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发言摘登
1月21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2025年工作。会上,绵阳市生态环境局作经验交流。以下为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开强的发言。
△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开强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上发言
2024年,绵阳市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写好强基固本、科学治污、联防联控“三水文章”,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连续8年、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2年达到100%,仙海湖获评四川省第二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以夯实制度保障为重点
写好“强基固本文章”
夯实法治保障,提请完成全省首部水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为守护一江碧水提供有力法律支撑。完善责任机制,编制责任清单细化25个部门、80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印发实施方案分解43项年度重点任务,推动治水任务明确化、责任清单化。建立补偿制度,修订完善《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累计筹集补偿资金4.08亿元,对上争取专项资金1.01亿元、同比增长87%,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118个,河湖生态品质不断提升。
以强化智能应用为支撑
写好“科技治污文章”
建成投运绵阳市水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建立“问题接件—调度交办—核实处置—情况反馈”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全年累计快速处置水质波动43次,1个国考断面水质较2023年同比提升1个类别、达到Ⅰ类。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组建巡查专班,利用卫星云图等科技手段加强枯水期水环境排查分析,2024年全市枯水期单月水质综合指数变化率全省第一,“三水共治”经验被《四川新闻联播》专题报道。联合国省相关技术单位共同成立绵阳市水生态调查专项工作组,连续三年选取30个点位开展水生态监测,针对重点流域水质波动、城区水体自净能力弱等问题提出科学管控措施20余条,推动城区水体水质由劣转良、涪江干流水质连续7年全部达优。
以推动流域共建为突破
写好“联防联控文章”
引领美丽涪江共建,成功举办川渝九地共建美丽涪江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研讨会,《共抓生态管控 川渝九地共建美丽涪江共商共建机制》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加强部门协同共治,向各地各部门发出工作预警、提示函38份,联合住建、水利等部门合力推进排污口整治等工作,提请市级河长巡河问河18次,出动350余人次开展联合行动,协调生态补水620万立方米。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市环委会议播放市级曝光片2次,有力推动部门工作落实。强化流域联动整治,深化小流域末端治理,分片区重点推进“三磷”整治等专项行动,城区51个水体、108个点位排查监测,全市无新增城市黑臭水体,顺利通过国家、省多轮专项核查、帮扶,连续两年一次过审主要水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审核。
下一步,绵阳市将坚持以涪江流域美丽河湖建设为引领,锚定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目标,统筹“三水”治理,切实守护一江碧水永续东流,努力为美丽四川建设贡献更多绵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