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涩症

健康   2025-01-22 08:40   浙江  


本病为眼部赤肿不显,眼内干涩不舒的慢性眼病。《审视瑶函》称之为白涩症。类似于西医学之慢性结膜炎或浅层点状角膜炎。


[病因病机]

一、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余热未清,隐伏肺脾之络所致。

二、肺阴不足,目失濡润。

三、饮食不节,或嗜烟酒,及偏好辛辣之晶,致使脾胃蕴积湿热,清气不升,目窍失养。

四、肝肾亏损,阴血不足,目失濡养。

[临床表现]

眼常干涩不爽,瞬目频频,微畏光,灼热微痒。检视白睛,不红不肿或隐见淡赤血络,眦头或有白色泡沫状眼眵,睑内如常或微见赤丝细脉,黑睛于显微镜下或见细小星翳。

[诊断依据]

一、干涩不爽,怕见强光,不耐久视。

二、白睛不红不肿或见赤脉隐隐,或黑睛有细小星点。

三、眵多色白或无眵。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一)邪热留恋

[主证]常见于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以致白睛遗留少许赤丝细脉,迟迟不退,睑内亦轻度红赤,可有少量眼眵及畏光流泪,干涩不爽等。

[证候分析]因热邪伤阴,余邪未尽,肺脾两经伏热,故隐隐可见白睛及睑内有赤丝细脉,迟迟不退,畏光流泪,眼眵不多。邪热阻络,血气不通,津液失布,故目千涩不爽。

[治法]清热利肺。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二)肺阴不足

[主证]眼干涩不爽,泪少,视久容易疲劳,甚至视物不清,白睛如常或稍有赤脉,黑睛可有细点星翳,病势迁延难愈。全身症可见于咳少痰、咽干便秘,偶有烦热,苔薄少津,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阴虚则干涩泪少,不耐久视,全身则有干咳少痰,咽干便秘,脉细等肺阴不足之候。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三)脾胃湿热

[主证]眼干涩隐痛,白睛淡赤,睑内可有粟粒样小泡,眦帷有白色泡沫样眼眵,胞睑有重坠之感,病程持久而难愈,全身症可见口粘或口臭、便秘、溲赤而短,苔黄腻。脉濡数等。

[证候分析]湿邪阻遏,清气不升,目失濡养,故白睛干涩隐痛。湿热郁于胞睑,则胞睑重坠,睑内可生粟疮。湿热上蒸还可引起白睛淡赤或目眦生眵。口粘口臭,便秘不爽,溲赤而短,舌苔黄腻等皆湿热内阻,浊气不降所致,脉濡数亦为湿热之征。

[治法]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方药]三仁汤加减。

(四)肝肾亏损,阴血不足

[主证]眼干涩畏光,双目频眨,视物欠佳,白睛隐隐淡红,久视则诸症加重。全身可兼见口干少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寐多梦。舌红苔薄,脉细等。

[证候分析]肝肾亏损,阴血不足,目失所养,故觉眼干涩而频频眨目,且视物不清。阴亏虚火上蒸,故怕日羞明,白睛隐红。阴血亏耗,故口干舌红少津。肝肾亏虚,脑及骨骼失养,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血不足以安魂,故夜寐多梦。舌红苔薄,脉细,皆肝肾亏损,阴血不足之象。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二、外治

西医之人工泪液点眼。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及外界不良刺激等。



- END -


眼科医生许琦彬
一名平凡的眼科医生:传递眼科科普知识,记录眼科从医岁月,感悟人生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