国家纷纷派遣使节来中国进行朝贡、贸易,有些国家至今保留着当时古迹,谱写了我国古代航海史上最辉煌篇章。
郑和下西洋示意图
更多历史,请添加微信15012687929。
本文明朝各张图表,5元打赏可发送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