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乌蒙山,耸峙在滇黔。初冬时节的乌蒙山峦被一层细密的烟雨轻柔笼罩,为坐落于云南省宣威市且午村的且午站平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邃。“且午”一词,彝语音为“扯乌”,意思是山脚下稻田旁边的村子。
1965年建成的且午站是贵昆铁路上的一个偏远小站。2012年底,随着六盘水至沾益的六沾复线正式开通,且午站老站房被废弃,在300米开外的铁路线另一侧修建了新站房。且午站成为了集团公司与昆明局集团公司之间的新界口,曾经的界口徐屯站则被改造成了且午站货场,主要办理钢材运输等货运业务。
1988年,12岁的王昌平跟随父亲王银学搬家到且午生活。据他介绍,父亲曾参与修建贵昆铁路,之后成为了一名扳道员。在王昌平的记忆中,当时的且午,物质并不丰富,衣食住行等方面都非常简朴。1989年电气化铁路开通前,漫漫长夜里,维系车站臂板信号机光源的是一盏盏添满煤油、擦得锃亮的煤油灯。
2016年,王昌平曾到且午站担任站长。回到从小生活的地方,他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坐火车抵达且午站,最先映入眼帘的一排低矮砖房,便是伴随他整个少年时代的且午站老站房,岁月的沧桑已爬上了门窗及墙垣。相较之下,新站房略显“霸气”,现代感十足。
10时30分,六盘水站开往且午站的57091次通勤列车拖着两节车厢,载着交接班的职工前往沿途小站。25岁的且午站助理值班员廖治谋,3年前刚入路就来到且午站工作。家住六盘水的他苦笑着说:“咱们车站比较偏远,职工上下班全靠通勤车。当大家陆续下车,车内职工所剩无几时,我也就快到站了。”
列车一路翻山越岭,钻进隧道、穿过云雾,诉说着一个个坚持与奉献的故事。
“到站啦!”1小时30分钟后,通勤列车缓缓停靠在且午站。正值饭点,廖治谋的肚子被车站食堂弥漫出的食物香味引得躁动不安,他用鼻子努力嗅了嗅,自言自语:“今天‘二嫂’又在给大家做什么好吃的呢?”
对且午站的职工来说,车站食堂的饭菜是大家安心工作的助力剂,“二嫂”烹饪出的菜品绝对称得上暖心又暖胃。“二嫂”本名叫曾素芬,其丈夫叶本富在家排行老二,被左邻右舍亲切地唤作“二哥”。作为六盘水工电段职工,叶本富于12年前来到且午工作,“二嫂”也谋到了且午站食堂炊事员这份工作,在几平方米的厨房里尽情挥洒聪明才智,灵巧的双手加上用心用情的细致操作,让普通的饭菜除了香味儿,还带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她尽力保证精菜细作、细菜精做,除保障车站的十余名职工用餐外,还为机车乘务员送餐。
其实“二嫂”并没有多么出神入化的厨艺,除了基本功扎实,更多的是用心。她时常根据大家的口味,有针对性地调整菜品味道,一顿顿可口热乎的饭菜把职工的心聚在了一起。她用一道道美食诠释了爱岗敬业,反映了小岗位也能有大作为。“二嫂”乐观豁达,总是笑呵呵地说:“大家上班累,把伙食整好了,才能安心工作。”
作为六盘水车务段开展“调乘一体、站货一体”改革的“排头兵”,且午站工作节奏快、任务重。2014年,徐屯货场吸引了云南曲靖钢铁集团凤凰钢铁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客户,主要开展钢材运输业务,同步引入了自装自卸模式。
“徐屯货场日均装车35车,高峰时月装车1150车。尽管地理位置偏远,但我们的货运量始终稳步增长。”贵铁物流中心六盘水营业部助理工程师石昌林说。
一列列载满钢材的列车沿着徐屯货场专用线到达且午站,经过现车核对、作业复检等系列操作后,继续驶向远方。
“作为界口站,作业量比一般的小站要大。”且午站站长郭文介绍,车站最繁忙的时段主要集中在每天15时至18时之间,两个多小时内高频次接入、发送列车30余趟,车站全员开启“加速模式”,有时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车站职工早已练就出一岗多职的本领,个个都成了精兵悍将。“‘凤钢’到且午站办理货运业务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因配空不足导致企业需求落空的状况。”郭文的语气坚定而自信。
且午这座出黔入滇的“西大门”,赋予了成铁人强烈的使命感。在乌蒙山腹地,车站职工与青山相依,默默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责、无私奉献,舞出自己的人生。这里的每一寸热土都打上了且午人情感的烙印,塑造着且午的品格,是且午生活的根脉。
来源: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六盘水车务段 贵阳铁路物流中心 六盘水工电段
发布:贵机小火车融媒体工作室
签发:罗磊
审核:李学章
核稿:王蕾
编辑:郑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