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欠债十几万亿如何破解?化债与反腐并行,绝不让腐败分子“钻财政的空子”
文摘
2024-11-08 23:59
广西
近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领域有两大重要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国家积极出台重大政策以减轻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另一方面,地方财政系统内的腐败问题也在严肃查处之中,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值得深入探讨。11月8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介绍了一系列化债举措。从2024年起,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加上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为地方增加化债资源10万亿元。这一系列政策协同发力后,到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得到极大缓解。在地方财政工作推进过程中,腐败问题也时有发生。同样是11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发布消息,自治区财政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代玉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经查,王代玉丧失理想信念,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违规收受礼金,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大额钱款,违规干预插手项目,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并收受巨额财物。其严重违反多项党纪法规,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关注点。巨额债务的形成往往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腐败行为可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一些官员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环节的不正当操作,可能导致财政资金的不合理使用,进而影响债务规模和偿还能力。此次王代玉的案例便是一个警示,其大肆干预插手项目,为他人在项目承揽等方面谋利,这种行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财政秩序,增加了地方债务风险。国家大力推进化债工作,为地方财政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的廉政建设同样至关重要。只有杜绝腐败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使化债等各项财政政策发挥出最大效能。未来,在继续推进化债工作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督、防范腐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作,将是地方政府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广大民众也期待着地方财政在健康、廉洁的轨道上运行,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