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211女大学生,带弟弟逃离原生家庭:他们的故事看哭无数人...

教育   2024-12-03 16:16   江西  



精读妈说真正的爱,除了衣食住行的周全,还包括人性黑白的展示、社会是非的讲述、因果善恶的敬畏,是陪伴我们的孩子穿越迷雾和虚妄、习得清醒与沉实的守望。

 


作者:豆胖,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经授权发布

出生在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怎么办?

心理学上给出一条最实用的建议:分离!

只有从物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彻底与原生家庭分离,才能治愈创伤、摆脱捆绑、打开局限,活出真正的自我。

即便最终改变不了什么,但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让自己内心更加平静的方法。

今天给大家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女孩,患上重度抑郁症,努力考上外地的大学,远离糟糕的原生家庭。
家暴的爸,生病的妈,年幼的弟弟,破碎的她...

宛宛(化名)一开始并不知道,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远嫁的母亲,在婚后精神失常;
父亲常年在家务农,性格阴晴不定,对凡事都漠不关心;
小自己两岁的弟弟少有人照料...
一家四口,仅靠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因为穷,父亲不舍得为别人多花一分钱。
小时候不懂事,宛宛也会像别的孩子那样,向父亲撒娇索要吃食和玩具。
每次被拒后,父亲都会批评教育一番:

“咱家的每一分钱,都是我汗掉地上摔八瓣儿才辛苦挣下的。不知道心疼着点儿花吗?”
“咱家这条件能和别人家比吗?你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在这样的“苦难”教育下,宛宛远比同龄孩子要体贴、懂事。
小小年纪,就主动收拾家务、照顾弟弟,还帮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清理脏污……

可即便是这样,也很难换来父亲的一个微笑或一句奖励。

甚至生病了,父亲也会为了省钱,不带她去医院。

宛宛记忆最深的,就是幼时有次高烧到39℃,快要失去意识了。
但父亲还是坚持让她多喝点儿热水,睡上一觉,病就好了。

最后,还是来看望姐弟俩的奶奶发现了生病的宛宛。
她承诺自己出全部的治疗费用,才被允许背着孙女去了医院。

从那一刻开始,宛宛清楚地知道:
在父亲的眼中,钱比自己重要;
但在奶奶眼中,自己比钱重要。
在年迈的奶奶身边,小小的宛宛和弟弟勺勺(化名),总算感受到了亲情带来的温暖与关爱。

到了入学年龄后,奶奶把宛宛送去读书,并教育她好好学习的意义:
只有豁出命去读书,才能靠着好成绩考上大学,走出这个小山村;才能学到本事,不被困在这个家里,能活得像个人!
宛宛不懂得,为什么读书是为了离开这个家。
但她清楚奶奶不会害她,所以把这些话牢牢地记在心间。

她一直保持班里前几名的成绩,收获了一张又一张奖状...
每次看到奶奶抚摸奖状时,满是皱纹的脸上展开的舒心笑容,宛宛都会快乐许久,觉得一切努力都有了意义。

可惜,这样的快乐,在宛宛10岁时,戛然而止。

奶奶因病去世。

姐弟俩再次回到父亲身边。

不仅要饥一顿饱一顿,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和闲散的农活儿,还要承受父亲喜怒不定下的拳脚相向。

即便这样,宛宛也没忘记奶奶的叮嘱,每天在做家务的忙碌中,抽空学习知识。
她保持着优异的成绩,期待未来能像奶奶说的那样,靠读书改变命运。

上初中后,因为离家远,宛宛要在学校吃午餐。
但父亲不想掏每周近50元的餐费。

为了实现自己的求学梦,她硬着头皮说服父亲,用“打欠条”的方式先从父亲处借款。

父亲勉强答应,却在之后的3年里,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在该给餐费时,一次次拖欠。

每每这时,宛宛都会在同学吃饭时,借口不饿、要减肥,趁着教室没人,偷偷喝个水饱。

频繁往厕所奔跑的路上,宛宛无数次想起奶奶为自己规划的“读书改命”的鼓励,安慰自己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下去,才能实现梦想。

初中毕业后,父亲让宛宛辍学打工挣钱。

宛宛再次与父亲“谈判”,承诺会在假期、课余时间打工挣钱,挣的钱先交给家里一部分作为补贴,不算在借款之内。
父亲在拿到她假期打工挣到的第一笔钱后,终于松口同意了她的提议。
如愿读上了高中,宛宛在承受家庭和课业压力的同时,依旧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但她却也因此引来同学的嫉妒,遭到了长达半年的校园霸凌。

一次上课,同学又一次在她耳边咒骂。
一直敢怒不敢言的宛宛,再也忍不住了,拿出文具袋中的美工刀,狠狠地割向了自己的手臂。
她哭着质问霸凌自己的同学:
好,我现在就死,你满意了吗?
班主任急忙冲过来,带她去了医院,也因此知晓了宛宛被霸凌而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善良的班主任每天鼓励劝解宛宛,并带动其他老师一起关心她。
在老师们的爱护之心下,宛宛汲取到力量,开始了边治病边学习的拼搏之路。
高考后,宛宛如愿考上了一所211名校。

她申请了助学贷款,加上学校发的贫困生餐补费、奖学金和各种勤工俭学的工资,她已经能靠自己的努力,挣学费和生活费...
在大学里,宛宛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骄子”,看到了不一样的、独属于年轻人的热情与朝气。

这种友好而自由的氛围,使得宛宛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

她开始学着把自己当成“小孩”,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好奇、热情和勇气。
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配得上想要过的美好生活。

直到她能直面自己的情绪,不强求自己做那个乖巧、听话的女儿后,她才真正明白罗翔老师那句话的意义:

务必请你,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恢复元气的宛宛,在假期回家时,发现一直被自己忽视的弟弟也陷入了抑郁情绪中。

她让父亲带弟弟去医院看病。
被拒后,她便自己领着弟弟去看病拿药。
开学离家后,她仍不放心地每天给弟弟打视频电话,鼓励他、开解他。
但弟弟的状态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甚至因病情愈加严重,只能休学在家。

宛宛读大三时,弟弟撑不下去了,给她发来了一条求救消息。
看到消息的那一刻,宛宛心如刀绞。

辗转反侧了一夜,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带弟弟离开糟糕的生活环境,把他接到自己身边生活。
她想让弟弟和自己一样,与过去“分离”,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再次见到瘦骨嶙峋的弟弟,宛宛心疼得直掉眼泪。
和父亲谈好后,宛宛带着弟弟坐上火车,来到为他准备好的出租房内。

看到那张小小的折叠床和新的生活用品,弟弟才如释重负地确认,自己真的和姐姐在一起了。

之后的几天里,宛宛带弟弟去周边熟悉环境,带他吃好吃的,买新衣物……
看着弟弟由外而内地焕然一新,嘴角也渐渐挂满笑容,宛宛在心底轻声地对自己说:
以后,你就是我长大后养的第二个小孩了;
就算压力再大,我也一定会带你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这几年,批判“不好的原生家庭,影响子女的一生”的声音,从未停歇过。

似乎成年后,所有的人生不顺、事业受阻、情路坎坷……都能从原生家庭中找到原因。
客观地讲,一个人的性格、思维、行为模式确实是受原生家庭潜移默化地影响。
个人的命运如何,始终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就像,我们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能选择自己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就像,历经坎坷、仍能达成所愿的宛宛。

“点赞”+“在看”,希望宛宛和弟弟,未来一片光明与坦途...


▼想看更多优质文章,欢迎翻阅往期佳作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日子过反了

体操冠军拍“擦边视频”,一夜爆红:这真不是个好兆头

北大“韦神”换发型,登上热搜,网友炸了:谁会把女儿嫁给他

作者简介:豆胖,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婚姻与家庭》杂志出品,原标题《重度抑郁症姐姐考上大学自救,又带弟弟逃离原生家庭,他们的故事看哭无数人.......》,公众号:闲时花开(ID:xsha369);爸妈精读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商务合作联系山治(备注品牌),头条号@精读妈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今天,我选择曝光“富叔”的真面目

你若喜欢,为精读妈点个

爸妈精读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