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优秀改革案例征集和评审工作,共遴选出助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且成效明显的省级优秀改革案例6个、地市优秀改革案例11个。特在“改革之声”专栏刊发优秀改革案例经验做法,供各地互相学习借鉴。
推进全国首个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改革试点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综合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要求“继续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我省当前绿色低碳转型承压,面临着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碳排放强度不降反升,应对国际碳壁垒承压等“新的成长烦恼”。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破解我省绿色低碳转型难题,省生态环境厅积极争取,2022年9月,生态环境部复函支持我省开展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
首创减污降碳协同指数,集成环境领域7大指数,按季度发布,实现对地市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和措施的定量化跟踪、评估、反馈,并纳入美丽浙江建设考核,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得到院士高度肯定。
首创碳排放评价制度,实施“项目环评+碳评”“规划环评+碳评”“三线一单+碳评”多维模式,在9个重点行业率先实施碳评,把好准入关。
率先建立财政金融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按各类减污降碳协同试点赛马评估成效进行差异化激励,已补助财政资金1.35亿元,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的指导意见》,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
率先上线“减污降碳在线”,集成打造“一本账”“一体考”“一链管”“一体配置”“一体分析”“一键达”的数智“指挥部”。
构建城市区域协同模式,遴选城市试点80个,积极探索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工业型、数字经济型和生态良好型城市等不同类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路径。
拓展园区产业协同路,聚焦石化、化工、纺织等重点产业,共遴选试点园区81个,积极探索全链条的减污降碳协同路径。
推动企业迭代协同治理技术,聚焦高污染、高碳排放工业行业,遴选标杆项目327个,制定8个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指南,延伸服务企业触角,上线“减污降碳浙里来”APP,参考“小红书”模式,打造集技术分享、案例展示、平台服务于一体的企业技术产业服务社区。
构建全省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实现排污权交易省市县、主要污染物、工业重点排污单位等三个“全覆盖”,探索推进省内跨市、长三角跨区域排污权交易,交易金额约171亿元,占全国50%,排污权抵质押贷款867亿元,占全国90%。
推进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第二履约周期全省碳配额共盈余1119万吨,降低企业碳减排成本约8.6亿元,推进碳配额抵质押贷款。
推进省级碳普惠市场,完成38个项目52.14万吨碳普惠减排量开发备案,成交52笔共16.72万吨减排量,部分用于杭州亚运会碳中和。
为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探路,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我省经验做法,向全国转发推广浙江模式(2023年11月6日,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专门批示“浙江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今年6月在我省召开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培训班。 为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树标杆,打造一大批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的减污降碳标杆项目和模式。 为浙江绿色低碳发展夯实基础,初步探索形成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制度体系,推动破解新的“成长的烦恼”。
来源 | 省生态环境厅法规处、综合处
审核 | 杨贡江
签发 | 陈利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