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管理》2024年第8期目录&摘要

学术   2024-11-21 21:30   广东  

[新刊速递] 第20241121期 总第127期

本文内容转载自《中国行政管理》

内容版权归原官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转载分享本文,请注明“排版/格式来源于公众号[公管学人]”

《中国行政管理》

2024年第8期目录&摘要


本期“新刊速递”推文学君为大家整理了《中国行政管理》杂志2024年第8期的所有论文,包括论文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以及论文摘要等。本期期刊目录如下:

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


01.以制度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王浦劬1,2刘舒杨1

作者单位: 1.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2.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制度的优化、完善和发展,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本文秉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阐述新时代制度建设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与独特价值,阐释制度建设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以制度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制度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

PDF全文:以制度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效期30天)


02.理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四个维度

作者:龚维斌1

作者单位: 1.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摘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原创性理论意义和重要实践价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一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三是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其原则是6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其特点是6个“注重”,即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意义;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

PDF全文:理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四个维度(有效期30天)


03.法治政府的时代面向

作者:马怀德1

作者单位: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既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经过新中国成立75周年、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新时代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要成就,迈入新的阶段。当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继续完善行政法律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争议化解的体制机制、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具体工作机制而言,未来应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规划,针对性解决法治政府建设的突出问题,健全对相关制度和措施的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建设更好结合。

关键词:法治政府;依法行政;行政执法;数字政府;

PDF全文:法治政府的时代面向(有效期30天)


04.完善和推进立足于均衡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

作者:李宝荣1

作者单位:1.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摘要:构建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治国理政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均衡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协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可以从基本制度、运行制度、保障制度和评估与动态监测制度等方面深入推进。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

PDF全文:完善和推进立足于均衡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有效期30天)

二、探索与争鸣


05.需要建立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治理学”

作者:张康之1

作者单位:1.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社会治理模式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遭遇了挑战,要求新的社会治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因而,需要建立起一门新的关于社会治理的科学去研究新时代以及未来的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自觉形态生成于工业社会,因应社会分化的历史趋势,建立起了多个服务于社会治理的社会科学学科,并在历史演进中呈现出多个分析框架。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这场社会变革运动中,建立“社会治理学”并实现对原先多门学科的综合,是一项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需要通过建立“社会治理学”这样一门新的科学去开拓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关键词:社会治理学;国家—社会;公共—私人;分析框架;社会科学;

PDF全文:需要建立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治理学”(有效期30天)


06.预期治理:公共管理研究的新视角

作者:朱亚鹏1张丽霞2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摘要:在人类社会面临更复杂、不确定的风险背景下,预期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概念,受到学界关注。预期治理是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和交流、共同探索未来,在当下整合资源并采取预先性的治理行动,以回应未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具有面向未来的预见性、参与主体多元化、政府治理主动化的特点,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提前与主动治理的新视角。预期治理研究主要包括技术及风险、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制定三条进路,呈现实践导向性、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现状。未来,预期治理的研究可重点关注预期治理的理论建构、数据驱动的预期治理新模式、与政策过程理论的对话以及中国情境的预期治理实践等方面。

关键词:预期治理;公共管理;预期政策制定;

PDF全文:预期治理:公共管理研究的新视角(有效期30天)


07.类型学研究方法:概念辨析、研究步骤与拓展应用

作者:李健1,2宋丽朱3王鑫4

作者单位: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慈善与社会创新研究中心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公管学院慈善与社会创新研究中心4.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

摘要:类型学是一种先于经验的,用以概念生成、类型构建和模式对比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挖掘,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囿于缺乏系统的方法论指导,学者们对其规范使用依然所知甚少。本文在界定类型学方法概念的基础上,对类型学与分类学方法使用的常见误区进行辨析,并详细介绍了类型学方法遵循的“建构-实证-比较”研究步骤。在近期研究中,类型学方法呈现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拓展趋势,特别是从模式分类到因果机制的转变升级,这一新动向为类型学研究塑造出新的研究范式空间,值得被更多学者发现、讨论与运用。

关键词:类型学;分类学;研究方法;质性研究;

PDF全文:类型学研究方法:概念辨析、研究步骤与拓展应用(有效期30天)

三、社会治理


08.激励性技术动员:积分制何以动员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

作者:王辉1金子健1张继容2

作者单位:1.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中共重庆市涪陵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

摘要:为动员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积分制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学界对积分制何以适配、何以有效的过程机制及其背后映射的动员逻辑转换尚缺乏深入的学理剖析。基于重庆市T区的个案分析,本文提炼出积分制“激励性技术动员”的整合性解释框架,研究发现:为匹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的交互需求和化简需求,基层政府选择具有指向性、显示性和契约性的积分制作为动员村民参与的技术工具,借势于国家引领能力和村庄乡土秩序,基层政府通过利益竞争机制、共识牵引机制和赋权社会机制将积分制嵌入既有治理结构并使之有效运作。激励性技术动员既是技术穿透、引领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也是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市场逻辑和乡土逻辑共同作用和系统增能的结果。

关键词:人居环境治理;激励性技术动员;积分制;乡村治理;

PDF全文:激励性技术动员:积分制何以动员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有效期30天)


09.不完全市场: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服务的市场困境及其摆脱路径

作者:王海娟1

作者单位: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摘要: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购买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方向,强调运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服务存在“市场失灵”困境,本文从市场不完全性角度阐释农村公共服务外包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存在规模不经济、服务缺失、竞争机制失灵和服务形式化等困境,还诱发了官商合谋、机会主义行为和购买形式化等后果。其根源是农村公共服务具有分散化、无形化、琐碎性、地域性、需求少等属性,使得市场运行效率低,甚至难以形成。基于农村公共服务属性,提升其供给效率需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一方面收缩市场边界,将可购买性较弱的农村公共服务由村级组织自我供给,形成自我供给模型;另一方面发挥村级组织的市场中介作用,弥补市场缺陷,形成市场、政府和农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模型。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服务;不完全市场;服务型政府;乡村振兴;

PDF全文:不完全市场: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服务的市场困境及其摆脱路径(有效期30天)


10.中国乡村治理试验的双轨逻辑及链接机理——2019—2024年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证据

作者:陈荣卓1金静2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摘要:与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试错探索不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战略部署规划”下开展的治理试验,呈现出中国改革延续和现代转向的治理形态。基于2019-2024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乡村治理实践案例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治理试验既具有“国家性”的施政谱系,也具有“基层性”的实践特质,“两轨”力量共同存在于“中国之治”实践当中。“国家”一轨代表顶层战略,中国共产党以超强“引领性”制度优势,通过部委主导设定项目规则、科学方法搭建流程制式、组合工具配置资源体系,实现了治国理政的使命目标。“乡村”一轨代表基层场域,存在着承接国家宏观政策、开发有效性治理策略的重任,通过寻求治理体制、治理方式、治理体系、治理格局的现代化建设路径,助推试验任务与时代任务的协调并进、产生合力。国家顶层战略与乡村治理策略存在着承接性与递进性在内的耦合关系,符合“高位势能—试验动能”链接机理逻辑,既包含国家意志进入乡村社会、建构国家现代性的优势,也包括乡村能动回应国家政策、开发内生性治理策略的规律。

关键词:国家战略;乡村治理;国家试点;典型试验;

PDF全文:中国乡村治理试验的双轨逻辑及链接机理——2019—2024年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证据(有效期30天)


11.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宁德鹏1,2何玲玲1,2

作者单位:1.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夙愿,易地扶贫搬迁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夯实了物质基础、社会基础等。本文以广西崇左市B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H社区为个案,基于共同富裕背景和目标构建“共同富裕——空间变动——社会适应”的分析框架,明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演变规律及边疆地区区位特点,探究边疆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后场域变化导致的过渡性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通过调查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移民因为实践场域变化,原有的物理空间、社会关系、精神归属感等被解构,并在新场域再生产中形成连锁效应。整合迁入地治理资源,提升治理能力,解决搬迁适应难题,激发移民的发展内生动力,事关保障移民的权益和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通过构建政治信任,重塑物理场域、精神交往关系等,加强理论对话,激活脱贫群众的融入和发展潜在动力,消解对社区共同体的认同障碍,赋予脱贫群众新身份,能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稳步走向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同富裕;边疆地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群众;

PDF全文: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治理模式创新研究(有效期30天)

四、社会治理


12.论数字协商民主的概念与特质——基于“情境—结构—行动者”的分析维度

作者:宋雄伟1廖令剑2

作者单位:1.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统一战线教研部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

摘要:信息、平台、数据和算法在技术政治领域的深度应用创造了协商民主新的繁荣,也改写了协商民主的实践逻辑。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入手,为数字协商民主这一复合概念及其主要特质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情境—结构—行动者”分析维度,研究数字协商民主的正当性价值与潜在风险。推入数字协商民主处于信息及其意义符号叠加的社会历史情境之中,塑造了公共领域的算法推动机制、社会交往的算法沟通机制、资源流动的算法控制机制、意愿测量的算法分类机制。正式与非正式关系结构的整合则强化了数字协商空间的包容性、协同性、回应性和自主性。数字协商民主行动者的数据赋能效应带来“数字人”的能动性、精准的大样本民意、去精英化的生成式议题,以及大数据的全场景图谱。

关键词:数字协商民主;“情境—结构—行动者”;概念;特质;

PDF全文:论数字协商民主的概念与特质——基于“情境—结构—行动者”的分析维度(有效期30天)


13.社交媒体平台公共危机传播治理:理论进路与实践探索

作者:高慧军1,2黄华津1吴竞妍3

作者单位:1.中国传媒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2.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3.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

摘要:危机传播治理既是人类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必要方式,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本文从危机常态化、社会平台化、治理现代化的时代特征论述了公共危机传播治理的重要意义。从建构主义和治理理论合流的分析视角论证了社交媒体平台危机传播治理是危机传播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和监管,即“用传播治理公共危机”和“对危机传播进行治理”。最后从以上两个理论视角,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公共危机信息供给、危机传播内容监管、平台公众注意力和秩序监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共危机;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治理;

PDF全文:社交媒体平台公共危机传播治理:理论进路与实践探索(有效期30天)


14.乡村新闻官何以实现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可及性?——基于M市案例的研究

作者:胡志平1袁凤欣1

作者单位:1.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乡村振兴与数字时代大背景下,数字信息服务是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新兴命题,而数字信息服务可及性又亟待探索与解释。本文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数字乡村信息服务整体性供给模式的分析框架,基于M市乡村新闻官模式的实践观察,发现乡村新闻官集数字信息服务加工者、监管者、传递者与赋能者于一身,有效实现了数字乡村信息服务的适配性、真实性、可接近性和可负担性,为实现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可及性提供了新的路径。研究认为,乡村新闻官能够有效实现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可及性在于其遵循服务认同、服务内容、服务效率与服务成本四大逻辑。从乡村新闻官视角审视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可及性路径,为推进公共服务可及性提供了地方性知识与探索。

关键词: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可及性;乡村新闻官;

PDF全文:乡村新闻官何以实现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可及性?——基于M市案例的研究(有效期30天)


15.政务新媒体组织场域的合法性重构及其软治理机制——以J市环保政务新媒体为例

作者:朱江丽1汤洁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由于政务新媒体兼具新闻与社交属性,管理政务新媒体的组织场域面临着传统政府运行逻辑与新闻生产以及民意需求的不相适应,对此采取传统管理手段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推动组织场域的合法性重构及其软治理成为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效能的关键。本研究以场域理论与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为基础,运用开放的组织场域分析框架,以J市环保政务新媒体为例,深入探讨通过制度企业家活动促进政务新媒体组织场域制度要素合法性重构的软治理机制。软治理机制是对国家行政管理手段的必要补充,其目的在于实现组织场域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等三大制度要素的协调统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度企业家需恰当引入规制合法性与共创规范合法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独特的文化认知合法性,从而确保内部合法性建构的协调发展。同时,内部合法性与外部合法性的有效配合是组织场域软治理成功的关键所在。此次研究为应对数字政府建设中的挑战,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组织场域;制度企业家;合法性;软治理;

PDF全文:政务新媒体组织场域的合法性重构及其软治理机制——以J市环保政务新媒体为例(有效期30天)

(本期整理:向日葵)

(本文编排:学君)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阅读更多新刊内容

公管学人
致力于为公管学人们提供优质的学科资讯和服务,促进学科发展、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