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影近年正经历一场艺术与商业的双重试炼。一方面,《秘密会议》(Conclave)、《埃米利亚·佩雷斯》(Emilia Perez)和《某种物质》(The Substance)等佳作频获好评,在艺术电影领域大放异彩;另一方面,影片票房表现远未跟上观众对作品的赞誉,商业成绩黯然失色。左至右:《埃米利亚·佩雷斯》《某种物质》《秘密会议》海报
艺术层面,欧洲电影无疑是今年的大赢家,佳作频出——雅克·奥迪亚德(Jacques Audiard)执导的音乐剧《埃米利亚·佩雷斯》,爱德华·伯杰(Edward Berger)执导的惊悚片《秘密会议》,科拉莉·法尔热(Coralie Fargeat)执导的恐怖片《某种物质》,史蒂夫·麦奎恩(Steve McQueen)执导的二战剧情片《闪电战》(Blitz),蒂姆·费尔鲍姆(Tim Fehlbaum)执导的历史惊悚片《9月5日》(September 5),以及巴勃罗·阿尔莫多瓦(Pablo Almodovar)执导的剧情片《隔壁房间》(The Room Next Door),这些欧洲电影在今年年底的颁奖季角逐中占据重要地位,都是颇具竞争力的奖项候选片。然而,这些作品在商业层面的表现却大相径庭。近日,欧洲视听观察研究机构(EAO)发布年度报告,显示欧洲电影的全球票房表现并不乐观。据EAO统计,2023年欧洲电影仅占全球票房收入的6%,而美国电影占比56%,中国电影占比26%。得益于动漫产业在全球的普及,日本位居第四,其电影占全球票房收入的5%。(编者注:EAO报告统计基数为影院观影人数,而非总票房收入,以便更好地反映汇率波动和不同国家票价的差异。)2023年进入影院观看欧洲电影的全球观影人次为2.39亿,较2022年略有增长(2.7%),但仍比2014年至2019年新冠疫情前年均3.67亿的观影人次,降低约35%。与此同时,欧洲电影曾经的两大海外市场——美国和中国的观影人次也在急剧下降。EAO的报告显示,2015年,欧洲电影在美国的观影人次超过3300万,以奥利维尔·梅加顿执导的动作片《飓风营救3》(约980万人次)和保罗·金执导的喜剧片《帕丁顿熊》(约810万人次)等欧洲电影为代表。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降至480万。在中国市场,欧洲电影的热度于2017年达到顶峰,当时有近3500万中国影迷购票观看欧洲电影。其中,吕克·贝松执导的科幻片《星际特工:千星之城》(Vale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吸引1130万观影人次;《帕丁顿熊2》(Paddington 2)赢得630万观影人次,位居第二。然而,2023年欧洲电影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大不如前,仅售出约130万张电影票。大片匮乏是欧洲电影市场急剧收缩的原因之一(编者注:EAO定义的欧洲大片指售票超过100万张的影片)。EAO在一份报告中称,“欧洲大片濒临灭绝,与新冠疫情前相比,售票总数超过100万的电影总量下降43%。与此同时,欧洲电影的产量却并未下降。”EAO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共有3349部欧洲电影上映,同比增长7.8%。欧洲电影实际上占据全球上映影片总数一半以上(52%)。这主要得益于欧洲各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措施支持。欧洲电影学院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沃特·克诺尔(Matthijs Wouter Knol)认为,欧洲电影市场面临十字路口。欧洲各国电影发行结构松散——电影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上映时间不同,且由不同发行商以不同市场策略发行,这已不再适应无国界的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说服发行商打破原有发行惯例,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日新月异,媒体形式、电影宣发手段和观众期望,都在迅速变化。”《坠落的审判》海报
克诺尔还强调,最近两年,一些跨欧洲合作发行的独立电影,像鲁本·奥斯特伦德(Ruben Ostlund)执导的《悲伤三角》(The Triangle of Sadness),全球观影人次约300万;还有茹斯汀·特里叶(Justine Triet)执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坠落的审判》(Anatomy of a Fall),全球观影人次为240万。这些成功案例证明,跨境合作是未来发展趋势。他说:“看看欧洲电影呈现的内容,看看这些电影的片名、制作团队,以及这些电影探讨的故事和主题,你会发现,我们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具原创性,也最具吸引力的电影作品。但如果想让更多观众看到欧洲电影,我们就不能继续沿用当下发行方式,不能再耗费一整年时间,在不同地区、以不同方式、用不同语言来推广同一部电影。这个行业已经不再这样运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