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往往有着一个清晰的时间点,它往往记录着事情发生转变的那一刻。如果是在以前,大家谈起农业,可能会找到非常之多的关键词:蓝海、希望、规模巨大、商机无限、遍地黄金、最后一块处女地等等。如果是现在大家再谈起农业,关键词瞬间转变了方向:滞销、人工高、不知种什么、转行等等。好像高涨的气氛历历在目,然而世界已经轮回了,不经意之间,曾经的希望变成了失望。于是,众多专家、大咖、媒体纷纷吹捧农业,各企业、资本、大佬深入布局,想要抢占这个新风口。因为他们觉得,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农业的猪或许能飞起来!可就目前情况而言,即使站在风口浪尖之上,农业的猪依旧没有飞起,因为农业这条路“坑”太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是时间恰好定位在这一个时刻而已。没有太多让人难懂的道理,一切的根源只在于“把农业过度的吹嘘”。君不见,政府、媒体、资本、企业一个个把农业说成了香饽饽、金元宝,然而喧嚣过后,再看看当前的农业环境,可谓只剩无数疑问:按照往年玉米收购价大概是1700-1800元每吨,也就是0.85元左右每斤,有的地方甚至不到0.8元,如果玉米没有天灾人祸,平均每亩能收个1000斤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亩地玉米能卖0.85x1000=850元。按上面数据计算,每亩玉米收入850元,减去650元成本费,净收入为200元/亩,这其中还没有计算人工费。一亩田大概能产出1100斤稻谷,一般收购商给的价格是122元/百斤。折算起来每亩地的收入是1342元。总计费用:100+105+141+100=446元按上面数据计算,每亩水稻收入1342元,减去446元成本费,剩余896元。而种一季水稻农民要下地多少天?除草、犁田、抛秧、打药、灌溉、撒化肥、耘田、排水、收割,据估计至少要下地20天!按最低的工资标准来算,每月是1180元来算,每天人工费平均39块钱,20天就是780元,那等于一亩田最后净收入只有116元。根据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格为1.15元/斤,咱们就按这个价格来算个细账吧。通常,未受灾平均亩产800斤:800*1.15=920元;受冻害平均亩产550斤:550*1.15=632.5元;冻害+倒伏均亩产400斤:400*1.15=460元。总计费用:80+70+200+100+50+60=560元如果按上面亩产800斤小麦的数据计算,每亩小麦收入为360元,这其中还没有计算人工费。以上数据可能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略有不同,但真实的反映了一个农村普遍现象,农民种粮食赚钱越来越难了。综合这些年,云南的叶菜、安徽的上海青、海南的辣椒、湖北的大白菜、山东的大葱,滞销一浪又一浪,未有停息的迹象。网络上各种滞销的小视频层出不穷,不单单是蔬菜,水果也是一样,陕西的苹果、新疆的大枣,砍果树的消息时有发生。在电商普及,物流四通八达的今天,农产品依然滞销,这就不仅仅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了,作为农业生产者们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农产品滞销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实际上,农产品不管是走电商还是走渠道,最大的“坎”就是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产信息统筹问题。在大力发展农业的浪潮下,各地农产品种植面积倍增,再加上各地号召精准扶贫,无非就是养殖和种植,农产品是丰收了,结果只是一地鸡毛。其次,农资价格逆向上扬,农民收入不增反降。一边是大量蔬菜滞销积压,一边种子、化肥、农药、农资产品价格还在不断上涨,农民既想继续有好收成,又不甘心荒废自己的田地。最终也只能是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投资越来越多,收入却始终不见增多。刚才看朋友圈,有几位农资经销商的好有,不知道是提前说好的,还是凑巧,都发了这样一段话:目前农资市场涨声一片,确实大家都很迷茫!给种植户们提个醒,由于原材料短缺,目前的上涨只是开始,大家做好心理准备。看到这段话后,我问了几位农资行业的朋友,据小帮手个人所了解,目前化肥价格不少地区出现了一定的上涨,而且上涨幅度不一,比如有一位化肥经销商说,他们那里尿素每吨上涨了50元,3个15的复合肥,每吨上涨了100元左右,除了化肥外,农药和种子也出现小幅上涨,但是涨幅还不明显。说到底,还是农业的过度发展,造就了农资价格的变态上升,结果怎么样了,还是一地鸡毛。鸡毛三:曾几何时农业电商万家齐发,到今日能剩下的数量寥寥无几。在政府的号召下,前几年农业一下子就站上了风口,短短几年间,不完全统计,全国估计至少冒出一万多家从事农业电商相关创业公司,他们仗着资本投资的胆量,打着互联网改革农业的旗号,出现在大城小镇,长江南北。然而,几年下来,绝大部分都已经销声匿迹,能够生存下来的可谓寥寥无几。他们所扫荡过的种植基地、供应链条、城市社区、冲值的消费,至今还是鸡毛一地。所谓电商,只是商品流通的一种形式而已。电商是通过网络来销售商品,那么商品他需要生产,生产商品就需要原材料,而销售商品后需要运输,这就需要物流,还有快递业,这些其实都是实体行业。
所以并不存在电商取代实体行业一说,如果没有了实体行业,那么电商它就变成了无水之源,空中楼阁。如果每个人都在电商渠道销售虚拟商品,比如表演、视觉艺术等等,那可能脱离实体,但是这是不可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再比如说修房子,汽车维修,医疗教育,这些也不可能完全通过网络的方式来代替。在农业过度吹嘘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大力投资扶持农业,盲目兴建了很多农业设施,像蔬菜大棚、储存冷库、交易市场等等。然而大家好好观察自己的身边,又有多少设施被利用上的,我们在全国到处学习,在很多地方就发现众多荒废的大棚、喷灌设施,可谓暴殄天物,遍地鸡毛。最后,在农业不断被吹嘘的情况下,一系列和农业相关的规模设施相继建起来,像蔬菜大棚、储存冷库、交易市场等等。然而,在现实中,这些农业基础设施却难以完全被利用,大多数都被荒废在一边,浪费了大量资金,占用了大片土地,最终却只是一地鸡毛。在电商浪潮的推动下,农业似乎也在呈现繁荣景象,然而,电商平台的运营却并非如想象中那样顺利。很多农民受技术限制,最终只是空挂一个电商平台,并没有发挥实际效用。鸡毛五:农民工返乡现象严重,造成城里找不到人,乡下赚不了钱。在这股农业浪潮的冲击下,市场、政策等措施的诱惑下,一批又一批在城里打工的本份农民工也变得不本份起来,纷纷加入回乡发展农业的事业。农民在城里的生活压力也是越来越大的。首先来说,一个岗位的竞争比之前大很多,再加上智能的生产线的运用,现在想要得到一个工资高的工作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来说。但是,在城里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很多工作即使给出了很高的工资还是没有人愿意去。年年积累,越积越多,以致造成现在城里难找人做事,回乡的农民工也很难赚钱的窘境,说起来,也是一地鸡毛。如此过度吹嘘的农业,也让不少大集团大资本眼红了,于是乎大家就见到了像恒大、联想、网易、阿里、京东等资本巨头,疯狂进驻农业,希望能在农业里也能割一轮韭菜。然而几年下来,有的黯然退出,有的低价贱卖,有的虽然还在,也是苦苦支撑,一地鸡毛。资本进入农业将区分为绿、蓝、黄、红四区,政策差别化引导!日前,记者从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获悉,为科学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业部将农业领域划分为“红、黄、蓝、绿”四大区域,将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对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加强规范引导。然而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过度的吹嘘只会偏离行业的本质,进入一个盲目、无序、混乱的局面,最终只会得不偿失,伤亡惨重。就象当前农业面临的滞销、迷惘、亏损一样,广大的农业从业者已经身心疲累,信心受损。现在农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希望农业到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解决这一轮过度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然而经此这一轮农业过渡吹嘘时期的广大朋友们来说,要想转型、变革、重新起步,就不得不面对疯狂发展、盲目扩张留下的一地鸡毛。然而,机会总是出现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之中,优胜劣汰纵然残忍,但是也是必不可少的必经之路,我们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在大浪淘沙的大环境下砥砺前行,胜利迟早会眷顾这些不忘初心,坚持自我的人们。很多刚刚跻身农业的朋友,对农业投资及发展还不那么了解,盲目投资必定血本无归。农业投资也有“套路”,希望可以给已投资或即将投资农业的朋友,特别是农村中有志于发展农业的农民一些提醒和启示。农业离不开天和地,各地土壤不同,气候不同,作物也不同,甚至施肥打药都不同。在没有设施栽培时,因地制宜切不可忽视,要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道理,做农业的一定要知道。自然环境属性决定农产品的品质,而农产品的差异化甚至独有性基本上由自然环境决定。唯有茅台镇的水土可以酿出茅台酒,同样的工艺搬到其他地方就不行。许多农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色彩,这种极具地域色彩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结合才成就了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一些已在消费者脑海里形成的对某农产品的认知,即消费者心智,就是最好的文化资源。抓住它们,占有它们,就是你的无形资产。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事关市场稳定。由于我国居民膳食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种,所以只要猪价一抬头就得打压,又是生产领域补贴,又是投放储备肉,又是进口补充,非得把价格拉下来不可。农产品的利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除大宗的粮油农产品外,多数的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测算出来的利润率并不低,这也是农业吸引众多资本竞相投入的重要原因。比如,大棚菜年毛利率可达40%以上,特色水果毛利率可能超过100%,但一做起来往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好多投资农业的亏得一塌糊涂,还搞不明白怎么赔的。以养猪为例,行内的基本都知道“一年挣、一年平、一年亏”这个三年一轮的“猪周期”,所以第一年必须把后两年的钱挣回来。但从2012年底开始,“猪周期”也被无情地打破了,在这种情况下,算好的利润基本上是一种讽刺。因此,要抓住市场就要算清利率,紧跟政策,尽量注意观察市场波动。农产品最大特征是鲜活性,保鲜储藏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至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一般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长途贩运再到菜市场最后到消费者手里,到底要损耗多少?比如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运输过程中失水是常事,不仅重量会下降,而且品相也会变坏。因此,在衡量成本时,一定要把必要的损耗考虑进去。干农业挣钱不容易,但赔钱却容易得多,农业技术和农业的商业模式却是处在不断的迭代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固守过去的一套,结果就会很糟糕。农业的风险不好控制,全国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大约占1/6,主要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等灾害,算好的利润一次受灾可能就没有了。总的来说,投资农业要考虑天、考虑地、考虑市场等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全军覆没。干农业风险不可谓不大,所以,投资前须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最好整出两套成本,特别是小资本投入农业,最好从小做大,充分做好风险控制,使自己能够在经历失败之后,东山再起。(文章转载自网络,不代表“农业行业观察”的观点)(欢迎乡村振兴产业链公司、企业、老板、创业者、专家、渠道商等人士扫码加微信进群,一起探讨乡村振兴创新与落地)
(第二批数农俱乐部成员报名,请点击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递交企业信息”,获得农业行业观察-采访报道、资源对接、进群学习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