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巴山蜀水的守护者,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更是美丽四川的建设者。他们,就是四川生态环保铁军。他们,奋战在污染防治的前线,以无畏勇气捍卫蓝天白云、清水净土;活跃在脱贫攻坚的现场,用生态智慧为贫困地区铺就绿色发展之路;闪耀在技能大比武的赛场,凭精湛本领展示标兵能手的风采。“四川生态环境”推出“铁军风采”专栏,聚焦全省系统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展现他们坚守初心、服务奉献的担当精神和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铁军风采。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获奖个人。在辐射监测专项比武中,四川省代表队朱小铰、刘鑫、王茜,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永不言弃的精神,超越自我,分别斩获不同组别的二、三等奖,今天,一起来了解他们的铁军风采。
“感谢领导的坚定支持,同事的鼎力相助,还有教练组的悉心指导。”当听到获得个人二等奖的佳绩,朱小铰满怀感激。作为辐射应急监测的“老将”,多年来,他无数次穿梭于复杂多变的监测“战场”,精准应对地震及辐射事件的应急监测挑战,全力守牢生态环境安全。
2024年7月,朱小铰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参加全国大比武辐射应急监测组的两名精英选手之一。“此战比拼的是综合素质,放射性化学分析、能谱解析等都是必须攻克的难关。”尽管实践经验丰富,但他仍然每日最早抵达办公室,深夜更是灯火通明,与时间赛跑,与难题较劲。为弥补实验短板,朱小铰经常“缠着”同事请教方法原理,与试管、仪器为伴,反复推敲,不断试错,正是这份近乎痴迷的执着,让朱小铰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在大比武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在辐射环境监测的道路上,朱小铰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为提升放射性表面污染擦拭法测量的精准度,他和队友昼夜攻关,历经无数次推翻与重试,锤炼出最优方案;设计可拆卸便携式测量支架,有效避免了污染风险,提高了使用效率;面对γ能谱分析的不确定性,制定详尽测试方案,模拟应急监测,通过反复测试与逐节优化,大幅提高了测量效率。
“永不言弃、砥砺前行”是朱小铰始终秉持的信念。他说道:“此次大比武不仅是技能的较量,更是责任的洗礼。我将继续牢记使命,为生态环境安全贡献监测力量。”
“走到哪学到哪、干一行精一行。”这是刘鑫职业生涯的生动写照。从青涩新手到行家里手,他脚踏实地,从基础学起,八年间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深耕细作,练就了精湛的专业技能。2024年,他首次参加全省大比武便崭露头角,代表四川省出征全国第三届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斩获放射化学实验分析组三等奖。
2016年,刘鑫初入攀枝花市监测站,四年间,他勤勉不怠,扎根有机项目分析一线,铸就了坚实的专业基础。2020年调入省辐射站,面对放射化学这一全新而充满挑战的领域,他刻苦钻研、攻坚克难,迅速掌握锶-90、铯-137等放射性化学分析项目的精髓,完成工作转型,实现了华丽蜕变。
“我在放射性学科领域涉足尚浅,唯有加倍努力,方能弥补不足。”备赛的日子里,刘鑫争分夺秒地“啃噬”专业课程,扩充知识储备,经常深夜伏案钻研法规政策,直至烂熟于心。实验室也成为了他第二个家,他孜孜不倦练习每个项目,精心调整每一个细节,优化流程,力求达到极致的精准与完美,“5+2”“白加黑”成为常态。大比武期间即使突发生病,但他未曾退缩,凭借惊人的意志力,克服身体不适,圆满完成了比赛。
刘鑫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创新探索,曾5次征战IAEA国际比对,深度参与6项国省级科研课题项目,致力于提供科学准确的技术支撑,以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能,全力守护辐射环境安全。
在核医学科的病人注射室,王茜身着白色防护服,手持记录本,目光如炬,透露出无比的决心。她详细记录着室内的每一处细节,病人注射台、废物桶、手套箱……每个监测点位都逃不过她的细致观察。这是王茜备战全国监测大比武的一幕场景。
“获知入选辐射应急监测组的那一刻,我深知这是一场严峻考验。”长期以来,王茜主要专注于放射化学实验分析领域,以求索的精神不断精进技艺,面对各类精密仪器,她操作起来游刃有余,精准捕捉那些微不可察的放射性元素,深入剖析化学的奥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对于核医学科现场监测的考核,王茜坦言自己尚属“新手”。
为从容应对比赛,王茜连续多日奔波于各大医院核医学科,不断优化实验步骤,复盘实验结果,力求精益求精。应急监测设备繁多且笨重,为了节省时间,她进行无数次的模拟演练。拎起笨重的高纯锗γ谱仪,稳稳倒扣三脚架,迅速完成接线、调节高度……汗水浸透衣衫,手臂酸痛难忍,但她从未言弃。从最初的手忙脚乱,逐渐变得沉稳娴熟,在最短时间内,王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身为两位孩子的母亲,王茜温柔而坚定地说:“半年的备赛之路,意味着要暂时放下家庭,彼时大女儿正值调考,但孩子们的理解与支持,给予我勇往直前的力量。”她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以赴备战大比武,在赛场上书写了勇担使命、迎难而上的环保铁军本色。
一起为他们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