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 是眼科医生诊断眼底疾病常用的、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利用荧光素钠做为造影剂,经肘静脉快速注入,当荧光素钠随血流进入眼底血管时,通过专用的检查设备可以观察到眼底血管的微细结构和变化,对许多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选择、预后推断都具有很大帮助。
1.眼底血管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血管阻塞性疾病、视网膜血管炎;
2.色素上皮层相关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干性老年黄斑变性、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3.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
4.感染性疾病:急性葡萄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等;
5.黄斑:老年性黄斑病变、中心性浆液视网膜病变、各种病因的黄斑水肿。
1.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
2.对造影剂有过敏史者;
3.眼部屈光间质明显混浊、影响眼底检查者;
4.青光眼患者;
5.孕妇。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严重的过敏史,有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2.耐心向家属及患者讲清检查的目的、方法、检查期间的配合要点及可能出现的反应,让患者熟悉检查室内的环境,向患者介绍造影有关注意事项,了解操作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3.常规眼部检查,明确屈光间质无明显混浊,眼压正常,适合散瞳;
4.造影前半小时双眼滴散瞳眼药水3-4次,等待至瞳孔直径散大达8mm;
5.荧光素钠过敏试验。
1.详细询问病史以排除肝炎和肾炎,必要时检查肝肾功能及小便常规;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损害及孕妇禁用;
2.询问有无过敏史,哮喘史或其他过敏性疾病,有过敏史者注射时应慎重;
3.测量血压,血压高者,降至160/100mmhg以下后检查;年龄在40岁以上或疑有心脏病者应作心电图检查;
4.随机血糖>15mmol/L的患者,待降至正常后检查;
5.询问患者检查者是否有青光眼病史,常规测量眼压,眼压正常者方可散瞳,以避免过敏症状、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青光眼、高眼压等。
6.造影前半小时测眼压后充分扩瞳,充分散瞳,以短效散瞳剂滴眼,使瞳孔散大至7~8 mm;若因虹膜粘连瞳孔扩不开者不宜做此项检查。散瞳前告知病人瞳孔散大后视物会模糊、畏光,需要约6~8小时才能恢复正常。
1.注射荧光素钠:经过敏试验患者无不适,经由肘静脉在4s~5s 内快速推入20%荧光素钠3ml。
2.拍摄:快速注入荧光素钠后,根据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拍摄到需要的眼底图像。
1.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荧光素钠过敏反应,造影室内应备有下述2点物品,一旦需要,可立即取用。
2.血压计、听诊器、氧气筒、复苏器、口腔通气道、静脉输液器及供静脉用液。
3.急救用药如肾上腺素、抗组织胺药、氨茶碱、阿拉明、氢化可的松等针剂。
1.检查结束后6~12小时内皮肤、球结膜发黄,24~36小时内尿液呈橘黄色或黄绿色,是排出的造影剂,不需要惊慌,建议多饮水,以助于造影剂排出。
2.注射部位可能出现水肿、疼痛、充血等,一般数天内会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