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来空战将呈现“智能、无人、自主、分布、协同”等新特征,在体系和网络支持下,长时慢速滞空和快速火力打击灵活组合,呈现机弹一体深度融合的趋势,因此现有的打击链路和火力运用将发生重大变革。本文介绍了美国机弹一体技术发展概况,提出机弹一体火力重构概念,并在远程拒止、中距交战、主动防护、制空巡飞等典型场景下,描述机弹一体形态在“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各环节中衍生出的新型运用方式,最后给出了机弹一体融合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 未来空战;机弹一体;OODA环;火力运用
0 引言
空中优势是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空中平台和机载武器始终得到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空战将呈现“智能、无人、自主、分布、协同”的新特征,飞机与机载武器在体系和网络的支持下,任务构型和使用模式更灵活,长时滞空和火力打击相互渗透、重构组合,呈现机弹一体化深度融合的趋势,将大幅提升空中平台的打击效能,变革现有打击链路和火力的运用方式。
本文从“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环作战理论出发,分析机弹一体火力形态的适用场景和新质能力,提出机弹一体化技术特征、演进方法和运用模式,支撑未来空战打击链路向“扩展适用空域、缩短循环时间”的方向演进。
1 美军机弹一体相关技术发展情况
美军尚未直接提出机弹一体作战概念,但近年来开展的预研项目中,有诸多类似理念的体现。下面介绍近年来美国提出的几个典型项目。
1.1 “SoSITE”(体系集成技术和试验)项目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于2015年3月公布了“SoSITE”项目(图1)。该项目通过创新的体系架构保持空中优势,体系架构中包括飞机、武器、传感器和任务载荷,空战能力分布于大量的、可互操作的有人和无人平台上[1-3]。大型、昂贵、多功能有人战机的各类功能被分解到大量低成本无人机上,并构建协同作战体系[4-6]。高性能有人机承担关键的指挥控制任务,低成本无人机承担主战任务,以较低成本实现更强的作战能力,形成不对称优势。
图1 体系集成技术和试验(SoSITE)项目组合架构
Fig.1 System of system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experimentation (SoSITE) project architecture
在以往的作战模式下,需要派出3架有人机执行任务,每架飞机都具备电子攻击、雷达探测和成像监视能力,同时挂载杀伤性武器,它们均与空中指控系统通信,并受其控制。然而在“SoSITE”作战模式中,仅需一架有人机和数架无人机,空中指控系统指挥有人机,有人机指挥无人机,电子干扰、雷达探测和成像监视等任务及杀伤性武器由无人机平台实现和发射,大幅降低了作战成本[7-12]。
该项目通过将杀伤性武器等任务载荷与无人机进行一体化融合设计,打破传统机弹任务分工,体现机弹一体集成思想,提升传统机载武器效能,显著扩大作战范围,同时强化有人机战场生存能力。
1.2 “Flying Missile Rail”(飞行导弹挂架)项目
2017年9月,DARPA公布了“飞行导弹挂架”项目,开展可外挂并发射AIM-120导弹的低成本 “飞行导弹挂架”无人机设计技术研究。该项目以可飞行的导弹挂架为设计目标,由F-16、F/A-18等三代机搭载和控制并可发射机载武器。
根据DARPA公布的概念图像(图2),该无人机设计高度简化,外形类似“曲柄风筝”,采用背负式进气道,主机翼可折叠或伸缩,机身下外伸出2个导弹挂架。
图2 “飞行导弹挂架”无人机概念图
Fig.2 Concept map of “Flying Missile Rack” UAV
“飞行导弹挂架”既可作为普通挂架使用,自身不发射出去,战斗机通过其发射武器弹药,又可作为无人僚机使用,由战斗机发射,执行巡航飞行和空中打击任务。
该无人机可挂载2枚AIM-120空空导弹,并可扩展挂载小直径炸弹或特定载荷吊舱;具备以马赫数为0.9的速度飞行20 min的能力;作为无人僚机时发射后不回收,作为普通挂架则可重复使用;任务系统主要配装小型无线电通信装置,满足Link-16等军用数据链的使用需求。
“飞行导弹挂架”概念主要聚焦制空作战,不仅可以提升美军三代机作战距离,还可作为无人僚机加入近距空战,形成新型协同制空作战模式,重构机弹一体发射打击样式。
1.3 “LongShot”(远射)项目
2021年2月,美国DARPA启动了“远射”无人机项目的设计工作,聚焦在高风险、高烈度战场上有效打击对手,同时保证己方高价值平台的安全。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型空射无人机,可携带并发射多型空空武器[13]。“飞行导弹挂架”项目公布后并无更多消息,而“远射”项目被认为是由前者演化而来的,区别是“远射”无人机采用隐身设计,并强调内埋中近程导弹。2023年9月,美国通用原子公司获得“远射”项目飞行测试阶段合同,并于2023年12月开启飞行测试。
图3 “远射”无人机概念设计图
Fig.3 Concept design of “Long Shot” UAV
通用原子公司的“远射”无人机采用小鸭翼、倒V双尾翼布局(图3),使用背负式进气道降低雷达信号特征,动力装置为涡喷发动机;后掠主翼为可弹出设计,可进一步缩小挂载空间;内部可装载两枚空空导弹。
“远射”项目扩展了导弹的作战方式,该武器系统可由战斗机和轰炸机挂载,通过多模式推进显著扩大导弹交战范围,同时能够让导弹在更接近目标处发射,从而压缩对手的反应时间,并可增加导弹的末端能量和杀伤概率[14-15]。
在OODA中的行动环节,该项目在载机与导弹之间引入无人平台,体现了机弹一体的典型形态特征,发射平台打击范围显著扩大,作战效能大幅提高;同时,载机可在防区外发射,能够有效降低战机的受击风险。
1.4 小结
从美军相关项目的信息来看,美军基本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为应对未来的作战需求开展研究,如“SoSITE”项目着重研究分布式作战能力;“飞行导弹挂架”项目着重研究基于现有武器的低成本作战无人机设计技术;“远射”项目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可能会颠覆现有的空战模式,通过多模式推进技术大幅提高导弹的作战范围和击杀概率。
“SoSITE”“飞行导弹挂架”及“远射”等项目均以增强OODA各环节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机弹一体、智能融合的技术优势,使空战火力系统的鲁棒性、多任务能力及低成本等特征得到极大增强。可以预见,机弹一体深度融合将推动空战模式向体系化、信息化、精确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 机弹一体火力重构
目前,空战样式正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演进(图4)。从火力使用的角度看,随着多域传感、作战云、分布式协同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空战将是以信息网络为中心的体系化火力运用。机械化战争“以平台为中心”,强调单体能力的强大集成,火力打击独立、自成一体;信息化战争“以网络为中心”,打击链各环节分工明确,传递信息的网络成为火力发挥的重要元素[16];未来还将朝向“以决策为中心”的模式演进(美军提出“马赛克战”和“决策中心战”等作战概念),进一步降低传统火力对发射平台本身的束缚和依赖,机弹一体将是体系化作战下实现火力重构的重要途径。
图4 空战样式发展方向
Fig.4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aerial combat styles
2.1 机弹一体理念
机弹一体是在OODA环和打击全链路上,打破载机、导弹传统分工局面,充分发挥机弹融合能力优势,通过载机平台(感知、决策能力)与导弹火力(感知、射程等打击能力)之间联合优化设计和多样化组合运用,实现更广的任务包线,实现“1+12”的作战效果(图5)。
图5 载机与导弹组合OODA环
Fig.5 The OODA loop of aircraft-missile combination
机弹一体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全空域速度可变,例如,将现有空空导弹主动段的“短时快速”与巡飞器的“长时慢速”特点相结合。使用时,以巡飞构型作为助推投送平台长时滞空搜索目标,在探测器发现并截获目标后,巡飞器发射空空导弹直接进入末制导模式,敌方无法通过我方载机火控雷达的锁定及照射进行规避判断,极大提高了对敌方的威胁程度;同时在转入末制导前也可持续处于目标搜索及空空导弹待发状态,大幅延长了对敌机的威胁时间。巡飞器可在发射后长时间处于高亚声速巡航状态,并充分利用第三方提供的态势信息慢速巡飞搜索并压制敌机,可有效降低甚至脱离对载机高精度制导信息的依赖;还可通过集成多枚不同探测制导体制的空空导弹,同时对目标进行搜索探测,尽可能提高探测距离;另外,多枚异构制导体制的空空导弹协同攻击,可提高截获及杀伤概率,有效降低目标干扰和诱骗。
2.2 “观察”(Observe)环节
在观察环节,通过构建机弹互联网以及机弹多种传感器多维探测信息的侦测和融合,实现信息感知在时间上提前、空间上扩展。
单独依靠载机探测,随着距离变远,位置分辨率变差,精度链闭合越困难。通过集成多枚采用异构制导体制的空空导弹,同时对目标进行搜索探测,再融合载机探测信息实现机弹一体信息融合,可大幅提升远距离探测位置分辨率,支撑远距离作战信息链路闭合。
2.3 “判断”(Orient)环节
判断环节中,集成载机及异构制导体制空空导弹对目标的实时探测信息,可以对威胁源目标的位置进行更精确的识别;采用智能算法对提取出的目标特征进行关联、融合,再与目标数据库里的对象进行综合比对,可实现对目标属性、威胁等级以及行为更快速的研判,为决策提供更精准可信的依据[17-18],如图6、图7所示。
图6 威胁属性识别
Fig.6 Threat attribute identification
图7 目标识别算法流程
Fig.7 Target recognition algorithm process
2.4 “决策”(Decide)环节
在决策环节,构建典型作战任务与作战模式下机弹协同决策机制,通过协同作战中机弹功能优化分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弹的决策能力,提高整个系统指挥决策的快速性、实时性及精准度。例如,针对远程拒止作战,美军认为我军可能通过预警机或歼-20进行探测制导实现链路闭合,但在强对抗环境下,更可能需要充分发挥导弹的决策能力,通过多弹协同自主决策的攻击方式实现链路闭合。
2.5 “行动”(Act)环节
行动环节中,通过机弹协同制导、协同机动、协同抗干扰等途径,创新作战样式,提升机载武器系统战术使用的灵活性,提高机载武器攻击精准度与抗干扰能力;通过载机平台深度参与行动环节,简化部分弹上分系统,降低导弹研制生产和使用成本。如美军利用F-16战斗机发射AGR-20A制导火箭弹拦截巡航导弹(图8),将亚声速巡航导弹拦截成本降低到10万元量级(AGR-20A 单价2.5万美元)。
图8 美F-16战机发射AGR-20A拦截巡航导弹靶弹
Fig.8 U.S. F-16 launches AGR-20A to intercept a cruise missile target
3 机弹一体火力运用
基于机弹一体的设计和运用理念,通过功能分配、转移与融合,发挥载机、导弹及新式平台的能力优势,并衍生类似“远射”的无人机弹一体制空的新型空中交战样式,可大幅丰富战术战法选择,提高执行远程拒止、中距交战、主动防护和制空巡飞等急难险重任务的空中作战效能。
3.1 远程拒止
针对远程/超远程威胁目标难以探测的问题,通过云端多源信息实时共享,将探测到的信息融合成火控级的目标航迹。
载机通过多源信息融合进行初始定位;导弹发射后,多枚导弹自主组网,通过弹间协同、探测信息共享与融合进行二次定位,在飞行过程中进行自主决策、目标分配与协同弹道在线规划,形成“围猎式”攻击,实现对单目标和编队目标高概率杀伤[19-20],如图9所示。
图9 “远程空域拒止”OODA环
Fig.9 The OODA loop of“long-range air denial”
机弹一体能力需求如下。
机:① 战场资源整合管控,战场态势实时共享和决策支持;② 实现地域、空域、时间域分散的各有源、无源传感器协同探测及信息融合。
弹:① 弹群任务规划;② 弹间组网;③ 自主决策与目标分配;④ 多弹协同探测与信息融合。
机弹协同:① 机弹联合被动探测定位;② 快速可靠信息传输。
3.2 中距交战
针对高动态、强不确定性的多方向来袭威胁,机弹一体可实现全向防御和攻击。
载机融合探测信息,根据敌我当前态势,综合载机与导弹能力模型进行联合火控解算;导弹发射后,依托平台全向探测,实现导弹全向攻击精度链闭环,同时多弹攻击过程中,进行实时目标分配和攻击策略解算,通过高带宽数据链实现导弹终端与载机节点的精准协同(图10)。
图10 “中远距空中交战”OODA环
Fig.10 The OODA loop of “Medium-to-long range air combat”
机弹一体能力需求如下。
机:① 战场态势级探测;② 快速火控解算,体系层面实现战场资源动态高效管控。
弹:① 大机动能力;② 高速、实时、分布式信息处理与共享。
机弹协同:① 机弹协同探测;② 低时延、高带宽数据链;③ 以载机和导弹为体系节点终端的空战云架构。
3.3 主动防护
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导弹武器对高速弱小目标探测能力弱,主动拦截难度大,综合防御效能不高。为此,需要结合主动防御任务的特点,在机弹协同作战运用方面寻找新的策略途径。
(1) 载机或护航机对来袭弹进行远距快速预警和探测定位(图11)。
图11 预警探测OODA环
Fig.11 The OODA loop of warning and detection
(2) 载机射前快速决策,基于载机-来袭弹-拦截弹的三体运动规律设计三体博弈策略,综合当前来袭态势、平台逃逸能量、拦截弹能力,计算不同逃逸选择、不同拦截策略下的三体博弈成功率,自动选择并实施载机逃逸机动序列、拦截弹发射序列[21-23],如图12所示。
图12 三体博弈OODA环
Fig.12 The OODA loop of three body game
(3) 快速发射多枚拦截弹后,未来空战中载机可为拦截弹群提供全程全向制导,降低弹上探测压力并有助于小型化高密度挂载(图13)。
图13 载机全程制导OODA环
Fig.13 The OODA loop of full process guidance
(4) 根据目标机动情况,机弹进行射后的联合动态调整,拦截弹/弹群的拦截与载机的逃逸实施协同机动(图14)。载机提前发射拦截弹/弹群,通过设计的三体博弈策略,拦截弹/弹群在来袭弹的进攻路线提前拦截,同时载机通过机动尽可能地规避进攻,把载机的逃逸作为拦截的一个引诱环节,提升综合防御效能。
图14 协同机动OODA环
Fig.14 The OODA loop of collaborative maneuver
机弹一体能力需求如下。
机:① 全程全向精准感知探测制导;② 配备不破坏隐身的发射方式;③ 大型高价值空中平台可由护航机提供预警探测制导信息。
弹:① 小型化高密度;② 适应新型发射等方式;③ 大机动高敏捷弹体。
机弹协同:① 高密度快速发射;② 简化武器电气连接以实现高密度挂载、发射;③ 机弹协同机动提高拦截和生存概率。
拦截弹为实现多拦一,必须“小而强”。机弹博弈机动是此任务中机弹一体的核心思想。
3.4 制空巡飞
机弹在形态、能力特征上高度融合,实现巡打一体的自主作战能力。
载机根据战场态势判断巡飞器发射时机,发射后即可脱离威胁区域;巡飞器发射后,根据态势信息前往风险区域,利用多枚内埋载弹的导引头进行雷达红外复合探测,实现探察和区域监视,同时可伺机发起突然攻击;导引头截获目标后,巡飞器发射导弹进行协同快速打击(图15)。
图15 “机弹一体制空巡飞”OODA环
Fig.15 The OODA loop of “aircraft-missile integration air patrol”
从平台角度而言,巡飞器即是缩小化的载机,从能力而言,巡飞器更多依靠内置导弹的能力。
机弹一体能力需求如下。
(1) 结构外形一体,如导弹与巡飞器耦合设计,小型化、集成化。
(2) 飞行控制一体,如内置的一型空空导弹作为主控弹控制巡飞器飞行。
(3) 探测感知一体,如采用一套探测感知系统。
(4) 固液动力一体,如兼有涡喷与固体火箭动力,实现导弹变速攻击。
此模式参考了前文介绍的美军“远射”项目,在结构外形、飞行控制、探测感知、动力系统等方面具备机弹高度一体的特征,实现了广域联合探测与监控、多模式联合攻击的作战能力。
4 火力要素发展展望
机弹一体在多个任务中都能显著拓展任务包线,提高作战效能。当前,空战平台、导弹武器正迈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仅仅依靠单体能力的强大,往往成本代价会更高,同时也不利于发挥体系化的效能。而机弹一体是在体系化作战的要求下,从射前到射后高度融合的一体化火力控制单元,在多个任务中都能显著拓展任务包线,提高作战效能。为实现机弹一体的设计、研制和作战运用,主要从技术维度对机弹一体发展做几点展望。
4.1 “观察”:建设空天一体机弹互联网
在机弹编队协同作战环境下,为应对各种频谱战的威胁,要充分利用导弹导引头探测精度高、空天平台探测范围广的优点,通过标准化接口、协议和服务创建空天一体机弹互联网,使载机、导弹与多源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协同探测,提高位置分辨率,进而提高战场透明度,需开展机弹组网信息共享融合、分布式协同探测、多源信息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
4.2 “判断”:建设机弹融合战场认知系统
未来,复杂空战场的态势无法直接表现出来,存在多种分支、多种选择、多种可能结果。为避免被复杂战场环境迷惑,应创建机弹融合战场认知系统,在复杂系统体系工程方法论的支撑下形成对群体智能协作能力和对各作战单元相互作用深层次的理解,实现机弹互联互通、协同判断,准确识别目标、判断战场态势,需开展态势理解、机弹组网信息共享融合、智能目标识别等关键技术研究。
4.3 “决策”:建设机弹协同决策框架
为快速闭合OODA作战链路,应基于任务规划综合考虑战场所有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多任务之间的协调调度,创建机弹协同决策框架,并通过大规模快速运算快速形成决策方向,需开展智能辅助决策、协同任务规划等关键技术研究。
4.4 “行动”:建设“新平台+弹”新组合
为实现作战能力的跃升,应创建“新平台+弹”新组合,在体系支撑下,实现打击链路快速闭合。导弹需适应大过载、大攻角、高速等更严酷的机弹分离环境以及高密度新型挂载方式,应开展机弹编队自主作战和协同控制、机弹分离参数智能柔性输出、自适应弹射等技术研究。
4.5 创建机弹联合作战仿真平台与一体化论证设计模式
应联合论证与设计机、弹两大平台在未来复杂空战场的协同作战模式,创建机弹联合作战仿真平台,在联合仿真方面相互匹配、开放,打破机、弹间的鸿沟,以联合对抗为指导,大力构建基于多传感器、多平台、多任务的作战体系模型,融合机、弹两大平台的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作战效能。应采取先进载机平台-新型导弹联合论证、火控系统联合设计等措施,打破传统设计方式,实现机、弹两大复杂系统的良性迭代与相互促进,创新实践新型机载武器系统论证与设计方法。
5 结束语
在大国竞争时代,军事创新推动着装备形态的不断演变。继导弹上机之后,机弹一体将通过平台与导弹的一体化设计、研制与战场使用,打造紧密协作的空战双核,加快火力控制各要素间的循环与融合。火力设计理念和运用方式的变革,也将促成战术战法革新,推动体系化、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形态走向深入。
本文来源:空天防御在线
参考文献
本文发表于《空天防御》2024年第4期,作者:李晓冬, 朱玉虎, 金鹏飞, 孔晓俊, 吴昕芸。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至期刊网站下载全文。
作者简介
李晓冬(1976—),男,硕士,研究员。
引用格式
李晓冬, 朱玉虎, 金鹏飞, 等. 面向机弹一体的未来空战火力运用思考[J]. 空天防御, 2024, 7(4): 59-66.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会员申请 请在公众号内回复“个人会员”或“单位会员
欢迎关注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媒体矩阵
CICC官方抖音
CICC头条号
CICC微博号
CICC官方网站
CICC官方微信公众号
《指挥与控制学报》官网
国际无人系统大会官网
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官网
全国兵棋推演大赛
全国空中智能博弈大赛
搜狐号
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