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千米之下的低空经济正在加速“起飞”。
低空数字化起降场将轨道交通、公路智能驾驶及低空飞行等技术和场景连接起来,可实现人或物的无缝“多式联运”;车载移动式机场跟着无人机到处“跑”,异地起降不再是难题;“无人机+无人船”协作模式,实现清理河道蓝藻无需人工参与……
在天津,低空经济正在打破天空“横向”扩张的逻辑垂直生长。在此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合飞”,密织立体交通网络,使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在杭州千岛湖附近,这样的场景即将落地——无人机在巡视河道时,将蓝藻的位置自动发送至停靠在岸边的无人船,无人船根据信息驶入标记点位进行清理作业。
“这是我们在杭州落地的新项目,所需设备已运至场地。”交控智飞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控智飞)项目经理陈鹤告诉记者,该公司是位于北京的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最近正在武清低空经济科创园测试低空数字化起降场与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及安全保障系统。
武清低空经济科创园还有个名字——“空路轨”综合测试验证基地。顾名思义,“空”是聚焦低空经济,这里已获批14平方公里专属空域;“路”是指公路智能驾驶领域;“轨”代表轨道,这里有双线总长800米的铁路轨道,并建有国内首创的列控系统数字孪生研发试验平台。
在陈鹤看来,“空地联动”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无人机向地面无人车或水域无人船发送指令,车、船收到指令后,自动驱往现场作业;另一种,是在地铁站、火车站等附近,设置载人或无人低空飞行器起降场,人或物可无缝切换交通载体,实现“多式联运”。
走进“空路轨”综合测试验证基地的控制中心,数块大屏幕映入眼帘。一位工程师正在一块屏幕前进行低空数字化起降场运行系统的测试。
“眼下,短途空中飞行开始小规模地替代地面交通工具。未来人们从地铁站出来,可以在附近的起降场登上载人飞行器去下一个地点,起降场也可以停放载货无人机,实现周边区域的快递配送。”陈鹤告诉记者,低空数字化起降场落地需要多方协作,目前他们正在跟相关部门和企业洽谈合作事宜。
“水陆空”不同场景的交通载体要实现无人化协同作业,难点在哪?这是信天智行(天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天智行)创始人丁元沅最近研究的课题。该公司主要从事自主飞行(辅助)系统的研发,与交控智飞是合作伙伴。交控智飞在“空路轨”综合测试验证基地使用的一款无人机搭载的就是信天智行的系统。
“我们的系统有共性技术,可以装在飞机上,也可以调整后搭载到无人车和无人船上。但不同的交通载体要实现协同作业,需要在诸多方面实现标准化。”丁元沅表示,他们依托中国航空学会起草了空地协同自主系统的相关团标,加速“机车船”协同作业。
在过去的一年里,从“起飞”到“腾飞”的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天津拥有低空产业相关企业数百家,天航智远、一飞智控、云圣智能等一大批企业都在加快创新步伐。
“看着是辆汽车,但实际上是个无人机机场,这就是我们的新产品——‘圣·风火轮’移动式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在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朱胜利指着一辆汽车告诉记者,这辆汽车上搭载了“一库双机”的无人机机场,无人机可以自动定位车载移动机场的位置,完成精准降落,并自主更换吊舱和电池。据介绍,这款实现了“无人机+汽车”联动的产品研发历时约1年,目前样机正在湖北省的一个应急场景中应用。
“机车船”无人化协同作业,也是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无人机系副教授张素杰正在研究的课题。“我们主要测试验证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交通载体之间的自主协同作业,目前在宝坻区已完成大量实验,‘机车’协同基本可以实现了。”他说。
从新产品到新场景,天津在低空经济这幅画卷上已着墨不少。数百家低空领域企业成链成群;全市4个A2级通用机场开展海上石油服务、空中游览、飞行培训、航空运动等业务;高效物流、航拍测绘、农林植保、旅游观光、港口管理、海事巡查、智慧城市、巡护巡检等多业态应用场景丰富……眼下,天津在“天空之城”的建设过程中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
在天津积极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同时,京冀两地也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加强产业协作。在此背景下,“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再提速。
不久前,在宁河区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上,宁河区与北京市丰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发展。
天津低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宁河区,该公司总经理张春玲告诉记者:“我们计划过几天去北京丰台拜访一些无人机企业,之前有不少北京企业表示有生产制造和测试验证需求,这次过去看看能否与他们达成合作意向。”据她介绍,宁河低空测试场自2024年10月建成以来,吸引了不少企业的关注。截至目前,该测试场已进行了9场测试活动,累计测试飞行32架次。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京津冀三地根据各自产业优势,在低空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侧重。北京研发实力较强,但受空域限制,产品测试、验证受限,不少无人机企业将产品测试放在了天津。
位于宝坻区的欢喜(京津)飞行营地占地1800亩,空域半径5公里、高度600米,每天有十余架无人机在这里进行测试。
“目前,营地承接了数十家企业和高校的产品测试,其中北京和河北省的占比超70%。”据欢喜(京津)飞行营地负责人代艳娟介绍,该飞行营地设立了中国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天津首家考试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遥控航空模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员执照培训及考试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廊坊市城轨交通技工学校等京冀高校在这里开展实训课程。2024年以来,该营地已累计为上万人次提供考证培训和科普服务。
在张素杰看来,天津发展低空经济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中国民航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等高校以及专项研究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经济通信导航监视的重点实验室,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我们学校是全国储备本科无人机人才最多的院校。目前,无人机系在校生746人,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2%。”他表示,自2019年开始招生至今,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无人机系已经培养 300余名低空经济领域的人才。
完善的产业生态不仅加速我市低空经济的发展,还使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合作越发紧密。
不久前,京津冀三地联合签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该联盟现有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欢喜(京津)飞行营地、中翼北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翱翔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铭博锐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岛市交通技工学校、承德润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数十家会员单位。
在产业联盟的对接下,低空人才培养合作、应用场景网络建设与数字化数据储存合作、共建低空经济运营平台、科技城低空公共航路网规划等30余个项目完成签约。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是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的秘书处单位。“我每天都会接到不少企业咨询加入产业联盟事宜的电话,他们看好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前景。”张素杰表示,眼下,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动日益深化,三地加快培育上下游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企业聚集,合力打造深度融合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来源:天津日报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