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场装备战损评估模式有这些变化

科技   2024-11-06 11:48   北京  


快速、准确的“装备战场损伤评估”是对装备实施精确保障的重要前提,是实施装备战场抢修的基础。如果战损评估不及时、不准确,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丧失装备重返战斗的机会,进而贻误战机。当前,世界正处于智能革命的快速发展阶段,人类社会正从“互联网+”时代迈入“智能+”时代。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装备战场损伤评估模式正在嬗变。



远程感知,精确定位。传统的装备战场损伤评估,由保障人员基于指令进行现地实装检测评估,具有一定滞后性。智能化作战中的装备战场损伤评估,依托战场态势感知系统、装备内嵌传感器、卫星定位系统和指挥信息系统,构建损伤装备与评估系统之间的高速通道,做到装备发生损伤即被发现。充分利用任务规划平台,还能够及时提供保障力量的位置信息和工作状态,支持对保障力量的远程调动,对受损装备展开及时的抢救抢修。根据嵌入装备的传感器和智能损伤检测设备,可以智能感知装备的损伤信息,有效缩短评估时间,提高战场抢救抢修的时效性。

智能分析,辅助决策。传统的装备战场损伤评估,由评估人员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智能化作战中,装备战场损伤评估将依靠人机互补的方式进行智能评估。相比于人类,机器在储存、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优势,采取人机互补的方式对复杂的装备战场损伤信息进行处理,能实现智能化的战损信息收集、归类和分发。依靠海量的装备信息数据库,利用智能算法对装备历史损伤信息进行调取,自动组合形成该装备的全寿命管理信息报告。利用强大的物联网,可对战场维修资源信息进行调取,匹配最佳的保障方案。   
在辅助决策方面,立足于庞大的装备战损专业知识库,融合现代人工智能和基于算法推理、案例推理、规则推理等理论与技术,开发装备智能战损评估专家系统,将人智与机智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装备战损评估的精确性。运用战损装备数据采集终端、数据分析系统、辅助评估系统,实现装备战损信息精确化采集、定量化分析和科学化决策,改变过去基于感官检测、经验判断等模糊评估,逐步推进战损评估由经验定性评估向辅助定量评估转变,为战场抢救抢修提供精确的信息支撑。

功能集成,灵活便携。智能化作战中,高效的装备战场损伤评估需要依赖灵活便携、功能集中的战损检测与评估设备。设备集成数据采集、信息传输与分析等功能,有效缩短战损评估时间。智能战损检测与评估设备由云服务器、装备数据采集终端,在线检测设备、便携式评估终端组成,能够实现战损数据在线采集,损伤在线检测、损伤智能分析、可视化分析等功能。便携式评估设备小巧灵活,便于评估人员和抢修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下携带使用,能够对评估和抢修信息快速登记,生成并共享电子化抢修记录和维修情况报告,实现装备战损评估与修复全过程电子化、透明化。在便携式检测评估设备的帮助下,提高了装备战损评估的机动性和适应性。
精准预测,全程评估。当前,针对装备战场损伤研究的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为装备战场损伤评估由事后评估向预测评估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计算机装备战损仿真系统,对装备战场损伤进行仿真研究,掌握装备战场损伤规律。在战前可以根据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对装备战损情况进行预测,通过预测优化装备保障需求预测和保障资源配置,实现装备保障效益最大化。智能化作战条件下,立足于对装备战场损伤的历史信息、战前预测和事后评估数据,利用智能装备战损评估系统、智能任务规划系统、资源优化调配系统,在战场抢修过程中,实时分析战场环境、资源消耗、装备修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实现对装备战损从预测到完成抢修的全程评估,对装备进行全程保障。 

智能化战争条件下,各种高新技术武器投入战场,装备战场损伤日趋复杂,对装备战场损伤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装备战损评估智能化建设,对快速组织装备战场抢救抢修,迅速恢复装备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白承森、叶培思、黄湘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关注光明军事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 jsb@gmw.cn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是中国科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是由我国从事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领域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学术性、全国性社团组织。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