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连载 | 不在场证明(中)

文化   2025-02-04 11:01   上海  




不在场证明



一起看似简单的凶杀案,却让警方陷入了困境:因为案件的嫌疑人竟然都有着铁一般的不在场证明。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作者:姚国庆

3.间接关系

要破案,就必须找出除齐国华和周云阳之外其他有杀人动机的人,老马不得不重新调查起高婕的人脉关系来。不料调查结果居然一无所获:同事、朋友都表示高婕为人不错,平常和人红脸的情况都少。

“没人跟她结仇,她为什么被杀呢?”老马的脑中不断盘旋着高婕的影子:她在工作、生活上都没什么大毛病,唯一的毛病就是那份荒唐的秘密协议。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把高婕比喻为一枚蛋,她身上唯一的“缝”就是那秘密协议,所以她被杀,还是要围绕这个“缝”进行调查。想到这里,老马的眉头舒展了,可是,这个“缝”,还能引起别的什么人杀她呢?老马突然想到了“间接利害关系”这个词。也就是说,高婕和周云阳的荒唐关系可能会间接影响到一些人,而他们并不直接与高婕接触,所以从高婕的人脉关系里查不到他们的情况。顺着这个思路,老马立刻派人从周云阳处着手调查,这么一查,还真查到一个女人。

这女人叫付莎莎,是周云阳工作的KTV里的陪酒小姐,她十分欣赏周云阳,尤其喜欢周云阳身上那股江湖气。周云阳是保安队长,经常会出手帮她摆脱一些醉酒客人的纠缠,借感谢的机会,付莎莎主动对周云阳投怀送抱,很快两人就同居了。没想到,周云阳对她只是逢场作戏,同居了三个月后,周云阳就对她爱理不理起来,还搬离了他们同居的住所,这让付莎莎非常失落。听说她做了很多极端的事,希望能挽回周云阳:当着众人的面她跪过求过,在周云阳面前她自残过,甚至割腕自杀过……可她越是这样,反而把周云阳推得越远,周云阳最终跟她断绝了关系。

付莎莎的出现让老马很兴奋,因为她有因妒忌而杀害高婕的动机。老马立刻把她列为重点怀疑对象,进一步加大了侦查力度。

很快,随着调查的进展,一个新信息吸引了老马的注意:付莎莎身边还有一个对她言听计从的男人。这男人叫廖兵,是个无业游民。他对付莎莎的迷恋可以说到了极端的程度:付莎莎有时心情不好,会罚他跪着,让他在公众场合跪一下午,他也照做——只要付莎莎不赶他走,他什么事都可以做。这样一个人,很可能会为了讨付莎莎的欢心而替她杀人。

接着,警方又查到两件事情:第一件,廖兵居然有案底,他多次因盗窃被警方拘捕过;第二件,前段时间廖兵的账户上突然多出十万块钱来。听到这里,老马立刻作出了抓捕的指示,他是这样猜测的:付莎莎因为妒忌高婕,指使廖兵去杀人。廖兵是盗窃惯犯,可能利用万能钥匙之类的工具开了门,进去后发现高婕睡得正香,于是用事先准备的麻绳将她勒死,走之前,再擦掉可能留下的指纹,而十万元的巨款就是付莎莎付给他的报酬。

抓捕廖兵是在一个游戏厅,老马事先得知,廖兵和朋友约好下午到这里打电玩。老马亲自带队,队员们都穿着便服,隐藏在游戏厅各个角落。

在等待廖兵入瓮的时候,老马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注意到,有另一伙人已经先于他们在游戏厅里埋伏了,为首的是个蓄着大胡子的汉子,眼神很犀利,时不时和老马对望一眼。他们是什么人?老马不清楚,但感觉他们不简单。

不久,廖兵和朋友走了进来,那大胡子突然给了他的人马一个眼神,一伙人立刻开始行动,他们的对象果然也是廖兵。眼看那帮人已经围住了廖兵,老马也不能干看着,立刻示意自己的队员上前,于是两队人马就抢起人来。幸亏那大胡子和老马都很精明,乱了一阵,两人都看出了端倪,及时叫停。互相一问,老马才知道闹了误会,原来,大胡子他们是邻省的警察,也是来抓廖兵的,因为廖兵12月18日凌晨在他们省犯了一起案子——盗窃了一家汽车4S店保险柜里约十万块钱的巨款。

“什么?12月18日凌晨,他在你们省作案?”老马简直不敢相信,“大概是几点?”

大胡子说:“凌晨两点半。”

老马不死心地问:“时间准确吗?”

大胡子说:“不会有错的,这案子现场有监控视频,有人认出了他。”

老马叹息了一声,12月18日凌晨三点到四点正是高婕被杀的时间,而廖兵此时却在邻省作案,距离高婕的被害现场起码有两百公里,廖兵根本没有作案时间。

那会不会是付莎莎本人作案呢?老马又马不停蹄地赶去KTV调查,可是调查下来,付莎莎也被排除了——案发当晚,她一直在店里陪客人,有人证,也有监控视频为证。


4.监控视频

调查再次陷入困境,这起案件的嫌疑人竟然都有着铁一般的不在场证明,这一点让老马很是郁闷。

这天的案情分析会上,老马让大家多开动脑筋,想想还有哪些“隐藏”的可能性。大家七嘴八舌,脑洞大开,把经手过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案子翻出来,进行类比分析。有人提出,会不会是高婕看到什么或者做了什么,因为某种“一面之缘”,而被陌生人跟踪后杀害呢?这类案子曾经也发生过,就在本县,三年前一个农民就是因为无意间目睹了一场毒品交易,被毒品贩子跟踪到一处无人的旧厂房杀害了。

老马觉得这也是一个思路,决定把工作重心放在对高婕最近一个月行踪的调查上。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他手下的队员全部上阵,加班加点,终于摸清了高婕这一个月的行踪,可是调查结果却不理想。高婕的生活很规律,几点上班、几点下班、几点回家、几点和朋友约会,都像定好的闹钟一样准时,很少有意外情况出现,调查中也没发现曾有人跟踪过她。

眼看这起案件即将成为悬案,老马不甘心,他总在问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天,他突然想起第一次去案发现场时,小区里流浪猫扎堆昏睡和丢弃棉被的事。后来因为忙于其他侦查方向,他没有再关注过这条线索。老马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把小胡叫了过来。

小胡说:“化验后,确实在那包剩饭剩菜里发现了安眠药的成分,但我问下来,整个小区两千多家住户没有一户承认扔过这样的饭菜和被子。”

因为调查没有结果,小胡就没有向老马汇报,老马正想责备他两句,警察小高突然来报告,说有了新的发现。

小高负责调查案发当晚小区附近的监控。因为案发小区是个老旧小区,不但小区内没有安装监控,而且外面的大马路上也没有,离案发现场最近的一个监控探头,在距离小区一公里的贵支路环岛那里,参考意义并不大。但老马还是安排小高去调看监控视频,看能否发现当晚有行为异常的人员或车辆。

小高之前的调看范围一直限定在案发当天凌晨十二点到早上七点这一时间段,也就是凶案发生的前后三小时。老马在案情分析会上提出,要寻找“隐藏”的可能性,小高就把调看监控的时间段扩大了,这样一来,真的让他发现了异常情况。

小高发现,案发前一天晚上的七点十分和七点半,齐国华曾经驾驶着大巴两次出现在了监控视频中。

齐国华是晚上八点上班,他为什么在七点多钟私自开出客运站的大巴,来到自己家小区附近?更奇怪的是,案发后当天早上七点三刻和八点一刻,齐国华又驾驶这辆大巴两次出现在监控视频中。按说,早上七点半左右,他应该开着大巴返回县客运站,监控所在的位置是贵支路环岛,从高速路出口下来到客运站绝不会经过这里,因为它们根本就是两个方向,齐国华为什么又会驾车两次经过这里?

带着疑惑,老马迅速来到客运公司,问了一位值班领导,才知道当初调查时,客运公司遗漏了一个情况,没有向警方汇报。

原来,齐国华在12月17日曾打过报告给这位领导,说他想借用大巴的一个货厢,拉点东西去省城,他愿意付运费。领导考虑到他是公司的老员工,再加上知道坐夜班车的乘客并不多,借他一个货厢,另一个货厢也够用,于是就同意了他的申请。所以那晚发车前,齐国华先把客运公司的车开回了家,在家里拉了东西再开到客运站接乘客,这就是为什么12月17日晚上,他的客车两次出现在监控视频中的原因。

那12月18日早上,齐国华为什么会再次出现在小区附近的监控视频中呢?关于这一点,值班领导就不知道了。


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

中篇连载 | 三品栉发 (上)

中篇连载 | 三品栉发 (下)


故事会
国民刊物《故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