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再次聚焦天宁!

政务   2024-11-23 09:49   江苏  


11月22日下午

国家文物局在杭州举行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重要进展工作会
本次“考古中国”聚焦于长江下游区域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

据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整体部署,近期,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项目持续推进,取得重要成果。

项目组通过研究,对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整体进程的认识得到显著提升。

发布的三个项目分别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整体研究进展、江苏东山村及寺墩遗址考古研究、安徽凌家滩遗址考古研究发现。


5000年前后

先民如何走向繁荣的良渚文明?




寺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体的中心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5500—4500年。

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支持下,2019年以来,南京博物院持续开展寺墩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目前,寺墩遗址崧泽文化遗存分布于墩北和墩东台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已发现墓葬区、杆栏式建筑、水井等遗存。

其中墓葬共40座,分布于墩北台地北部与西部,北部墓葬等级较高,随葬器物多在30件左右,出土璜等玉器。

杆栏式建筑位于墩北台地东缘,东西长近30米,南北宽约10米,由立柱、横木、植物茎秆铺面组合而成。

▲寺墩遗址良渚文化陶器

墩东台地发现一口水井,井内出土6件漆彩陶壶,以红、黄、黑三彩绘制的编织纹卷尾鸟形象陶壶最为精美。

考古发掘表明:良渚文化时期,寺墩遗址已形成以圆形土墩、周围台地和双重水系环绕的聚落形态。

墩体北侧发现多处良渚文化建筑基址及灶、水井等生活遗迹。

墩东台地位于内圈水系外侧,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布有两处良渚文化贵族墓地,曾出土大量玉器。

在遗址台地南界,出土有“日月山”等刻符的大口缸残片,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与海岱地区存在密切文化联系的证据。

本次考古发现表明,寺墩遗址在距今5000年前后即已呈现出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并逐步走向繁荣的良渚文明,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为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有力证据。

来源:央视新闻 都市快报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在你的心上,自由地飞翔……

即 将 启 用!




情 况 通 报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锦绣天宁
锦绣天宁(天宁区委宣传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