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银盘似的明月洒下如水的清辉,照亮了人间的团圆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月饼,赏着天上的明月,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满满的都是节日的温馨氛围。
图源网络
说起中秋节,大家都不陌生,那你可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其实一直以来,关于中秋的起源众说纷纭...
竟然和科举有关?
有人说,中秋节是为了纪念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在元朝末年,老百姓受不了官府的统治,就在中秋的时候,把写着“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藏在烙好的小圆饼里互相传递。最后靠这个一举推翻了元朝。从那以后,每到中秋节,大家就吃月饼来纪念这场胜利。
还有人觉得,中秋是秋天收获后报谢神灵的习俗留下来的。因为八月中秋的时候,农作物和各种水果都陆续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高兴的心情,就把“中秋”这天当成节日。
图源网络
大家更熟悉的一种说法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药,就飞到月亮上成了月神。民间传说嫦娥因为这个被罚做苦工,还一辈子都不能回人间。嫦娥虽然觉得月宫不错,但只有月兔陪着,难免觉得太冷清了。所以,每年八月十五月亮圆的时候,她就会回到人间和丈夫团聚,但天亮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这样,人们就把这一天当成节日来庆祝,还赋予了它团圆的含义。
图源网络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一种说法:中秋节和科举考试有点关系。
因为三年一次的秋闱恰好就在八月里举行,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进行隆重庆贺。后来,这就成了全社会的重要风俗,一直流传了下来。
图源网络
中秋节的文化变迁
在四个传统节日中,中秋出现最晚但影响最大,很大原因是它的作用一直随时代变化而调整,贴近生活需求。
不像除夕、清明、端午一样与不安元素结合,中秋一直围绕“秋月”“圆月”,将劳动与诗意生活、感受自然和教育人结合得很好,是古代少有的能让人心里安定的节日。中秋能一直传下去的动力是不同时期都有独特的“社会功能性”。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秋节从中唐开始,那时出现很多文人赏月玩月诗。唐代科举让文人有机会当官,于是有了为考试和被举荐而迁徙的文人潮。唐玄宗游月宫传说流传后,文人们觉得中秋满月适合“玩”,既能附会“月宫仙境”,又能借赏月抒发人生感慨。在唐代,个人命运难把握,中秋成了文人们寄托人生理想的象征。
图源网络
到了宋代,中秋习俗在各阶层普遍。商业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形成,传统人文成熟,大家重视个人追求。宋太宗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从贵族到百姓都通宵狂欢,商品经济繁荣激发了人们的享受欲望,穷人也会卖衣买酒庆祝。中秋成了百姓庆祝丰收的渠道,形成了功能性的认同空间。
明清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中秋习俗更世俗化,也更内敛,注重家庭内部交流,亲人团圆成了明确主题。团圆让家庭成员产生安全感,这是中秋赏月习俗伦理功能的根源。
图源网络
总之,明清后中秋节习俗功利性内容增多,公共性和家庭性的矛盾让“圆月”里重视人伦、亲情的主题更突出,大家情感上也更加认同,于是一直流传下来。
如果你想研究关于文化变迁或任何感兴趣的方向,洞悉这个世界,追赶行业发展的脚步,积累科研经验、获得背景提升、上岸心仪名校,最终获得主宰人生的特权,继续拓展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盐趣为你提供多种类的科研项目。
◀ 左右滑动查看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