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 1.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重点) 4.在品读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难点) |
教学 课时 | 三课时。 |
1.认识“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课件。
一 导语激趣,简介作者
绝 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学生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下面学习古诗做好准备。
二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初读古诗,理解字词。
①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②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③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rónɡ yàn yuān yāng
融 燕 鸳 鸯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2.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比较:隔—融 怨—鸳 央—鸯
猜谜语:一见上菜,口水下落,点点滴滴。(燕)
(2)指导书写“融、燕”二字。
“融”:左下部里面只有一横。
“燕”:上部是“廿”,第四笔是短横。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通过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3.学生熟读古诗: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 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们知道《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春天)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2.学习古诗。
(1)学习前两句诗。(出示课件6)
①学习第一句:迟日江山丽。
“迟日”是春日的意思,语出《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春天,太阳落山渐晚,白天变得长了,那么春天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春天的太阳特别明亮)在春天的太阳的照耀下,山水有了怎样的变化?(山水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景色)应该怎样读这句诗?(指名读,范读,齐读)
②学习第二句:春风花草香。
这是一阵什么样的春风?(温暖、柔和)春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味道呢?(花草的香味)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指名读)
在春天明亮的阳光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派明丽秀美,你们看到了吗?温暖的春风夹带着百花和青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鼻而来,你们闻到了吗?谁来读读这两句诗?(指名读,齐读)
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
(2)学习后两句诗。(出示课件9)
①学习第三句:泥融飞燕子。
你们知道小燕子在飞来飞去地忙什么吗?(筑巢)你们知道诗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吗?(湿润柔软的泥)
如果你们就是那只小燕子,此时你们会有怎样的心情呢?(高兴、快乐、激动)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你们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么快乐啊!(指名读)
眼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内心多么激动啊!(指名读)
②学习第四句:沙暖睡鸳鸯。
看,那是什么?(出示课件10)
看,它们睡得多香甜啊!没有人来惊扰它们的美梦,多幸福啊!(指名读)
可它们睡在沙滩上,会不会着凉呢?(不会,因为“沙暖”)它们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子上,多舒服哇!(再指名读)
泥土湿润,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3)赏析诗句。(教师指导,学生感悟)
《绝句》一诗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阳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明丽和谐的立体春景图。前两句用“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词语,粗线条勾勒出明丽的春日景色,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写画面,“泥融”“沙暖”呼应“迟日”,用“飞”和“睡”描摹燕子与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字词,结合图片,理解诗文,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锻炼学生理解古诗、感情诵读、积累古诗的能力。
绝句,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诗都有七个字就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果每句诗都有五个字就是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首五绝。其实杜甫还写了很多首绝句呢!你们看!(出示课件1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 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课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集搜集杜甫的绝句,然后拿到班里和大家分享。
四 指导朗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教师指导:诗中的斜线是停顿符号。单斜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双斜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教师小结:古诗的朗读应该抑扬顿挫,饱含感情。朗读《绝句》一诗时,前两句可以朗读得缓慢些,句尾的“丽”和“香”要读得饱满而充分,可以适当延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将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字收尾,读出燕子轻巧灵动的感觉;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要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5.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五 想象画面,检查背诵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诗勾画出自然界明丽壮美的画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后两句诗选取两种极富春天特点的动物——燕子和鸳鸯,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请同学们反复朗读,抓住诗中的景物,注意诗的远近构图,聚焦“丽”“香”“融”“暖”等字,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展开想象;聚焦“飞”“睡”两个动词,从上下空间、动静姿态、忙闲情趣等方面展开想象,进而理解、背诵全诗。
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六 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同学们,唐代诗人杜甫用一首简短的小诗把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鸳鸯春睡图。我们家乡的春天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请你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学生自选作业。(出示课件15)
(1)画:画一幅春天的美景图,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积累,另一方面蓄积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3.通过自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种诵读方式,辅以适当的动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诗句大胆想象,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1 古 诗 三 首
绝 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认识“惠、崇”等3个生字,会写“惠、崇”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课件。
一 介绍相关内容,导入新课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2.《春江晚景》是惠崇画的一幅画。(出示课件16)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惠崇春江晚景》是他为好友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
设计意图:介绍有关古诗的资料,展示图片,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中。
二 读准字音,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惠 崇 芦 芽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错误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崇”。
(2)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写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两遍,争取第二遍比第一遍写得好。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宗+山=崇 户+艹=芦 牙+艹=芽
减一减:穗-禾=惠
组词识记:河豚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指导书写“惠、崇”二字。
“惠”:上部略窄,“日”扁宽,横画等距。心字底的卧钩呈月牙形,向左上出钩,对准字的中心,末点写在钩画之外。
“崇”:上窄下宽,下部是“宗”。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 感悟理解,指导朗读
1.学习前两句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示课件19)
(1)指名读。
(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师生交流,教师归纳。(出示课件20)
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
(3)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读得声断意连,“竹外桃花”读时一气呵成,将重音落在“花”字上,“三两枝”速度放慢,读出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春江水暖”可以略微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鸭先知”。
2.学习后两句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示课件21)
(1)指名读,齐读。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3)学生自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5)教师指导朗读:第三句语速要加快,语气中要饱含对大地一片生机的无限喜爱;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3.赏析诗句。(教师指导,学生感悟)
诗人紧紧抓住并突出自然景物在季节转换时的特征,以“三两枝”“鸭先知”“芦芽短”“河豚欲上”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早春图。“暖”“欲”二字借想象和联想点活画面,写出了视觉之外的春水方生的暖意和这股暖流之下“河豚欲上”的信息,写出了画家难画之状和未画之意,使全诗灵动鲜活,意境清新而自然。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结合古诗插图,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画面,体会诗情,读出诗味。
四 描述画面,反馈总结
1.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2.提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抓住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从画面上我们能看出“正是河豚欲上时”吗?
从画面上不能看出来,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的春天,正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1.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有关这首诗的资料,拉近学生和古诗之间的距离。
2.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三两枝”“鸭先知”“欲上时”这样的词语。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注解理解诗句,让学生对全诗有一个大概的把握。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品味诗情,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1 古 诗 三 首
惠崇春江晚景
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 鸭先知
蒌蒿、芦芽 河豚 欲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认识“减”字,会写“梅、溪”等4个字。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理解古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件。
一 引入新课,简介作者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曾几写的古诗,看看他眼中、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三衢道中)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古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徙河南(今河南洛阳)。曾几为人正直,勤于政事,学识渊博,通贯六经,尤长于《易》《论语》。其诗句律严整,有一种清新活泼、明快流畅的风格。著有《易释象》5卷、文集30卷。
二 读准字音,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梅 溪 泛
(1)指名朗读。注意读准前鼻音“泛、减”。
(2)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比较:海—梅 蹊—溪 眨—泛 喊—减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梅、溪、泛、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指导书写“梅、溪、泛”三个字。
“梅”:右下部的“母”里面是两点。
“溪”:右部是“爫+幺+大”。
“泛”: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一些,长一些。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游三衢山的?他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2)作者沿途都看到了什么?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再结合注释理解内容,最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讨论。
(3)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 ,给人以 的感觉。
指名回答。(日日晴 明朗愉快)
(2)读第二句诗“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却”是什么意思,这句诗写出了什么?
“却”在这里是“再,又”的意思。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写出作者高涨的游兴。(板书:溪—泛 山—行 )
(3)哪两句诗是写作者沿途所见的?(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想象画面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不减”“添”分别是什么意思?(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添:增添)(板书:不减 添)
正当诗人游兴高涨的时候,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声,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出了——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5.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
四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教师指导朗读《三衢道中》。
第一句以叙事的口吻开始朗读“梅子黄时”,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重一点儿,最后以上扬的语调读出“晴”字中的意外之喜;第二句溪尽改走山路,游兴高涨,读出诗人开心之态;第三句可以加快语速,把重音落在“路”字上,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显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再以轻松且稍快的节奏朗读第四句,读出静中有动的韵味。
3.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这首诗。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5.齐背诵这首诗。
1.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知古诗的大意,读准诗的节奏。
2.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不能仅仅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学习古诗时,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步骤。
3.教师巧设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 古 诗 三 首
三 衢 道 中
梅黄——日日晴
溪—泛 山—行
不减 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