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acute macular neuroretinopathy,AMN)是临床较少见的眼底病变,1975年由Bos和Deutman首先描述。多见于年轻生育期女性,单眼或双眼急性发病,也可表现有数日或数周症状进行性加重。
目前对AMN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有报道提出可能与炎症或血管病变相关。炎症学说基于年轻女性多发,患病者有先行病毒性疾病或药物变态反应的情况;血管病因学可能性的提出是基于AMN多继发于低灌注,肾上腺素的刺激,或急性眼静脉压力的升高。相关因素包括口服避孕药物、病毒感染、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外伤等,其他如过度饮用咖啡因或静脉应用造影剂,低血压性休克、分娩后、白血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脏疾病等也有报道。患者往往同时具备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罹患因素。
主要症状为患眼骤然出现1个或多个暗点或黑影,视力正常或轻度下降。眼底病变表现为黄斑区有一个边界清晰的平坦楔形暗红褐色病灶,其尖端指向中心凹区,或病变区多个病灶呈花瓣状围绕中心凹区排列;也有部分病例黄斑区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改变。病灶的颜色因眼底色素含量不同还可呈暗红色、棕色或紫色。Amsler表或静态视野计检查可发现相应于眼底病变区视野内有一个或多个旁中心暗点。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仅少数患眼视网膜病灶处呈现淡的弱荧光。
本病由于眼底改变不典型或不明显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能够清楚判断AMN视网膜病变的位置程度,成为AMN诊断的可靠工具。
OCT可见外核层和外丛状层的高反射表现
AMN病因不明,治疗也无统一标准,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物能否改变病程也未证实。同时,文献提示本病可自发完全缓解,也可造成永久性视力下降。对本病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向患者合理解释预后,避免误诊所造成的过度治疗以及过度治疗所产生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