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新华网“文明中国·四川篇”
报道了江油市川矿社区
全文如下
走进四川绵阳江油市三合镇川矿社区,智能垃圾分类投放,机动车有序停放,道路干净整洁,花草郁郁葱葱……穿梭在其中,能感受到老社区焕发的新活力。
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基层治理工作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基础设施老化、卫生环境脏乱、物业入驻困难。
川矿社区是2009年国企社会职能剥离后移交地方管理组建的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面积1.2平方公里。川矿小区是川矿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居民楼55栋,居民2840户,其中80%以上为川矿集团退休职工和家属,是典型的国企改制型小区。
短短几年间,川矿小区如何实现华丽转身?一切的改变,还得从川矿社区探索“众托管家、贤能持家、薪火传家”小区治理“家模式”说起。
近年来,川矿社区注重党建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川矿历史文化和工匠精神,采取绘制初心墙绘、完善居民公约、选树社区先进典型等方式,将川矿精神融入文明实践阵地,让一个庞大的老旧社区转变成焕发新活力的“睦邻新家园”。
老树抽新芽,社区生活大变样
漫步川矿社区,火车头、路桥等几面承载着川矿集团历史的墙绘引人注目。川矿集团原名四川矿山机器厂,最辉煌时有上万职工,生产的破碎机、提升机、索道在当时领先全国。提及川矿集团的历史,居民们言语间满是自豪。
社区居民大多是川矿集团退休职工,是有着共同川矿记忆的工友。建立起凝聚居民情感的纽带,激发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成为推进川矿社区这类国企改制小区治理的“关键一招”。
“以前,物业、水电气都由单位管,不用操心太多。”“小区居民工作生活圈子重合度高,彼此熟识,普遍认为‘三供一业’移交前的生活很方便。”“移交之初,面对陌生的物业公司,以及还不太熟悉的社区干部,大家心理上多少有些不适应。”……川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琼华回忆起以前说道:“在最初如何培养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信任感,是亟须解决的难题。”
转型从唤醒“川矿人”互帮互助的精神内核开始。社区党委依托小区闲置房产,招募具备各项生活技能的“矿孃孃”“矿叔叔”,打造了一个共享便民生活铺,分为共享工具区、公益理发区、自助服务区、便民信息区4个功能区。
绵阳江油市三合镇川矿社区共享便民生活铺(资料图)。新华网发(绵阳江油市三合镇川矿社区供图)
在这里,居民既可以享受低于市场价的理发服务,也可以免费获取便民服务信息、借用便民共享工具,还可以协助老年人开展各种代办服务。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微小需求,社区将服务延伸到了“最后100米”,居民互帮互助更温暖了人心。
2021年,社区居民刘延素报名成为一名社区理发能人。单剪3元,洗吹4元,洗剪吹5元,空闲时还可根据预约提供上门服务。居民得到了实惠和便利,刘延素的退休生活“也找到了意义”。
2023年,川矿社区通过民意调查、意见收集、组织发动、共同参与的方式,建成投用便民共享晾晒场,将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2024年初,川矿社区又多了一家平实温馨的爱心食堂,面积不大,但每天前来就餐的居民络绎不绝。社区居民刘大爷作为爱心食堂的常客,他点赞道:“每天都会在居民群里和食堂小黑板公布当日菜单,菜品丰富、价格实惠,我们老两口经常来这里吃饭。”
小事虽小,却办到了社区居民心坎上,温暖了人心。周琼华表示,川矿社区生活大变样,社区治理越来越顺,居民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绵阳江油市三合镇川矿社区爱心食堂(资料图)。新华网发(绵阳江油市三合镇川矿社区供图)
探索自治模式,解决“关键小事”
如今川矿社区焕发新的生机,得益于“因地制宜”地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经过社区党委多次深入社区走访群众需求,川矿社区走出了一条“对症下药”的治理道路——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川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多功能厅内安放了一张长桌,这里承担着矛盾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网格化服务等多重功能。
绵阳江油市三合镇川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站点(资料图)。新华网发(绵阳江油市三合镇川矿社区供图)
“川矿社区采取业主自治的管理方式,以退休党员为骨干,组建起了‘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小区自管小组’的管家队伍,其中退休党员占70%以上。”周琼华向记者介绍着社区自治模式,充分借助“坝坝会”、小区议事会等协商平台,引导居民自主协商。小到居民区晾晒和保洁,大到场地规划、社区改造,只要是关系街坊邻居生活的,都可以拿到小区议事会议一议。
今年69岁的刘主和是川矿社区业主自治委员会主任和自管小组组长,也是第一、二届“社区好人”获得者。刘主和退休前曾担任川矿集团的工段长,退休后仍在社区发挥余热——居民楼改造时,精通机械制造的刘主和承担起监工职责;下水道堵塞时,作为技术能手的刘主和到每一个现场指挥疏通工作;矛盾纠纷发生时,熟知川矿社区大事小情的刘主和为调解双方摆事实、讲道理,刘主和始终把小区事务当作自己的事来办。
“第三届‘社区好人’还要推举我时,我坚决拒绝了,川矿社区还有很多好同志值得这个荣誉。”谈及荣誉称号,刘主和非常谦虚,他表示,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这是他从生活中获得成就感的秘诀。
在以刘主和为代表的68名“银发党员”、5支“小区管家”志愿服务队伍的带领下,川矿社区居民们积极参与到小区的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等各项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自治氛围,环境卫生彻底改善,邻里和谐互助,社区居民满意度、生活幸福感不断攀升。
“社区事务大家管,我的小区我作主。”众托管家自治模式聚起了民心,激发居民对川矿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渐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推动川矿社区治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借时代东风,激发社区文化与经济活力
如果把川矿老社区焕新比作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目前已闯过保留记忆和提升品质这两道难关,那么如何乘着时代发展东风、激发社区文化与经济活力,是川矿社区未来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矿孃孃编织社是川矿社区为焕活社区经济、融入时代发展所培育的一张“王牌”。“我外出学习考察,看到沿海城市组织社区能人巧匠、创立自主品牌,就想到我们社区的孃孃们打毛线、做编织的手艺也不差。”周琼华介绍着编织社的组建经历。
绵阳江油市三合镇川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料图)。新华网发(绵阳江油市三合镇川矿社区供图)
社区通过提供匠心坊平台,将社区内广大手工艺爱好者、下岗职工、退休孃孃、全职妈妈、特殊困难居民等组织起来,提供编织技能、产品设计等培训,探索“社区经济+社区公益”的方式,尝试“线上+线下销售”,推动编织社的各类手工产品变现。
据周琼华介绍,编织社目前除了线下售卖手工艺品,也在积极探索拓展线上电商销售渠道,“矿孃孃们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学习新技艺的积极性很高,生活也更有奔头了”。
邻里剧场则是川矿社区激活社区文化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明亮宽敞的小剧场,既是宣讲理论政策的阵地,又是社区文艺爱好者排练展示的舞台,还是老年大学开设艺术课程的教学点。
“我以前要走很远去老年大学上课,现在下楼就能享受各种文娱活动。”川矿社区退休居民李和林对邻里剧场竖起了大拇指,“老年大学的老师会过来授课,我去年报了合唱班,今年报了声乐班,退休生活很充实”。
通过与江油市老年大学共享教学资源,共同组织参与多种文艺比赛,邻里剧场为川矿社区居民的退休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此同时,邻里剧场也为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场地支持,以川矿社区为点辐射周边地区,打造共荣、共享、共建生活圈。
随着社区治理的不断深入,如今的川矿社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的川矿社区已成为江油“引凤筑巢”的重要一环——川矿小区中部分国有房屋被打造成全绵阳首家面向蓝领技术工人服务的人才公寓,蓝领公寓成为一批初来乍到的年轻建设者融入川矿社区、融入江油的第一站,“新鲜血液”入住实现了“老居民”与“新居民”的融合,更推动了川矿社区融入时代发展新浪潮。
从曾经的“难啃骨头”到如今的幸福家园,新时代的川矿故事仍在书写,不变的是川矿社区居民们对幸福生活的坚定追求和不懈奋斗。
审核|雷江天 涂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