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连载 | 江湖有局(上)

文化   2025-01-31 11:02   上海  

江湖有局

作者:杨哲

江湖之中,局如棋布,错综复杂;环环相扣,步步惊心。每一场局,都有利益与情感的碰撞,亦是人心与智慧的较量。


0
1
扮猪吃虎



民国时,前门大街北头路西有家源利银号,主要经营存放款项和金银兑换等买卖。

这天晚半晌儿,银号打烊前,掌柜和几个伙计正扒拉着算盘,结算当日流水,忽听“吱呀”一声,店门被人推开了,闪进来一个汉子。

汉子约莫四十岁上下,一身庄户人的穿扮,左肩搭着个破旧的粗布褡裢。他转身关好店门,觍着笑脸问:“掌柜的,你们这儿收银子吗,多少钱一斤?”

几个伙计听后,对视了一眼,都禁不住哑然失笑:自古以来银子都是按两、钱、分来论的,哪有论斤的啊,一听就是个不懂行市的乡下人。“收。”大伙计隔着柜台笑着答道,并故意问,“你有几斤啊?”

汉子回答说:“两瓦罐,但今天我只带了几个。”掌柜的立马冲大伙计使了个眼色,大伙计忙从柜台内走出来,笑着问:“您这银子是从哪儿来的啊?”

汉子说是媳妇在耕地里无意中挖到的,然后问:“一斤银子你们能给换多少块银圆啊?”大伙计顺手拿过算盘,一边扒拉一边回答说:“一斤银子是十六两,能兑换二十二块二角银圆,但我得先看看您银子的成色怎么样。”

汉子听后,倍儿高兴:“我问了好几家银号,他们一斤银子才给我二十块,还是你们给得最多,那我就把这一斤银子卖给你们吧。”说完,他从褡裢里掏出一个十两的中锭和三个二两的锞子,放在了柜台上。

大伙计拿起银锭仔细查验,全是成色上好的光绪官银,估算了一下,正好是十六两,便拿出了几张“中交票”。所谓中交票,就是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发行的兑换券,专门用来兑换银圆。汉子却摇头说只要银圆,大伙计只好给他付了银圆。汉子揣好后,堆着笑说:“掌柜的,明儿这个点儿我还来,再卖一斤。”说完,他开门走了。

第二天晚半晌儿时,汉子果然又闪身挤进了店门内,拿出和上回一样的银锭。大伙计验完付清了银圆。汉子满意地说,他明儿还要卖一斤,大伙计皱皱眉说:“您这样见天儿跑来跑去,不嫌麻烦吗?最好一次拿来全卖了,多省事儿啊。”

汉子迟疑了一下:“老话说财不外露,我是担心……”大伙计却不以为然:“您想多了,每天这个点儿来,都是黑灯瞎火的,谁能瞧得出来啊?到时候一斤银锭我多给你三角,怎么样?”汉子似乎对多给的钱动了心,点头答应了:“那行,家里总共还有十斤银子,明儿我稍微晚点全拎过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到了之后,你们一定记着把店门关好,等我卖完从你们后门走。”

大伙计点头答应。等汉子走后,几个伙计纷纷议论:这个乡下人心眼儿也忒多了,不就卖一百两银子,多大点事儿啊,至于这样嘛。

第三天下晌,大伙计正在忙活,汉子忽然推门而入,手里拎着一个沉甸甸的破布袋。见汉子提前来了,小伙计立刻关好店门,插上了门闩;大伙计则请汉子落座,泡茶时,从他身上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味儿,心想,这人胆子真够小的,居然靠喝酒来壮胆。

大伙计笑眯眯地问:“您把银锭全拎过来了吗?”不料汉子突然脸色一沉,扯着嗓门叫嚷起来:“少废话,把你们掌柜的叫来!”大伙计一下子蒙了,忙冲小伙计使个眼色,小伙计转身小跑着去了后院。

等大伙计沏好茶,掌柜的已来到了前店,冲着汉子拱手说:“这位爷,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掌柜的,你这银号是怎么做买卖的,欺负我是乡下人吗?”汉子双眼一瞪,怒声道,“昨儿回家,媳妇说我上你们的当了。她一个娘家亲戚是票号里的账房先生,说你们银号欺负人,现在成色最好的银圆也只不过银九铜一,不是纯银的!而你们却白不提黑不提,只跟我算重量。合着我每卖一斤银子,你们就昧我好几块银圆呐。媳妇逮住这档子破事,车轱辘话从昨儿唠叨到了今儿,没完没了。当时我正在喝酒,被她唠叨烦了,一下子来了气,顺手抄起砍柴的斧头,敲了她一下,没想到失手把她给砸死了!”

说到这里,汉子从破布袋里拿出一把带血的斧子,然后又提溜出个黑布包袱,往柜台上“咣当”一搁,随即打开包袱皮,里面果然是一个血糊糊的人头。

“这就是她的脑袋。”汉子居然抓住几绺长发,把人头提着给掌柜的瞧,吓得掌柜的和伙计们大惊失色,慌忙往后躲。

汉子哈哈大笑,把人头放进包袱皮里,重新挽好四角后,恶狠狠地对掌柜的说:“说吧,咱们这官司怎么打,你是不是得跟我去趟侦缉队啊?”说完,他一把抄起斧头,“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双眼死盯着掌柜的。

掌柜的大吃一惊,心说麻烦了,这乡下人今儿赖上银号了。他忙后退了一步,摇头摆手说:“这位爷,话可不能这么说啊。人是你失手砸死的,跟我的银号有什么关系?”汉子冷笑一声:“有没有关系,不是你说了算,侦缉队说了才算,走!”说着话,他上前一步就来扯掌柜的脖领。

大伙计见状,急忙挺身挡住了汉子:“爷,您砸死了您媳妇,跟我们柜上可是八竿子也打不着啊。您还是赶紧走吧,要是被旁人发现后去报了官,到时候想走也走不了了。”

不料,汉子却不吃他这一套:“哼,我会失手砸死媳妇,从根子上说,还不是因为你们骗了我吗?你们要是不敢承认的话,那我就请街坊四邻来评评这个理儿,究竟跟你们银号有没有关系!



0
2
请君入瓮



掌柜的知道,这个乡下人是扮猪吃老虎,今儿吃定自个儿了。按说这件事和银号没太大的关系,可真要闹到侦缉队,那帮穿虎皮的全是平地抠饼的主儿,还不得趁机狠狠地敲一笔银号的竹杠啊?最要命的是,事情要是传到街面上,对银号的声誉极为不利,往后谁还敢来兑换黄白之物呢?与其这样,不如破财消灾,给这个乡下人赔几个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得了。想到这里,掌柜的咬了咬牙,试探道:“这位爷,咱有话好说。我赔您一千块中交票,您拿钱麻利儿走人,就当没来过我这银号,我们也从没收过您任何东西,成吗?”

汉子“嘿嘿”一笑:“你打发叫花子啊?三千块,少一分也不行!”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各退了一步,最后说定为两千块。汉子揣好厚厚的中交票,把黑布包袱扔进破布袋里,提溜着从后门离开后,掌柜的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懊悔不已:“真是贪小便宜吃大亏啊!”

转天早上,掌柜的琢磨来琢磨去,总觉得昨天的事有点不对劲儿,却说不出问题在哪儿。他心中十分烦闷,便来到不远的三友茶馆,独坐在旮旯里喝闷茶。这时,茶友老月走了过来,见他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坐下问怎么了。

掌柜的朝左右瞧了瞧,叹了口气,把昨天被讹的前后经过小声讲了一遍。老月早年间是个走南闯北的老江湖,爱打抱不平,听完便笑了:“您呀,着了捞偏门腥门的道儿啦!”

掌柜的愣住了:“什么叫腥门啊?”

老月呵呵一笑:“腥门是捞偏门里的一个分支,专干坑人的脏活。当时,你一准没仔细看那人头的真假吧?”掌柜的仍心有余悸:“血糊糊的,我哪敢仔细瞧啊,而且那人很快就收回去了……”

老月点了点头:“这就对了。要是我没猜错的话,那人头就是个唬人的假玩意儿。”

掌柜的还是半信半疑:“真的假的啊?”

老月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半个月后,您就知道了。”说完,他问清了汉子的长相,没再言语。

俩人喝罢茶,各自离开了茶馆。老月回到独居的四合院后,提笔写了张字条,卷进小竹管内,绑在鸽笼里一只鸽子的腿上,双手一送,鸽子扑扇着翅膀消失在了半空……

再说那汉子。汉子大名李德明,的确是捞偏门腥门里一个跑单帮的,喜欢独来独往。他在源利银号成功得手后,把钱交给了媳妇,接着出门开始物色下一家银号,想故技重施,再捞一笔。

一天,德明媳妇正和一个女街坊坐在北屋炕上嗑瓜子,忽听院门“咣当”一声响。德明媳妇透过窗格子往外一瞧,只见院里闯进来个半大小子,约莫十一二岁,像街上哪家字号的学徒,慌慌张张地直奔北屋而来。

德明媳妇有些纳闷儿,这是谁家的孩子啊?她忙下炕穿鞋,打算出去问问他想干吗。这当儿,小子已经撩开门帘闯了进来,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一把抱住了德明媳妇的双腿,眼泪汪汪地哀求说:“好婶子,求求您,快救救我吧!”德明媳妇一下子愣住了:“哟,这是怎么了啊?”一旁的女街坊也满脸的纳闷。

小子扭头飞快地冲门外瞧了一眼,一边抹眼泪一边回答:“我大师兄在后面追我,要把我送进侦缉队。要是到了那里,我非被穿虎皮的活活打死不可!”德明媳妇惊得瞪大了双眼:“啊,他干吗要抓你啊?”

小子抽噎着,断断续续地讲起了其中的缘由:去年,经保人作保,他上乐家的同仁堂分号当学徒。掌柜的却不待见他,见天儿让他干最苦最累的活,早五更起来得给掌柜的倒尿罐,晚上还要烧热水给掌柜的洗脚。要是干了错事,掌柜的抬手就打,还罚他不准吃饭,他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小子从小由姥姥带大,实在受不了这种罪,不想当学徒了,就悄悄拿了柜上摆的几样贵重药材,趁其他人不留神跑了出来,想去永定门外的姥姥家。谁知掌柜的立马发现了,打发几个师兄分头来抓他,要是被抓回去,他一准会被送到侦缉队活活打死啊!说完,他脱下穿的夹衣,身上到处青一块紫一块,看得女街坊不由得抹起了眼泪。

德明媳妇的眼睛也红了,问道:“我怎么救你啊?”小子回答说:“婶子,劳驾您到胡同口瞧瞧,要是遇见我大师兄打听,您就说看见我往东跑了,等他走后,我再奔南去姥姥家。我谢谢您了!”说完,小子冲着她“咚咚咚”磕起了响头。

德明媳妇答应了,问:“你大师兄长什么样儿啊?”小子回答说:“瘦高个儿,黑脸庞,是河北乐亭一带的口音。”

于是,德明媳妇走出院门,来到胡同口。很快,就见一个瘦高个儿从南边大步奔过来,头戴六棱瓜皮帽,一身蓝布夹衫,挽着白色的袖口,明显是伙计穿扮。到了胡同口后,他前后左右瞧了又瞧,来到德明媳妇跟前,客客气气地问:“大姐您好,您瞧没瞧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半大小子过来啊?”果然是乐亭口音。

德明媳妇问:“你问这干吗啊?”瘦高个儿说:“我是同仁堂分号的大伙计,这小子是个学徒。今儿他偷了柜上不少贵重药材后跑了,掌柜的打发我们到处找他,刚才我远远地看见他跑到了这边,赶紧追过来,怎么突然就不见人了呢?”德明媳妇“哦”了一声,往东边一指:“好像奔那边去了。”瘦高个儿连声谢过后,快步朝东追去。


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

中篇连载 | 黄雀在后(上)

中篇连载 | 黄雀在后(中)

中篇连载 | 黄雀在后(下)

       

故事会
国民刊物《故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