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至29日,由中国记协和台湾“中国新闻学会”、世新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十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接续举办。在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芬芬老师、储备辅导员钟慧岚老师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十名学生组建“兴青年”社会实践队参与了本次活动。
在这十天里,我院学子与来自包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大陆高校以及包含世新大学、辅仁大学在内的台湾高校新闻系学生就专业学习、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展开了友好、深入的交流。在为期十天的新闻营里,同学们通过文化研习、主题讲座、媒体参访、短视频摄制等活动,体悟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了解体验人工智能、超高清8K等先进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探索两岸新闻人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交流思想、增进了解、共同实践中结下了美好的青春之谊。
第三十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全体师生合影
我院师生在开营仪式上的合影
启幕 探昭君传情
8月20日,夏日的微风拂过昭君博物院的古老廊庑,我们齐聚于此,聆听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目光穿越千年,与那些静静陈列的珍贵文物相遇。那一刻,历史的涟漪与心灵的波动交织,仿佛我们不仅是观者,更是那久远故事的一部分。
队员在认真参观
温暖的阳光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带来了未来的遐想与对接下来数日活动的无限憧憬。微笑中,友谊的种子在两岸学子心中悄然播种。
为师生献上哈达
在内蒙古大学的校园里,开营仪式顺利举行,领导老师的激励之词如晨钟暮鼓,激荡在我们的心间。我们也期待着,在这一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中收获知识,增进理解,深化友谊。
开营仪式
午后,我们共同踏入了AI的神奇世界,第一次课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好奇与敬畏。在细致的学习与认真的实践中,我们探索着科技的魅力,将所学的每一滴智慧,凝聚成未来实践的丰硕果实。
第一天的活动在知识的海洋与情感的交汇中落下帷幕。对于即将迈入新闻行业的年轻人来说,这不过是旅程的开始。在这里,每个故事都是心与心的碰撞,每场对话,都可能是心灵的触动。
草原情 艺术行
8月21日,朝阳初升,我们踏着兴奋的步调来到了内蒙古博物馆。在这里,历史的长河在我们眼前浩荡流淌,让我们对脚下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滋生出深深的情感。我们亲手体验制作马鞍与内蒙古的传统头饰,感受着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队员正在认真参观
队员正在认真制作马鞍和头饰
午后的时光,我们漫步在内蒙古美术馆,每一件艺术品、每一幅画作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窥见了内蒙古艺术的灵魂。艺术家们通过画笔、雕塑、装置,将心中的草原、骏马、生活与梦想,浓缩在了这静谧的空间之中。在内蒙古艺术剧院,我们聆听了内蒙古民族曲艺团的演出。马头琴的悠扬、呼麦的深沉,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充满草原风情的神秘境地。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天空中飘逸的云朵,让人心旷神怡。
队员在内蒙古美术馆前留影留念
夜晚,星空下的敕勒川草原,我们置身于“千古马颂”大型全景式演出的现场。在星光与草原的见证下,奔腾的马儿激荡起我们内心的波澜。蒙古族,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用马蹄谱写历史,用牧歌述说情感。随着演出的推进,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足迹,沉浸于出生、成长、婚礼、别离、祈愿这五种深情的情绪之中。在这一刻,我们不仅是观众,更是与表演融为一体的参与者,感受着草原的儿女们对自由与生活的无限热爱。
千古马颂表演现场
朝霞智造 夜火草原情
8月22日,随着朝霞的绚烂翻开新一页,我们踏进了伊利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那里,全自动的流水线和前沿的智能实验室映入眼帘,当代制造业的脉搏在这里强劲跳动,让人不禁对现代科技的力量肃然起敬。
伊利工厂流水线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辉腾锡勒草原黄花沟白马部落,将我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在内蒙古居民的带领下,我们跨越时空,学习民族礼仪的奥秘,亲手扎制传统的蒙古包,体验制作醇香的奶食,挑战古老的射箭术,试穿风情万种的民族服饰……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如同草原上跃动的火花,点燃了我们探索的热情。
队员在草原上体验射箭、制作奶食
当夜幕降临,星光与篝火交织成一幅梦幻的画卷,我们品尝着内蒙古的传统美食——烤全羊,其滋味既原始又诱人。队员们的生日在欢声笑语中被共同庆祝,歌声与舞步围绕着篝火,青春的活力在夜色中肆意挥洒。而当夜空被绚烂的烟花点亮,我们的心灵也随之升腾,如同那璀璨的火光,映照着我们的青春梦想。
复兴号上的青春之旅
8月23日,当晨曦微露,我们带着对辉腾锡勒草原无尽的眷恋与呼和浩特温暖的记忆,缓缓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途。复兴号高铁如一条银色巨龙,穿梭在广袤的原野与渐浓的秋色之间,引领我们驶向繁华的首都北京。
车厢内,窗外风景如电影胶片般一幕幕掠过,而车内则是另一番温馨而热烈的场景。我们围坐一起,笑语盈盈,仿佛要将几天来累积的欢笑与感动,化作言语间的涓涓细流,缓缓流淌进彼此的心田。未来的话题如星辰般璀璨,我们或激昂地谈论着梦想与追求,或温柔地规划着接下来的旅行,每一个字眼都跳跃着青春的活力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们的情感如同这列高速列车一般,不断加速,向着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疾驰而去。
典籍之光,文化之桥
8月24日,我们来到了中国国家版本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直接与古圣先贤的智慧对话。馆内,典籍如山,卷帙浩繁,每一册、每一卷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忆与深邃的文化精髓,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却仿佛在低语,讲述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也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梦想。这令我们深感文化传承之重责在肩。两岸青年,根脉相连,共担时代命运,同筑文化桥梁。
队员在认真参观
下午,我们沉浸于“Z世代全媒体新闻的真实与力量”的讲座盛宴。专家学者们以睿智之光,照亮新闻事业的广阔天地,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新闻工作的无界跨越与全能要求。新闻人,需以自信为翼,自立为骨,自强为心,方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引领风骚。
队员在认真聆听讲座、积极发言
在全媒体时代的大潮中,新闻事业如星辰大海,广阔无垠。我们当以全学科的视野,探索未知的领域,让真实成为新闻的灵魂,让力量成为传播的桥梁。在国际高科技的竞技场,在中国文化的发声台,愿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能留下坚实的足迹,展现中国新闻事业的辉煌与梦想。
赏长城古韵,学AI课程
雨中游故宫,参访国台办
来到故宫时,天空骤雨倾盆,为这古老的宫殿披上了一袭珠帘,大缸盈满,龙口吐珠,水柱凌空,化作千丝万缕的晶莹,于青石板上绽放朵朵水花,既是大自然的即兴演奏,亦是古与今交织的诗意画卷。虽衣衫尽湿,但能亲历“九龙吐水”之奇观,实为难得之幸,心中满溢的,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无限感慨。
前往珍宝阁的路上,我们看到了故宫的国宝保护者们的工作场景。在微弱的光亮下,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拭去文物沟壑中的灰尘,还原其本真的色彩。他们如此专注、沉浸,一丝不苟。在陶瓷馆,陈列着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代瓷器的鼎立之作,诉说着几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
队员正在参观故宫
下午,我们来到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陈斌华与两岸学子进行了亲切的交流。随后,我们走进中国台湾网的演播室和直播基地,正在做客的台湾历史研究学家范文议寄语两岸青年,要拿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实践队师生与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合影
体验前沿科技,一览中轴线风光
8月27日上午,我们前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一张张老照片、记者前辈们使用过的老物件中感受总台的历史积淀。从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到如今的三台融合,总台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窗口。
在展厅一辆红色的8K转播车模型面前,总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搭载着先进设备的转播车在拆分后,首先通过海运到达阿姆斯特丹,再通过陆运到达巴黎,最终向全世界观众提供田径和闭幕式8K超高清国际公用信号,第一时间为国内的观众展示奥运最新报道,让“中国红”闪耀巴黎。
在科大讯飞,工作人员为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应用。我们真切地感受到,AI在很多场景成为人们的好帮手,大大提高了办公、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借助AI,每个人的个性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人工智能,让一切成为可能。
傍晚时分,我们登上钟楼与鼓楼。钟鼓楼位于古都中轴线的最北端。暮鼓晨钟,浑厚绵长,响彻京城,成为老北京人最熟悉的背景音。白鸽从天空上盘旋而过,夕阳下的钟鼓楼肃穆屹立在川流不息的道路之中,亘古不变,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参访北大,结营仪式
燕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近代史。创办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起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中奋起、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振兴的历程。走进北大的校史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以及投身于新中国建设的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变得具象可感。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鼓舞代代青年学子为实现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下午,我们迎来了新闻营的结营仪式。在以“我眼中的……”为半命题的短视频创作中,同学们围绕中华文化、河山风景、两岸美好情谊等主题展开了精彩创作:使用AI工具谱写歌曲《两岸亲缘》,唱出“两岸一家亲,从来不分离”;以大熊猫与台湾黑熊象征两岸朋友,回顾此行难忘记忆;创作音乐视频《新中国话》,展示两岸用语的异同。
我院唐珺韬同学创作的《我眼中的北京(梵高版)》借助AI工具,让梵高吃起北京烤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最佳技术创新奖。除此之外,最佳传播价值奖、最佳团队协作奖也有我院学子的身影。我们谨记世新大学新闻学系教师董素兰的寄语:“对新闻人来讲,科技应成为助力而不是阻力。未来已来,希望大家勇敢向前。”如何借助AIGC工具赋能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这是两岸新闻人应该共同思索的问题,也是我们新闻学子不竭探索的方向。
队员获得的奖状
队员在结营仪式上合影
打卡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园
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园,探寻百年工业遗存如何华丽变身网红打卡地。曾经在首钢园3号高炉工作的讲解员向我们介绍,园区改造时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为此特意研发带有锈斑的钢铁,以还原首钢历史风貌。
如今的3号高炉,在保留高炉主体、热风炉、重力除尘器等核心工业构筑物的基础上,浓郁的工业感与未来感交织,成为奔驰等多家品牌首选的全球首发中心与秀场。拥有百年历史的首钢园见证了北京工业辉煌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在2022年摇身一变,成为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的举办场地。我们来到了谷爱凌与苏翊鸣为国家夺得两枚金牌的场地,冰雪运动成为首钢园焕发生机的又一股力量。
通过保留和加建,首钢园成功变身“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漫步工业遗产与文化空间并存的首钢园,浓浓的赛博朋克之风袭来。就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这“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
参观首钢园
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十天里,两岸新闻学子互相分享对新闻专业的理解,交流各自学校的新闻教育,集思广益,共同协作,将新闻营的视频创作任务做到尽善尽美。两岸学子既有文化和思想上的共鸣,又有习惯、用语上的不同,在交流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也浇灌了绚丽的友谊之花。从草原的民族风情到古城的悠然韵味,学子们一同感受祖国壮丽的北国风光,感受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从流水线到8K超高清技术,学子们赞叹无与伦比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智慧。临别之际,大家依依惜别,期待重逢。我们相信,两岸青年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来源 |厦大新传说
责任编辑 | 吴淑敏
新闻传播学院官方新媒体矩阵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网:
https://comm.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