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课堂 | 陈嘉庚 150 周年诞辰,新闻学子走进华侨博物院感悟华侨贡献与责任

文摘   2024-11-12 13:49   福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实践课堂

陈嘉庚 150 周年诞辰,

新闻学子走进华侨博物院

感悟华侨贡献与责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传播学本科基础课,该课程的建设是福建省委宣传部和厦门大学共建新闻传播学院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团队由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央地媒体业界专家共同组成。10月24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八讲的内容是关于红色文化的现场教学,恰逢陈嘉庚先生 150 周年诞辰之际,本次课程的授课老师,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芬芬带领同学们参访了华侨博物院。这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沉浸式感受华侨历史文化的同时,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角度重新感悟华侨对祖国的贡献和影响,进一步强化新闻传播学子的社会责任感。本课程助教庄苑、阿萨协同组织了参访活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师生出发前

在校主陈嘉庚铜像前合影


华侨博物馆介绍


华侨博物院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56年倡办,1959年落成开放,是我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是全国、省、市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省、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厦门市国防教育基地、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也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最后一项文教事业。馆内共有《华侨华人》、《陈嘉庚珍藏文物展》、《自然馆》三个基本陈列,本次实践课堂主要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华侨华人》和《陈嘉庚珍藏文物展》这两个展厅。


走进华侨博物馆


步入展厅,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从古老的侨批书信到珍贵的历史照片,从华侨远渡重洋的船只模型到他们在异国他乡创业的工具展示,每一个细节都生动地再现了华侨们的艰辛历程与卓越成就。《华侨华人》展厅以院藏侨史文物资料和侨史研究新成果为基础,由出国风云、华社春秋、辉耀历史三个部分组成,讲解员从历史的视角出发,为同学们系统地讲述了华侨华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足迹。



华侨博物院《华侨华人》展厅《出国风云》部分(图)

图源:http://hqbwy.org.cn

      

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华侨如何背井离乡,勇敢地闯荡世界。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劳智慧的品质,在海外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同时,他们始终心系祖国,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通过参观,我们深刻认识到华侨们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支持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为祖国提供了经济支持,更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2级传播学专业的林晓彤同学说道,“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一名香港学生在华侨博物院我深刻体验到邓小平所说的“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这我感受抗战期间南洋机工等侨胞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接触嘉庚先生对祖国的热忱之心,祖国是侨胞的依靠,侨胞是祖国的臂膀,华侨的点点星光是汇成中华民族熊熊火焰的重要部分!”



讲解员老师用闽南语给同学们

朗诵华侨出国前后流传的闽南民谣


展厅里的新闻故事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关注了华侨博物院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展示。从早期的华侨报刊到现代的网络媒体,华侨们始终利用各种媒介传播祖国的声音,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馆藏《新报》

 

华侨们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就在海外创办了众多报刊,如《大同报》、《侨声报》等,这些报刊不仅报道了海外华侨的生活状况,还积极传播了祖国的文化和思想,成为连接祖国和海外华人的重要桥梁。这些报刊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时局的深刻剖析,更有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初步介绍和宣传。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到了一些关于华侨华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贡献。他们不仅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如《南侨日报》《自由报》,还积极报道国内新闻,传播中华文化,为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搭建了桥梁。”2023级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陈语涵同学在参观后感叹道,“这些历史事件让我深刻认识到,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瞻仰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珍藏文物》展示了从陈嘉庚先生于耄耋之年亲自往北京等地征集的文物中选取的部分青铜器、陶瓷器、字画等,让观众通过品赏神秘的青铜器、精美的陶瓷器、风格迥异的字画等饱含先民智慧和心血结晶的艺术珍品,从而了解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感受创办这座文化殿堂的陈嘉庚先生的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教育思想。


2022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陈亦萍同学说,“参访华侨博物院,回顾陈嘉庚先生的一生,嘉庚先生为筹办厦门大学倾尽个人财产,付出了无尽的心血与努力。他兴学育人,支持国家建设,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华夏文明中的“仁兼济天下”。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我们应继续传承发扬这种清廉大义,让嘉庚精神这一华夏文明之光更加璀璨。”



《陈嘉庚珍藏文物展》展厅陈列文物(图)

图源:http://hqbwy.org.cn


 “作为厦门大学的学生,在参观华侨博物馆时,看到陈嘉庚先生早年捐资创办厦大的账簿,心中倍感敬仰。账簿上清晰的每一笔捐赠,都是他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见证。正是他的坚定信念,才有了今天这座学府的辉煌。”2022级传播学专业的黄宇炫同学说,“今年恰逢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站在他曾为之倾尽心血的校园里,看到那张账簿,不禁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厦大的一份子,我们承载的不仅是学术的使命,更是传承他精神的责任。看到这份账簿,我更加体会到他无愧“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称号,也激励我在传承中砥砺前行。”


实践总结


在陈嘉庚先生诞辰 150 周年之际,师生们一同参访华侨博物院,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陈嘉庚先生以其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服务社会的伟大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通过此次参访,我们深刻感悟到华侨们对祖国的无私奉献和深远影响,也更加明确了作为新闻传播学子的社会责任。让我们以陈嘉庚先生为楷模,秉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时代的变迁,传播真理与正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陈嘉庚先生的精神,以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新闻人的精彩篇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课堂师生

在华侨博物院前合影



老师点评


李芬芬老师点评本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课堂:


博物馆,是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桥梁。博物馆,可让当下的我们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华侨博物院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56年倡办,1959年落成开放,是我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既是中国第一家全面系统收集、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和业绩的博物馆,也是包括有古代文物展、自然标本展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省、市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省、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厦门市国防教育基地、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


华侨博物院不但馆藏资源丰富,而且邻近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从2023年开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把华侨博物院作为教学实践课的重要场所之一,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助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意识。参访博物院的同学们都在不同程度和角度上受到了的触动和启迪,视角或全面或局部,所写的心得感想或长或短,个人思考或深或浅、或感怀历史或联系实际或展望未来, 感言共同之处的是能结合自身实际且情感真实、真诚、真挚。


尤其是,2024年正值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同学们通过参访,了解华侨华人的发展历史与对国家、对世界所做的历史重大贡献,在博物院的一件件文物、一帧帧图片、一行行文字中,沉浸式地深刻体会“嘉庚精神”内涵,并善于捕捉华侨华人对新闻报业的起步和发展贡献等史料信息,结合新闻传播学子的专业实际,表达了将来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传承“嘉庚精神”,为中华优秀文化海外传播做出努力的良好愿望,这些青春感言也让我作为带队参访老师深受感动和教育,更深刻理解“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含义,在参访中师生同受教育和激励,参访实践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 | 阿萨

文 | 阿萨  庄苑

编辑 | 高彤

责任编辑 | 吴淑敏


新闻传播学院官方新媒体矩阵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网:

https://comm.xmu.edu.cn/

新传声
没错,是你知道的那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