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自知,自胜,自爱

文摘   2024-11-20 20:00   海南  

《道德经》告诫,人贵自知、自胜、自爱。
人活于世,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只有学会与自己相处,才能过好这一生。
自 知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不仅要始终保持探索外在世界的好奇心,还要怀有常常审视自我、不断认识自我的清醒自觉,才能做世事洞明的智者。
想要正确认识事物,有时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对自己有客观的判断,才能避免盲目行动、弄巧成拙。
有一句名言叫“最灵泛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说的是认识自己很难。
一方面,人不可能完全跳出自身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格局,从他者的角度审视自己。
另一方面,人们听到赞美褒扬之声容易,听到批评建议之声颇难。
有的即便听到了也总觉得有些刺耳,不愿深思自身的问题,也谈不上及时改正,再想听别人说真话、建真言就更难了。
认识自己确实不易,但只要有心就能做到。
想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既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和胸襟,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建议,也要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在纵向对比、横向比较中,看看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和毛病、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明己之长、知己之短,做到哪里有问题改哪里、哪里有短板补哪里。
保持自知绝不意味着自我设限,更不意味着拿自知之明作为向后退缩的挡箭牌。
在不断审视自我、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全面看待自我、理性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定位,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而不能发现薄弱环节就低头认输、沮丧气馁。
自知,既要善于认识自我,做到不骄不躁,也要始终保持一颗奋斗之心,在砥砺前行中绽放自己的精彩。
自 胜
《道德经》里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不过是更有力量;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人之患在于不自知,人之弱点在于难自胜。
只有善于改正不足、克制欲望,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逐渐得到提升,成为真正的强者。
自胜,重在改正自身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存在着缺点和不足。
对待这些缺点和不足,应多“反求诸己”,勤于反省、勇于改过。

自胜,难在破除心中之贼。

王阳明率兵赴江西、广东剿匪途中,写给自己学生的书信里说: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在王阳明看来,相较于身处明处、可以用武力解决的山中之贼,盘踞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各种欲望、非分之想,以及声、色、货、利等“心中贼”更难对付。

它们横行于方寸之间,违背天理、肆虐人情,时时刻刻都在和人们战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其所俘。
对此,需始终坚持自律自省,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克制欲望,扫尽心寇。
自胜,贵在挑战超越自我。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清人曾国藩在寄给家里的书信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
对于如何挑战自我、取得自胜,曾国藩进而举例:

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

类似于早起、庄敬、劳苦这样的事情,只要是正确的,即使自己不习惯、不情愿去做,也应强制自己去尝试、去突破、去“自讨苦吃”。

只有历经一次次的挑战、超越和吃苦,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自 爱
《道德经》有言:“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真正的聪明人,都有自知之明,并不刻意抬高自己。
一个人,先要学会自爱,而后才能爱人。
如果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么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人们常说:

我们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

爱自己,是最高级的生活态度。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怎样善待自己,就会怎样善待人生。
生命的尊严,来自于内在的丰盈,而不是欲望的满足。
只有观照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点个“在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点击下方关注我们、一起弘扬国学
若喜欢,点个哦 

国学文摘
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独特的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