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历史——大清王朝

文摘   2024-09-06 00:03   广东  


一、清朝概况(1616年-1911年)


清朝,始建于1616年,终于1911年,初称后金,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从努尔哈赤建国起,享国总计29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享国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国,建元天命,国号金,或称后金,自尊为天命皇帝。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将吴三桂降清,引导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康熙时期平定三藩并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中国传统社会取得前所未有发展成就,土地增垦,物产盈丰,人口突破四亿,综合国力强盛。


清朝中后期,政策腐败,奢靡之风盛行,加之鸦片泛滥成灾,导致统治迅速衰落。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多次遭外国列强入侵,且爆发长达14年之久太平天国运动。为积极维护封建统治和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探索和改革。1912年,溥仪退位,颁布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世界大国格局最终确定。全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和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清朝皇帝功过和世系表

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全国疆域示意图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全国疆域示意图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北上抗清失利,决心东取台湾作为抗清基地,遂在金门誓师,率战舰数百艘向台湾岛进发。荷兰军自恃鹿耳门港水浅,不以为意。但郑成功趁海潮大涨,顺利通过鹿耳门港,在禾寮港登陆。登陆后,迅速包围了赤嵌城荷兰军,荷兰殖民者发兵救援赤嵌城,战败狼狈逃走。赤嵌城荷兰军见援军无望,只得投降。郑成功再调兵围困王城,屡败荷兰军指挥官揆一,荷兰军弹尽粮绝,遂宣布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统治38年的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示意图


三、康熙平定三藩叛乱之战


清兵入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福建靖南王耿仲明、广东平南王尚可喜三大藩王协助清兵剿灭农民起义和南明政权,后来势力渐强,飞扬跋扈,离心渐重。


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吴三桂趁机打起"反清复明"旗号起兵反叛,攻陷湖南常德、长沙、岳州、衡州等地。广西孙延龄、四川罗森、福建耿精忠纷纷叛清响应。短短数月,滇、黔、湘、桂、闽、川相继陷落,随后又扩大到广东、江西、陕西、甘肃等省。战争初期,对清军十分不利,各地守将慑于吴军凶猛攻势,军心不稳,不敢进攻。


康熙帝用计先稳住西北,集中兵力专攻湖南。1676年,耿精忠、尚之信相继投降。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建国,更使自己陷入孤立,不久病死。清军趁机反攻,收复湖南、广西、四川。1681年,清军在云南会师,围攻昆明,吴世瑶自杀。至此,清朝彻底平定三藩。


康熙平定三藩之战示意图


四、康熙收复台湾之战


康熙帝平定三藩后,任命郑成功原得力部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准备进攻台湾。台湾刘国轩率两万人据守澎湖设防。1683年,施琅率领战舰从东山岛宫前湾出发,经过海上激战,全歼郑氏水师,占领澎湖,刘国轩败回台湾,郑克塽降清。当时有人主张迁走岛上居民,放弃台湾。施琅上疏反对,认为台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断不可弃守。后康熙在台湾设府,下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


康熙收复台湾之战示意图


五、雅克萨之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


康熙平定三藩后,开始经营东北,派兵侦察沙俄雅克萨城防地形和水陆交通,着手在黑龙江流域建筑城池。1685年,康熙见边防渐固,决定出师收复雅克萨城,分水陆两道进攻,用战舰封锁江面,以大炮轰击城中,驱逐沙俄侵略者。俄军不敌出城乞降,发誓再不来侵,康熙帝释放俄军俘虏,焚毁雅克萨城,收兵回瑷珲休整。岂料清军一撤退,俄国又遣兵重返雅克萨重新筑城设防。1686年,清军再次发兵进攻雅克萨,四面筑垒,围困敌军。俄军粮食、弹药极度匮乏,岌岌可危,被迫接受通过谈判解决纠纷。清军主动撤离雅克萨,双方开始正式谈判。


雅克萨之战示意图

雅克萨之战后,沙俄不得不接受清政府提出的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建议,双方于1689年9月7日达成协议,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额尔古纳河与格尔必齐河以东、外兴安岭直至鄂霍次克海以南的乌苏里江和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个条约维持了170年后,才在近代被帝国主义俄国破坏。


中俄《尼布楚条约》边界划分示意图


六、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战


大和卓名波罗泥都,是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长子;小和卓名霍集占,是玛罕木特幼子。清军攻占伊犁后,命大和卓回叶尔羌统领旧部,小和卓仍留伊犁。1757年,兄弟两人发动叛乱。次年,乾隆帝派雅尔哈善统兵6000,往征和卓。雅尔哈善在库车击败霍集占军,但因贻误战机,致使大小和卓突围逃走。小和卓逃回叶尔羌,大和卓逃往喀什噶尔。


乾隆帝改命兆惠率兵南下追击。兆惠率先行部队到达叶尔羌,遭到小和卓重兵围攻,处境艰危。后在天山北路富德部增援下大败小和卓。兆惠、富德分别率部进攻喀什噶尔、叶尔羌。1759年,大、小和卓同逃巴达克山,清军穷追不舍,小和卓受伤身亡,大和卓被当地部落擒捕。此役后清政府在喀什噶尔等地分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率兵驻守,统属于伊犁将军,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战示意图


七、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为与准噶尔部不和,被迫迁往俄罗斯境内额济勒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土尔扈特人民一直遭受沙俄压迫和奴役,沙俄发动对土耳其大规模战争,企图把16岁以上土尔扈特人全部征去当兵,激化了双方矛盾。


1771年,土尔扈特汗渥巴锡毅然率领全族回归祖国,他们克服严寒、饥饿、缺水、风沙,战胜了围追堵截沙俄军队,千里跋涉半年之久,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乾隆帝在热河避暑山庄举行盛大宴会为他们接风洗尘,并对渥巴锡等首领赏给封爵,将其部众分为四路、十旗,安插到准噶尔盆地一带游牧。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示意图


八、清朝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开始只有黄、白、红、蓝四旗,后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满族成员分别隶属于八旗,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清入关后,又将依附的蒙古人、汉人分别编成"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八旗成员都称为旗人,每旗设都统,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统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守卫京师称为"禁卫兵",驻防地方称为"驻防兵"。八旗制度是清朝重要军事制度,八旗兵战斗力极强,在早中期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后期养尊处优,逐渐腐化、堕落,成为社会寄生虫。


清朝八旗制度示意图


九、清朝军机处设置和地方官制


康熙、雍正年间,西北准噶尔战事不断。为方便皇帝随时召见大臣研究军政大事并严守军事机密,1729年,雍正设置了军机处作为临时军事指挥机构,后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常设核心机构,凌驾于内阁之上。它设有首席军机大臣,其余有军机大臣、军机处行走、军机处学习行走等,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


军机处具体职掌:撰拟谕旨、处理奏折;议大政,议后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参与重大案件审拟;参与对重要官员任免和考核;常侍皇帝左右,以备顾问,奉旨出京查办事件等。这些官员虽参与军国大政,但诸事全靠皇帝裁决,他们不过是皇帝机要秘书,因此它的设立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权力。军机处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朝,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才被撤销。


清朝内阁和军机处设置示意图


清代地方行政组织有省、府、县三级,鸦片战争前共设置有18个行省,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掌握所辖省军政大权。督、抚之下,设有学政负责教育、科举事务,承宣布政使司主管民政、财政和人事,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司法、刑狱和纠察等,一些特殊省区还另设有盐运使主管当地盐政。


清朝地方官制示意图


十、清朝前期对外贸易


1683年,康熙设立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港口为通商口岸,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互市贸易。中国出口货物有茶叶、瓷器、生丝、绸缎、棉布、纸张、纸伞、干果、线香、烟草、人参、麦粉等,进口商品多为毛织品、五金、玻璃、珊瑚、玳瑁和各种香料、海味等奢侈品,中国国际贸易始终保持出超地位。但清朝统治者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地大物博,又怕国人与外商接触对统治不利,并不鼓励对外贸易,严格限制外商在中国活动。1757年,乾隆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唯一港口。


清朝前期对外贸易路线示意图


十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以后,英美等国为了牟取暴利,不断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鸦片泛滥成灾,大量白银外流,军队毫无战斗力。林则徐等人不断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1838年12月,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坚决要求外国烟贩限期上缴,迫使英国烟贩交出鸦片2万余箱,美国烟贩1500余箱,共约237万斤。1839年,林则徐亲自坐镇将全部缴获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鸦片贸易被取缔后,英国内阁作出向中国出兵决定。1840年6月,英军驶向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后,进犯厦门,被邓廷桢击退。后北侵浙江,攻陷定海,直抵天津白河口,向清廷提出割地、赔款、通商等无理要求。道光皇帝罢黜林则徐,命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琦善作为钦差大臣赴粤与英交涉。


为迫使琦善屈服,1841年,英军突袭沙角炮台,守台官兵全部阵亡,道光帝调集17000人开赴广东。英军攻占虎门炮台,守将关天培等壮烈牺牲,英军攻进广州。再北犯厦门、定海、宁波,大举进犯长江,攻陷宝山、上海,闯入南京江面,道光皇帝只好求和。耆英、伊里布赶赴南京,接受了英国全部条款,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从此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示意图


十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为了攫取更多利益,英法两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英军舰冲入珠江,炮轰广州城,次年英法联军登陆攻城,广州失陷。1858年,英法联军突袭大沽炮台,大沽炮台失守。英法联军趁势直抵天津城下,扬言要进攻京城,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登州、台湾等地为通商口岸;英、法等国人员可自由进入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外国商船可驶入长江各口岸;修改税则,降低商船吨税;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但三国公使拒绝在上海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又不遵循清廷要求路线,清军在大沽战役中大败英法军队。1860年,英法侵略者攻占天津、通州等地,咸丰帝逃往热河承德避难,命恭亲王奕诉留守北京议和。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纵火焚毁圆明园,奕诉被迫屈服,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


十三、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与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后转战广西、湖南、湖北,攻取武昌、安庆等地。19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派林凤祥、李开芳北伐,石达开率军西征,在鄱阳湖大败曾国藩湘军,控制了安徽江西大片土地和湖北江苏部分土地,太平天国达到军事全盛时期。


但定都天京后,东王杨秀清骄傲专横,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为争权夺利酿成天京事变。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并屠杀东王府2万余人,杀害石达开天京全部家属,石达开逃到安庆后举兵靖难,洪秀全杀死韦昌辉。石达开回天京后,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务,但仍对他心存疑忌,加封自己兄弟为王,处处牵制石达开,石达开被迫带领十几万大军出走。天京事变使太平军元气大伤,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转折点。


1857年,清军乘太平天国内讧之际,重建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围困天京。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后起良将,企图力挽狂澜,但太平天国已如西山落日,回天乏术。此后,苏南战局恶化、江浙战场瓦解,天京告急。1864年,洪秀全病逝,随后天京陷落,坚持斗争长达14年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运动示意图


十四、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长技"。他们从国外大量购买枪炮船舰,兴办造炮制船军事工业;采用新法训练军队,创建新式海陆军;兴办矿业、铁路、航运、电报等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派遣留学生等。


洋务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前期以"求强"为宗旨,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事工业上;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始侧重于民用工业。


著名军事工业有曾国藩设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创设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立的天津机器局,张之洞创立的湖北枪炮厂。民用工业有20多个,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总局、在唐山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在天津成立的电报总局、在上海成立的机器织布局等。


洋务运动示意图


十五、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5年,在英国和沙俄支持下,浩罕汗国派军官阿古柏侵犯我国南疆,他很快控制南疆,并建立"哲德沙尔国"。1870年,又侵占吐鲁番地区和乌鲁木齐。左宗棠多次进言力主收复新疆。


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大军出关西征讨伐阿古柏,仅半年时间就收复北疆大部。清军乘胜进发,直抵南疆,攻克达坂城、吐鲁番和托克逊等地。1877年,阿古柏在库尔勒身亡,英、俄在喀什噶尔继续扶植阿古柏之子负隅顽抗。1878年,清军收复喀什噶尔与和阗,左宗棠彻底消灭阿古柏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之外所有新疆地区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示意图


十六、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日本侵入朝鲜并借丰岛海战挑起侵华战争。光绪帝对日宣战,但采取消极抵抗策略,致使平壤战役损失惨重。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舰护送援军至大东沟,遭遇日军突袭。一番激战后,日本舰队5艘重伤,北洋海军5艘沉没。李鸿章为保存北洋海军实力,命北洋舰队全部开进威海卫军港死守,不准再出海作战。


日军兵分两路,继续入侵中国本土,一路占领安东、凤凰城、长甸、宽甸、岫岩、海城等战略要地,一路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占领大连湾、旅顺口,并在旅顺连续4天屠杀2万多无辜百姓,继而进犯威海卫。日本海军一面从正面封锁威海卫港口,一面包抄威海卫后路。威海卫濒临绝境,丁汝昌拒绝投降,在绝望中自杀。清军迅速投降,日军开进威海卫港,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895年,李鸿章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


中日甲午战争示意图


十七、维新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维新变法,广泛创办学会、学堂和报刊。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决定利用维新运动推行新政。提出:经济上设立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设立矿产、铁路总局,全国邮政局;成立丝茶公司;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文化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校,学习西学,翻译外国书籍。军事上,制造新式军火,精练海陆军,改用西法操练。政治上,裁汰冗员,改革行政机构。


但是变法诏令只是一纸具文,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等尚能执行外,其他各省督抚大多敷衍了事,观望慈禧太后态度。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软禁在中南海瀛台,重掌朝政。并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梁逃亡国外。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斩杀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林旭"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仅持续百余天就以失败告终。


清末维新运动示意图


十八、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98年,华北地区义和团运动兴起,面对猖獗西方侵略者,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清政府对其查禁时紧时松,使其迅速蔓延到京津一带,义和团极盛时总团民多达四五十万,西方侵略者不断要求清廷镇压。


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以此为借口组建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企图借义和团之手对抗西方,但清廷战略不当且并无死战到底决心,天津、北京很快陷落,慈禧西逃。八国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暴行累累。慈禧西逃路上,发布清剿义和团命令。此后,清廷与西方侵略者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清政府在帝国主义逼迫下签订空前屈辱《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更多历史,请添加微信15012687929。


本文清朝各张图表,8元打赏可发送原图。


图说中国历史——原始社会


图说中国历史——夏商周时期


图说中国历史——春秋时代


图说中国历史——战国时代


图说中国历史——大秦王朝


图说中国历史——西汉王朝


图说中国历史——东汉王朝


图说中国历史——三国时代


图说中国历史——西晋王朝


图说中国历史——东晋十六国


图说中国历史——南北朝时代

图说中国历史——大隋王朝


图说中国历史——大唐王朝


图说中国历史——五代十国


图说中国历史——北宋王朝


图说中国历史——南宋王朝


图说中国历史——大元王朝


图说中国历史——大明王朝

大唐天可汗
分享旅游攻略,解读历史地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