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新”动丨良师益友,薪火相传——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导师介绍

文摘   2024-09-07 14:51   福建  



人生之幸

得遇良师

为了让24级新传er实现与导师的双向奔赴

我们特别推出系列导师介绍

本期为新闻学系导师介绍

欢迎大家多多了解信息

并主动与心仪导师联系~




新闻学系导师介绍

殷  琦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系主任、数字媒体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主要关注数字媒体管理、数字平台治理与互联网全球化议题, 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Digital Journalism》《Journalism Studies》《Journalism》《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等CSSCI与S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成果获得省、市社科成果奖;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


联系邮箱:yinqi@xmu.edu.cn

办公室地址:新闻楼307


导师寄语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孙 慧 英



文学博士,副教授,新闻学系副主任;曾求学于兰州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曾在报纸和电视台担任记者编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手机媒体文化、影视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纪实作品创作等;主持过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出版两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联系邮箱:451820677@qq.com

办公室地址:南光二322


导师寄语

做一个用心且努力的人,开朗地过生活、开明地看世界、开悟地做学术,你将拥有灿烂的明天。



邹 振 东



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舆论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贴,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福建省“双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人才,厦门市拔尖人才等。

专著《弱传播一一舆论世界的哲学》,多次在各种图书榜单排名社科类或新闻传播类第一,并在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繁体字版,建立舆论世界的哲学——弱传播理论体系。获包括教育部社科成果等全国性奖项4项、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舆论形态的价值谱系与主流舆论的价值传播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岸共同舆论场构建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弱传播理论和当代中国的传播实践》,厦门大学“我最喜欢的十位老师”。


导师邮箱:zdzou@xmu.edu.cn

纳新邮箱:1659666126@qq.com


导师寄语

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学习的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只会用在试卷上和论文上,却不知道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其实还可以用到我们谈恋爱上、找工作上,可以用来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

我们不懂得跟父母、恋人和面试官打交道,是可以用受众分析理论。我们不懂得探索爱情传播、信用传播与竞争性传播与其它传播的区别,我们在发微信时,已经把自己的全部缺点传播给了对方。我们似乎可以跟企业做创意,却不懂得给自己的人生做策划;我们似乎可以给人家产品做广告,却不懂得更好地推销自己。

做我的研究生不需要跟我合作任何课题,也不需要跟我合作任何项目,毕业论文你可以写自己任何感兴趣的题目,只要为师还能够指导你,而答辩委员会觉得你的论文看起来还属于新闻传播专业范围。

你毕业可以选择任何职业:从政,经商,做学问……甚至发呆,只希望你通过三年学习,可以让自己更优秀一点。哪怕是发呆,也比入学前质量更高一点。

你不需要承诺帮为师做任何事情,你只需要负责对自己好一些,而为师却需要对你承诺——这个承诺从我带第一个研究生就早已许下,作为公开的秘密,它对我任何一个研究生都有效:跟我读研究生三年,我为你的一生负责!



阎 立 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厦门大学海峡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福建媒体发展与对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媒体与政治、新媒体传播、跨文化传播、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电影与纪录片、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


联系邮箱:flying@xmu.edu.cn


导师寄语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做研究,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

当然不可能刚入校就会研究,而是要先学习,学习包括阅读、思考、写作和社会调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在这一点上不同于大学,更不同于中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在兴趣基础上的深度钻研。

通过学习和研究实践,逐步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然后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最后完成一份合格的学位论文。

我知道,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都不以学术为业,那么为什么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钻研学术?何况,学术能力跟毕业文凭并无直接关系。

我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是这样的:学术的能力和研究的经历,其意义不止于获取一张文凭。这样的能力和经历,会是人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并且人生愈久,就会愈发有感。



罗  幸



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电影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五、第六届理事;福建省高层次人才;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级电视台工作长达十七年,个人及所主持的节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种奖项。发表核心期刊4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

研究领域:视听文化与国际传播、新媒体文化与传播、新闻传播教育研究。


联系邮箱:275171326@qq.com


导师寄语

每当厦大凤凰花开,我会在面朝大海的最美学校等你来,在这幸福花园里、潮生浪去间,愿你们“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落花舞风轻,吹得满园香!



吴 琳 琳 



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厦门市高层次人才。

研究领域:数字经济与传媒、乡村振兴与传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和创新、两岸融合发展、舆论学研究。


联系邮箱:wllin@xmu.edu.cn

办公室地址:南光二308


导师寄语

新起点,新生活、新希望,我珍惜和每个学生的缘分,三年的师生情,一辈子的朋友,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叶  虎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现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新闻评议小组专家评议员、福建新闻奖专家评委、厦门新闻奖专家评委等。曾担任厦门大学海外共建首所孔子学院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研究方向为新媒体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国际传播研究、华文媒体研究等。主持教育部、福建省社科课题多项。在《现代传播》《当代亚太》《南京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


联系邮箱:tigerye@xmu.edu.cn;

        1523032998@qq.com

办公室地址:南光二303


导师寄语

新的征程,新的开始。欢迎来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共同书写新的传奇!



苏 俊 斌



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苏俊斌长期将主要心血都投入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尤其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综合学术素质以及媒体工作能力的培养,他担任《数据分析》《社会网络的传播问题研究》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数据分析》入选厦门大学研究生示范课程。作为研究生导师,苏俊斌积极引导学生入主流、上大平台、为国家做出大贡献,他指导学生先后获得了3篇全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4名学生考取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中国新闻社等中央主流媒体,1名学生获得了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近十名学生考取省级主流媒体,另有数名学生到国内外一流新闻传播学院继续深造。

苏俊斌近年来的学术兴趣主要在于新闻算法伦理和东南亚新闻传媒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闻推荐算法的把关机制、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已提交结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社交网络节点的传播影响力评价模型研究》(已结项),另外还主持中央统战部、国台办、福建省委宣传部等多项委托课题。其研究成果发表在《现代传播》《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学术期刊上,有多篇研究报告被中央部委采纳,1篇研究报告获得中央部委主要领导批示。指导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写作研究报告获得省委领导正面批示。

曾获美国“中美教育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支持在美国美利坚大学传播学院(201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作访问学者(2014年)。获“欧盟第七框架计划”资助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技术与创新研究中心参与项目研究(2008年)。


联系邮箱:作为基本媒介素养考察题目吧!


导师寄语

你自己要有方向和愿景,老师才有办法为你铺路!



黄 裕 峯



学位论文选题以你的长期兴趣为优先,没想法就由我保底。老师主要方向:一是海峡两岸新闻传播,有独家涉台研究资源,定性访谈为主;二是人工智能影像,有EEG/ECG发明专利测量设备,实验、定量为主。培养方式是入门一杯咖啡,出门一顿台菜,让学生自主管理,要求重要节点不掉队。


联系邮箱:biznewss@xmu.edu.cn

办公室地址:南光二320


导师寄语

学真本事,找好工作。



乐  媛



博士,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曾就读于武汉大学广播电视新闻系(BA)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科学系(MA),201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她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新媒体与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涉台舆论等,目前教授的课程包括《国际新闻概论》、《新媒体传播研究》、《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等。


联系邮箱:leyuan@xmu.edu.cn

办公室地址:南光二216


导师寄语

不要停止追问,困惑是一切探索的开始。



唐 次 妹



博士,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从事过对台工作、报社记者编辑工作。长期开设新闻高阶实务课程,擅长深度报道和特稿写作的指导,如果你想掌握扎实的新闻采写技能,在研究生阶段留下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并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见诸于国内主流媒体平台,如果你愿意以新闻作品及设计的方式来检验三年的硕士学习经历,可以找我进行探究式学习,共同进步。

研究领域:新闻写作与创新、新闻教育研究、台湾媒体与传播、台湾问题。


联系邮箱:tangcimei@xmu.edu.c

办公室地址:南光二323


导师寄语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愿意是你困惑时的一束光、迷茫时的一股力、困难时的那双手,可以为你解惑、为你指引方向,引领你成长,也能够给予你恰当的帮助……更希望能分享你的幸福和烦恼。

希望研究生阶段你依然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辨,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你是自由的,监督和指导你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则是导师的责任。




陈  旭



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研究领域为平台研究、数字文化和数字亲密关系,尤其关注数字技术、媒介实践与意义建构的互动交叉,希望通过对个体经历的聚焦来理解中国乃至全球不断推进的平台化进程和数字化浪潮。


联系邮箱:xuchen@xmu.edu.cn

办公室地址:南光二203


导师寄语

欢迎对学术和生活有热情的你。



冯 海 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聚焦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在《现代传播》《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等CSSCI与SSCI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省部级咨询报告1篇;任教课程包括《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评论》《跨文化沟通》《专业英语》等。


联系邮箱:fenghy15@xmu.edu.cn

办公室地址:南光二203


导师寄语

学术不易,每一个小进步都值得庆祝,继续加油!



注:部分老师未招生,未在展示名单。


编辑 | 吴淑敏

责任编辑 | 吴淑敏


新闻传播学院官方新媒体矩阵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网:

https://comm.xmu.edu.cn/

新传声
没错,是你知道的那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