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僧侣画家壶僧创作的长达160米的巨幅长卷画作《珠江山河图》在兴义市鹿榕岛王母紫茶庄园开启局部展出,展期为11月9日至11日,吸引了大量艺术爱好者和游客纷至沓来。
壶僧,法名释源才,俗名张年才,广东惠州人,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当代山水实力派画家、世界华人当代杰出艺术家、北京中国书画研究会研究员,现任中国开封大相国寺书画院副院长、惠州市东坡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协会副会长、惠州市种德慈善会顾问、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等职。他6岁时因与一位画家的偶然相遇,从此踏上绘画之路。而他与黔西南结缘,源于对偶像苏东坡的崇敬与追随。
“苏东坡是我的偶像,他的茶酒梦也是我一心追寻的。为了圆梦,我沿着珠江水系,从东江溯源至西江。”壶僧在这一过程中,对沿途航道、人文景观、社会历史文化属性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勘察。
2016年,当壶僧行至黔西南望谟的八步岭茶园,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茶园负责人舒腾显。舒腾显以八步古茶制酒,这与苏东坡的茶酒梦完美契合。二人遂决心共圆东坡梦,这也成为了《珠江山河图》的创作契机。当时舒腾显对壶僧说:“你在珠江边,我在珠江以北,但同饮一江水,我们定能共圆东坡梦。”
“作为一名追梦人,我渴望将黔西南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及其友好的环境展现给更多人。”从2016年至2024年,壶僧历时八年创作此画。期间,2018年他因脑溢血卧床三年,但凭借顽强的毅力康复后继续创作。2024年3月,他再次前往黔西南采风写生,最终完成了这幅以珠江上游黔西南和珠三角山水人文为内容的160米全景式全微缩山水长卷《珠江山河图》。
“我在黔西南看到万峰林、贵州龙、万峰湖、晴隆二十四道拐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深受震撼。”壶僧表示,黔西南堪称风水宝地,这些景观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关键灵感。他还提到,绘画需要深入各地走访探查,挖掘地区的历史文化,把握当下状况,洞察人民对未来的期许,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当地的文化情怀。而黔西南当地父老乡亲的热情,更是给予他巨大的创作动力和深深的鼓舞。
《珠江山河图》主题丰富,包含珠江上游黔西南和珠三角的山水人文内容。八年前壶僧逆江而上,沿岸人民的盛情款待让他收获深厚情谊,他想借这幅画回馈乡亲父老,让大家在画中同品紫茶美酒,共赏迷人风情。
画作对时代变迁有着生动的反映,像雄伟的虎门大桥、海边的大炮、广东顺德港以及老工业园区等元素,它们的存在凸显了时代精神。而兴义万峰林、福字田、兴义机场、马岭河大桥等,则从山水、人文、建筑等多个方面反映出当下黔西南独特的风貌。
此外,画中融入了“加油文化”的故事。“张锳用自己的俸银打桐油让人添灯,这一行为深刻体现出对文化知识的强烈追求以及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地方文化特色对创作的影响。”壶僧表示,这一故事的融入,使得画作在展现地域风貌的同时,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地方文化特色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价值。
壶僧诚挚地表示:“我希望借助珠江出海口,把黔西南的秀丽山水、丰富人文景观以及和谐美好的一切传播出去,这是我的重要使命。我想用画笔描绘这些美好,让更多人了解黔西南。我们要把黔西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给全世界,同时也把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回黔西南。”
当谈及在黔西南的感受时,壶僧深情地说:“我是惠州人,但来到黔西南就像回到了另一个家,这里的山水和风土人情让我满心温暖。‘君住珠江头,我住珠江尾。天南地北不相识,我们同饮一江水。此心安处是吾乡。’”
壶僧还透露,他下一步计划创作系列章节画作,全方位展现黔西南各县市的人文风情,进一步弘扬黔西南文化,让更多人领略这片土地的魅力。(文/图 黔西南日报实习记者 王国珍 詹贤春)
制图:黔西南日报实习记者 李源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韦夏夏 岑 亚
本期二审:魏浩然 舒鹏倩
编务终审:杨 涓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中国黔西南、黔西南山地旅游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www.qxnrb.com
官网:www.zgqx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