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是一部电影,通过了政审后为何还被主席批判呢?该影片到底反映了一个怎样的思想,今天就来与各位朋友分享这部电影。
—1—
1951年初,电影《武训传》在全国放映,这部影片起初广受好评,不久却引发了新中国第一场思想文化战线的大批判。
《武训传》是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倡导下拍摄的。
武训实有其人,他是清朝末年山东聊城堂邑县人。武训小时候目不识丁,吃尽了苦,所以他立志要为农家子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没有钱,他就讨饭,用行乞得来的钱办学,就这样成为一位很有名的贫民教育家。
民国时期弘扬武训精神有两次高潮。
“第一次和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关系密切。1935年,何思源等人发起组织了纪念武训诞辰97周年活动,蒋介石亲笔题写《武训先生传赞》。
第二次高潮与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关系密切。陶行知不仅宣传武训精神,还身体力行,成为武训精神的忠实实践者。1945年在重庆发起的纪念武训诞辰107周年大会,到会的有一千多人,郭沫若、陶行知、邓初民、柳亚子、罗叔章等都参加并做了演讲。”
电影拍好以后,曾于1951年2月在中南海放映,当时周恩来、朱德看了之后都认为这个电影拍得不错。
后来江青把它推荐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却眉头紧皱,不停地抽烟。
看完之后,他要求再放一遍。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对这部电影非常不满。不久,毛泽东就发起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1951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就叫做“要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这篇社论本来是胡乔木写的,毛泽东看了之后并不满意,就亲自改写了这篇社论,对《武训传》这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错误意识形态提出了严厉批评。
我们知道,在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农民起义,他对于武训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改良主义,那种对统治者奴颜婢膝的精神非常不满。
此外,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局势也相当严峻,国内要镇压反革命,国外的朝鲜战争还处于相持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出于他的政治敏感,是不可能喜欢《武训传》这部电影的。
另一方面,江青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她后来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充当“旗手”埋下了先兆。
《武训传》的审查过程中一直没有遇到问题,也顺利在全国放映,怎么到了毛泽东那里,却被当做“反动宣传”展开了批判?
夏衍作为当事人,曾在其回忆文章中解释道:
“《武训传》事件之所以会惊动党中央和毛泽东,这和江青的插手有关。孙瑜、郑君里、赵丹这些人30年代都在上海电影、戏剧界工作,知道江青在那一段时期的历史,这是江青的一种难以摆脱的心病。
加上赵丹、郑君里等人都是自由主义者,讲话随便,容易泄露她过去的秘密,所以《武训传》就成了打击这些老伙伴的一个机会。
这一次事件,孙瑜、赵丹由于周恩来的保护而没有被‘整垮’,但是江青对他们是不会甘心的。‘文革’开始、上海首当其冲的是电影界,就是郑君里和赵丹。
这些具体情况在1981年特别法庭审判江青时,黄晨(郑君里夫人)揭露得很详细。”
这样的解释听起来难免牵强,显然不能服众。
另外一个当事人影片导演孙瑜说,毛泽东早在1951年2月底之前就看过《武训传》,距离5月20日社论的发表有近三个月的时间。
要说反对,当时就可以禁止影片的上映,怎么要等到影片公映之后才提出?
从观看电影到发表意见,时间间隔如此之长,这充分说明毛泽东对批判《武训传》是深思熟虑的,不可能是受到江青影响的心血来潮之举。
王善中写了《武训、电影〈武训传〉及建国初期开展的批判》一文,对毛泽东为何要发起批判《武训传》,提供了一种更为可信的解释。
王善中写道: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历史上的武训和当时的农民起义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如果电影不把农民起义作为背景去表现武训,只把其作为当时中国人民文化上的一个启蒙运动去表现,影片的问题并不是很大。然而电影剧本对武训的宣传却有意或无意地脱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即不仅仅是凭空造出了一个要参加农民起义军的周大来作为武训的反衬,而且把清政府对武训的表彰同当时的农民战争也联系在一起了,这样一来,本来还属正常的清政府对武训的表彰,突出地成为了清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而采取的特别措施了。”
王善中接着总结说:
“电影《武训传》的最大缺陷就是把本来与农民战争关系不大的武训办学,人为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
袁晞在《武训传批判纪事》中写了一个细节,毛泽东看完影片之后,曾对江青和工作人员说:
“这个电影是改良主义的,要批判。”
在毛泽东看来,武训办学是改良主义的,和革命主义是对着来的。毛泽东本人是坚信革命主义的正确性的。
所以,毛泽东决心狠批《武训传》的改良主义,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