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9.7分国产神剧突然翻红,细扒全是短剧套路?

文化   2024-10-17 17:25   浙江  

今年的影视圈可太热闹了。

微短剧大行其道,反观电视剧的暑期档,古偶缺乏强力出圈的神作。

虽然各有千秋,但远不及去年的《长相思》更别提对比前年的《苍兰诀》《梦华录》

照理说,制作水准应该是一年更比一年强;

小时候电视剧的五毛特效都让我们回味无穷,

如今动不动大几千万的CG动画怎么就燃不起咱们内心的激动了呢?

影视对比小说,多了一重镜头语言,说白了,就是讲故事的方式。

一部失败的影视作品,必然是讲故事的方法出了问题。

当下微短剧大行其道,其短平快的属性,就是针对讲故事的方式而言。

今天给你讲几个案例,你就知道为啥微短剧那么上头了。

最合格的单元短剧《西游记》

电视剧史上收视率和重播率都创造神话的电视剧——86版《西游记》

现在用短剧模式打开看,好家伙,那真是短剧鼻祖的鼻祖。

我们随便拿出一集,便可以拆解出短剧几大元素:情绪点,反转,期待感。

举个例子,红孩儿单元。

故事一开始,一抹红云在空中诡异地飘着,预示妖怪要来了(期待感拉起)。

师徒四人路过,发现一个小孩被绑在树上。

孙悟空一眼就看出那是妖怪,但唐僧肉眼凡胎,坚持说那是好人家的孩子!

悟空强调这就是妖怪,唐僧反而责怪悟空“没有半点慈悲心肠”。

好嘛,这就是短剧常用的拉情绪打法

用一种肉眼可见的蠢,激起观众内心的愤怒。

愤怒被激起了,观众就期待着看唐僧被抓了以后出洋相的打脸感。

嗯,打脸期待来了,是不是很熟悉?

短剧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利用”观众的情绪,引导观众看下去。

终于,没走几步,唐僧就被抓了,本单元大魔王红孩儿现身。

观众们都知道,唐僧肯定被抓,猴子肯定去救,最后肯定被救出,结局不用猜;

但故事的耐看点在于,猴子怎么救,唐僧怎么被打脸。

这也是短剧的核心故事结构:用显而易见的结局,吸引观众去看过程。

但这个过程,必须用反转拉满期待感。

这短短一集里,就有了三次反转。

第一波反转,孙悟空发现红孩儿竟然是牛魔王的孩子,按照猪八戒的思路,大家亲戚里道的,说句话应该就能把唐僧救出来。

但反转来了,红孩儿不认这个亲戚,还喷火烧他们。

猪八戒结亲宴没吃成,自己差点成了烤全猪。

第二波反转,他们觉得红孩儿喷火厉害,那就去把龙王请来,毕竟水克火。

孙悟空理所当然一句话把四海龙王都叫来了,排场非常大。

结果,红孩儿喷的是三昧真火,龙王浇不灭,自己都被火球追着跑,孙悟空则直接被烧到休克。

这波反转很猛,观众更有好奇心看下去了。

第三波反转,猪八戒去请菩萨降妖,半路上,红孩儿假扮菩萨,把猪八戒抓进洞府。

这一波反转把观众对妖怪红孩儿的愤怒燃到了顶峰。

三波反转后,剧情开始收尾,孙悟空使出传统艺能“变身术”去调摆红孩儿,真正的菩萨出现,收服红孩儿。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波小反转,红孩儿叫阵“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菩萨不理他。

红孩儿得寸进尺,坐到了莲台上。孙悟空纳闷,菩萨为啥把莲台让出来?

结果一看,原来这莲台是假的,专门用来困住红孩儿,给他点教训。

红孩儿下了莲台后,还想斗,菩萨直接上了箍,红孩儿终于老实了。

然后菩萨对悟空说了句“快去救你师父吧”,本单元故事完结。

具体孙悟空怎么救,有没有打死其他妖怪,电视剧都没有画蛇添足去赘述,因为观众的情绪价值已经得到了满足。

同样的方式来解构,你会发现,吴承恩的原著本身就很擅长玩转“起承转合”。

妖怪出现,唐僧被抓,第一部分卡住。

悟空战斗,打不过,第二部分卡住。

神仙帮忙,救出唐僧,单元结束。

唐僧在这些单元中,主要就是起情绪价值作用。

偶尔例外的,比如车迟国部分。

车迟国三个妖怪对唐僧肉没兴趣,压根没动手,但作者写了这三个妖怪欺负和尚们,以此激起读者的愤怒情绪。

同样的,“金光寺”九头虫剧情,通过和尚们的悲惨遭遇,扬起读者情绪,再让猴哥去打抱不平。

用短剧结构分析《西游记》,终于明白,观众反馈整部剧唯一一集想换台的是“三打白骨精”;

因为这集就是唐僧在那边激起观众的怒火,猴儿哥好心没好报还被赶走了,

没有反转,没有爽感,是个观众都想换台。

扯个题外话,最不像短剧的一集,应该是“女儿国”。

一曲女儿国王的悲歌,更像一部红楼梦般的悲情电影。

票房冠军《抓娃娃》的短剧打法

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抓娃娃》

看完我就大腿一拍,好嘛,这不就是短剧结构吗?
情绪、反转、期待感,三件套俱全。

有人说这部电影故事结构参考了《楚门的世界》,我倒觉得,更像咱国内传统网文。

电影核心元素是,马甲。

如何培养马继业,这是故事想传达的点,但真正推动电影进城的,却是老马夫妇掉马的节奏。

故事一开始,在外人面前,老马夫妇不装了,直接摊牌:咱俩可不是穷困户,招待人用的是牙买加咖啡,客人来了抽的是高级雪茄(那个什么希霸)。

但是在孩子面前,无论如何也要装穷,维护好这个“马甲”,也就是身份梗

身份梗,短剧常用元素!没人相信主角是战神,没人相信女主闪婚的老公是总裁,没人相信……

总之,如何把这个身份藏好了,短剧就成功了。

藏好身份后产生的信息差引发的一系列闹剧,就是所有编剧辛苦创作的点。

而这个身份,我们网文圈称之为“马甲”。

为何叫“马甲”?嗯,当年春晚小品,那一句“你以为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吗”,让马甲成了身份的代名词。

人物隐藏身份曝光,俗称“掉马”。

用短剧的“掉马”戏份来分析《抓娃娃》,那你就理解编剧的创作思路了。

第一次差点掉马,是马继业过生日。

姥姥和姥爷被迫换上东北大花袄一起装穷,可演着演着,姥姥露馅儿了,说出了牛牛的故事;
老马夫妇感觉情况不对,赶紧抹蛋糕,嘻嘻哈哈的把马继业转移到小房间,然后架走姥姥和姥爷,终于,身份藏住了。

第二次差点掉马,是李老师打篮球。

马继业看到瘫痪多年的“奶奶”竟然站起来了,还在小区打篮球!

为了继续隐瞒身份,老马不得不安排一场李老师的送别会,李老师就这样“被去世”了。

送别会上,只有马继业哭得撕心裂肺,其他人都用眼药水演戏,主持人还是个刚从婚宴出去串场的,“夫妻对拜”一出口,差点真相曝光。

高潮时,李老师没忍住,哭出声大喊,“诈尸”了,老马赶紧按住马继业不让他看,真相藏住了。

第三次差点掉马,是在别墅。

马继业以为老马被绿,突击检查到别墅,老马夫妇赶紧假扮佣人,让佣人假扮先生太太,又一次巧妙隐瞒身份。
直到高考那场戏,马继业声东击西,终于知道了真相。

马甲藏不住了,老马夫妇不装了,真的摊牌了。

真相都大白了,没有信息差了,只能来一波情感戏,电影迅速收尾。






写在文末

我们不能只从讲故事的方式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但作为观众,为哪部电影买单,还是有自主选择权的。

电影和电视,说到底都是产品,观众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喜欢的电影可以推荐给亲朋好友,不喜欢的可以高喊“退票”。

电视剧,喜欢的可以二刷,不喜欢的直接划掉。

新鲜的影视作品,观众都是花钱看的,买个会员也是钱。

花了钱就是消费者,消费者当然有评价权。

所以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些电影扑街了,导演会嘲讽观众没品位。

如果导演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艺术理想”,那也不必强行把这个“理想”推销给观众,鱼与熊掌的问题而已。

再来看,好莱坞大电影这些年出圈的越来越少,因为观众需求提高了!

不仅要从画面获得新鲜感,还要从故事结构获得情绪价值。

说到故事结构,咱们的短剧就是靠着这个属性,和日本动漫、美国大片、韩国偶像剧齐名。

一集3个反转、两集完成复仇、五集就能走向人生巅峰...凭借高效叙事和强烈冲突,情绪价值拉满,堪称为观众集体造梦。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短剧将持续在影视行业大放异彩,为观众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和难忘体验。

本文为咪咕阅读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开白。

月末流量不够用?30G免费领!

流量不够用?不存在的
咪咕阅读送你30G,短剧小说任性看
免流量看短剧上咪咕阅读
随时随地,精彩内容不“断更”


戳原文,海量短剧免流量任刷~

咪咕阅读
咪咕阅读,陪你看书看世界。狂飙/三体/显微镜下的大明/苍兰诀/偷偷藏不住……热门小说、影视原著随心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