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 第20241121期 总第653期
本文转载自《领导科学》2024年第3期
内容版权归原官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转载分享本文,请注明“排版/格式来源于公众号[公管学人]”
社会治理视域中的
信任区隔与公众参与策略
朱伟
作者简介:[1]朱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文章来源:《领导科学》2024年第3期,已在中国知网上线,感谢读者推荐,同时也感谢作者同意授权转载。
发表时间:2024/4/29
版块分类:前沿文献(推送前知网下载量:435)
PDF全文:点击链接<社会治理视域中的信任区隔与公众参与策略>可下载PDF全文(有效期7天)。
摘要: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是构建高质量治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现有参与理论主张将公众偏好和社会力量吸纳至治理过程中,但尚未提供相应的参与策略与机制将公众间存有分歧甚至冲突的诉求加以聚合。信任可以改变利益表达与实现的方式,对解决冲突也至关重要;信任判断会影响公众的参与偏好,进而影响治理有效性。为此,以认知信任和社会信任为基准维度来定义四种理想化的信任区隔,即专家与社会均高的信任区隔Ⅰ、高社会信任区隔Ⅱ、高专家信任区隔Ⅲ和专家与社会均低的信任区隔Ⅳ,以制度信任为修正维度指导公众参与的策略设计和机制选择:在区隔Ⅰ中,可选择官僚策略与告知机制;在区隔Ⅱ中,可选择倡议策略与协商机制;在区隔Ⅲ中,可选择安心策略与卷入机制;在区隔Ⅳ中,可选择审议策略与合作参与机制。
关键词:社会治理;公共信任;信任区隔;公众参与;
信任是风险决策的核心要素,学者Focht和Trachtenberg基于认知、社会、制度维度提出了信任的分类框架(见图1),用以指导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角色设计。[12]公众参与偏好受到他们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信度判断的影响,因此,对政府、专家以及其他参与者的信任度高低会显著影响公众参与治理过程的意愿。高信任度增加了公众遵从其他参与者判断的意愿,低信任度则强化了公众参与的动机并使其时刻保持警惕。因此,以警惕为中介变量,将信任对公众参与偏好的影响联系起来,根据信任度高低设计公众参与的角色,进而选择适当的参与策略。
Anex和Focht以认知信任和社会信任为基准维度,定义了四个理想化的信任区隔。[13]结合前文中公众参与的角色设计,并以对决策者的信任维度为修正项,本文构建基于不同信任维度的参与框架,指导公众参与的策略选择与参与机制设计(见图2)。
参考文献和注释
因排版有限,参考文献和注释不在正文中列出,有需要参考文献和注释的读者,请点击链接<社会治理视域中的信任区隔与公众参与策略>下载PDF全文(有效期7天)。
(本文编排:学君)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阅读更多精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