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国概况(1912年-1949年)
中华民国,简称民国,始建于1912年,终于1949年,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中国的国家名称和年号,也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享国总计38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建立。随后南北和解,清廷退位,临时政府迁都北京,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推动孙中山于1924年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31年,日本发动九—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启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以重庆为陪都,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抗日战争,1945年取得全面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随后蒋介石进攻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历任国家元首一览表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全国疆域示意图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全国疆域示意图
二、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攻占湖北总督署,光复武汉三镇。武昌起义火种迅速以燎原之势点燃了全国,短短一月之内,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江西、云南、江苏、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上海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已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孙中山自海外归来,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诞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示意图
三、军阀割据混战
辛亥革命后,经南北议和,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为首北洋军阀所窃取。1916年,袁世凯登基称帝,引起举国共愤,蔡锷等人在云南举兵讨袁,一路势如破竹,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一命呜呼。袁世凯垮台后,北洋军阀很快陷入四分五裂,帝国主义为扩张在华势力,亦各自寻找各派军阀为新代理人,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以段祺瑞为首皖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控制着安徽、陕西、山东、浙江、福建等省,且掌握着北京政府实权,势力最大。以冯国璋为首直系军阀,受美、英帝国主义扶植,拥有江苏、江西、湖北三省之地,势力仅次于皖系。以张作霖为首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控制着东北地区。此外,还有控制山西的阎锡山,以及南方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等地地方军阀,其中较大有以唐继尧为首滇系和以陆荣廷为首桂系,他们都受英、美帝国主义扶植。
军阀割据混战示意图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战争。参战双方为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一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战争之一,参战国家达33个,投入军队超过7000万人,15亿人被卷入战争,850万士兵和1300万平民死亡,战争造成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战后形成了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标志的新国际秩序。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发生,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战争爆发。战场起初集中在西欧、东欧和巴尔干半岛,而后扩大到土耳其、意大利及亚、非诸多殖民地。主战场则始终在欧洲。战争伊始,同盟国掌握主动。1914年双方在西欧同时展开战略进攻,先后受阻。1915年底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战争由运动战转入阵地战。1916年后战争陷入僵局,同盟国开始丧失主动权。1917年美国、中国等国参战,德国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1918年,双方进行战略决战,协约国夺取主动权,在各战场全面反攻。同年11月《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战争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国与世界形势图
五、五四爱国运动
1915年,日本趁德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抢占胶州湾并将势力范围扩大至大半个山东省。中国人民希望一战后结束收回山东全部权益,但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完全失败,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昂。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多所高校学生三千多人齐聚天安门,打出"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旗号,主张拒绝在巴黎和约签字,严惩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队伍赴使馆区示威受阻,随后火烧赵家楼曹汝霖家,痛殴在曹汝霖家的章宗祥。5日,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实行总罢课。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000名学生实行总罢课。
天津、山东、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等各地学生也纷纷罢课,声援北京学生。北京学生6月3日被捕消息传至上海后,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商人举行罢市。三罢斗争迅速扩展至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北京政府被迫免去曹、章、陆三人职务,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6月28日,中国代表团迫于国内舆论压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获得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形势图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随着五四爱国运动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1920年8月,陈独秀、俞秀松、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首先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推举陈独秀为书记。不久,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及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等地,先后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出席大会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来自全国50余名党员。大会进行到7月30日晚,突然遭到租界暗探干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指明党的奋斗目标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七、北伐战争
1926年7月,为消灭直系吴佩孚、直系孙传芳、奉系张作霖三大北洋军阀,国民党中央发布《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开始北伐。7月11日,北伐军攻占长沙,成立湖南省政府,蒋介石8月率总司令部到达长沙。北伐军攻占岳阳后,吴佩孚调集精锐,亲赴湖北督战,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的北伐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吴佩孚部主力被击溃,无法阻挡北伐军攻势。9月攻克汉阳、汉口,10月攻占武昌。11月攻克南昌,孙传芳逃往南京,其主力被歼。12月攻占福州,福建全省并入国民政府。1927年3月,北伐军迅速攻占安徽、江苏、浙江,中共领导上海工人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至此,广州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宣告结束。
北伐战争示意图
八、共产党武装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决心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指挥。8月1日,南昌起义枪声响起,各路起义军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5日,起义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打算夺取广州,重新北伐。9月下旬到达潮汕地区时,遭强敌围攻,主力损失严重。残余兵力一部分撤至海陆丰地区,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等率领,进入湘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1927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农民武装起义,起义部队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毛泽东、卢德铭指挥下,一度占领醴陵、浏阳等地,但因敌我力量悬殊,进攻长沙计划无法实行,毛泽东率队伍向位于湖南、江西边界的井冈山进发。途中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军发动湘南起义。4月,转战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创立并领导了朱毛红军,直至中国取得革命胜利。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九、九一八事变
1931年6月,日本陆军省制定《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决定对中国东北采取军事行动。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距北大营约800米处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事变发生时,驻守沈阳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十几万东北军撤到关内。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九一八事变示意图
十、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八万多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雩都出发,冲破国民党设置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为躲开国民党围追堵截,放弃原定向湖南西部进发计划,改向贵州前进,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后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夹金山,到达川西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又穿过草地,到达巴西、阿坝等地。10月,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坚持逃跑路线的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四川,不能立足,被迫转战西康甘孜。1936年7月,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共同北上,到达甘肃会宁地区,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示意图
十一、西安事变
1936年,侵华日军日益猖獗,但蒋介石却只专注剿共,张学良来向蒋介石痛陈非抗日不足以救亡,遭到蒋介石厉声训斥。12月9日,为纪念一二·九运动,西安学生游行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次日张学良、杨虎城再次劝谏无效。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部队包围华清池并扣留蒋介石。西北军则包围西京招待所,囚禁陈诚等军政大员20余人,解除国民党在西安军警、宪兵武装。
同日,张、杨发出通电,提出8项主张: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之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震动和反响。后在社会各界压力和多方谈判协调下,蒋介石被释放并接受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这次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示意图
十二、日本侵华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进攻上海,中日军队第一次对抗和较量。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经过八年艰苦抗战,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卫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日本侵略军历年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十三、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晚,驻扎在丰台日军在卢沟桥以北龙王庙举行"军事演习"。晚10时许,日军诡称演习中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包围宛平,炮轰卢沟桥,开枪射击宛平城内中国守军。29军官兵奋起还击,29军军长宋哲元下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一日之内击退日军对宛平城三次猛攻。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起点。
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十四、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位于恒山、太行山山脉交会处,是伏击地绝佳选择,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预测日军将从此路通过,便决心依托有利地形伏击日军,八路军115师冒雨潜入平型关设伏。1937年9月25日,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之一部,携带车马辎重向平型关西进,全部进入115师包围圈。
115师先以步枪、机关枪、手榴弹实施猛烈突击,随后发起冲锋。日军伤亡虽大,但仍负隅顽抗,并企图攻占公路两侧制高点"老爷庙",旋遭迎头痛击退回。经过激战,115师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士气。
平型关大捷示意图
十五、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谷寿夫率日军把街头难民当成活靶子,南京街头顿时血肉横飞,尸首如山。14日,大批日军入城,在中山码头、下关东站等处射杀数万人。15日,中国军民及已解除武装军人9000多人被押往鱼雷营屠杀。17日,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进入南京,对谷寿夫大加赞赏。18日,日军将城郊难民及俘虏57000余人赶至下关草鞋峡,机枪射杀,纵火焚尸。
日军杀人手段极其凶残,砍头、切腹、挖心、水溺、火烧、活埋等,无所不用其极。城内妇女更无法逃过被强奸、轮奸噩梦,无论是幼女和老妪都难以逃脱魔爪,日军在泄欲后为掩盖真相,还大规模地毁尸灭迹。此外,公司、商店、仓库、民宅都被洗劫一空。长达6个星期大屠杀,30万中国人被杀,集体屠杀28起,零星屠杀858起,3万人次妇女被奸淫,1/3房屋被毁,六朝古都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
南京大屠杀示意图
十六、台儿庄战役
1938年初,日本令东路板垣征四郎与西路矶谷廉介两师团在山东枣庄台儿庄会师南下,企图夺取中原重镇徐州。但庞炳勋、张自忠在临沂强力阻击打乱日军这一计划。矶谷廉介决定不再等待第5师团,自率第10师团进攻台儿庄。
3月18日,日军攻下滕县,随后到达台儿庄,先以重炮猛轰,步兵从轰塌城墙缺口冲入庄内,被我军赶走。27日,日军再次发起猛攻,双方在台儿庄、刘家湖一带展开激战,台儿庄内一片火海,双方不断增兵。28日,李宗仁令汤恩伯第20军团主力向南转进,围歼台儿庄之敌。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各兵团向日军发起强势反击,日军溃不成军,残部仓皇逃往峰县,至此台儿庄战役宣告结束。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沉重打击日军嚣张气焰,坚定中国抗战必胜信念。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十七、百团大战
1940年8月至12月,为粉碎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扫荡"和"囚笼",八路军105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进行一场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大规模战役,称百团大战。此次战役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1940年8月至9月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至10月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主要据点;1940年10月至1941年1月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报复性"扫荡"。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寇,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信心。
百团大战示意图
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中、苏、美、英等为首同盟国反抗德、日、意轴心国侵略的规模空前全球性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参战,约20亿人口被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总人口80%以上),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全世界在战争中伤亡总人数超过1亿,军费开支1.3万亿美元,经济损失4万多亿美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揭开二战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成为二战在亚洲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扩展到全球规模。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战败,成为重要转折点。9月8日,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8月15日,日本投降。战争最后以反法西斯同盟和世界人民胜利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形势图
十九、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争取政治上主动,邀请毛泽东等人到重庆"共商国家大计"。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从延安飞往重庆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达成一些重要成果:确定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即国共双方要"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确认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现政治民主化;党派平等合法;取消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实行地方自治和自下而上普选等。在双方斗争的焦点即解放区军队和政权问题上,双方未达成协议。
内战爆发时国共态势图
二十、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重大战役,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胜利,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孟良崮战役示意图
二十一、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在历时52天的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1948年11月7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在以苏北徐州为中心广大地区发动淮海战役,歼敌55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于我军直接威胁之下。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在历时64天战役中,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多人,古城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参战部队有第二、第三野战军等部约100万人,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约12万人。国民党军参战部队有汤恩伯集团、白崇禧集团约70万人。4月20日,人民解放军中突击集团首先渡江,并迅速突破安庆、芜湖间防线。21日,东、西两突击集团分别从镇江、江阴间和贵池、湖口间渡江,全线突破国民党军江防阵地。
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崩溃。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进军,于5月3日解放杭州,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汉阳,22日解放南昌,27日解放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渡江战役历时42天,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大部,江西、湖北、福建等省部分地区也获得解放。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示意图
更多历史,请添加微信15012687929。
本文民国各张图表,8元打赏可发送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