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发言摘登
1月21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2025年工作。会上,科技与财务处作书面交流。
2024年,科技与财务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的理念,充分认识生态环境项目是落实国家宏观环境政策实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要载体,是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链条着力做深做实项目工作。
坚持精准发力
聚焦问题谋划项目
以规划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项目谋划储备机制。加强项目谋划指导帮扶,对39个欠发达县项目谋划实施“一对一”帮扶,组织各地重点谋划对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支撑作用大、环境效益显著的项目,避免储备小散项目。会同相关处分领域、分区域制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储备项目清单》,细化梳理具体流域、具体县区、具体点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提出谋划项目建议138项,帮助各地以项目为支撑改善环境质量。全年共组织5批次省级项目入库,新增入中央库项目356个,总投资103.8亿元,成功争取中省专项资金66.8亿元,创历史新高。
加强审核指导
确保项目储备质量
按照“市州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部门会审”的项目入库流程,对地方申报项目必要性、支持污染治理精准性、资金投入经济性、建设方案可行性等全面审查。依托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平台,动态分析各地项目报送、审核情况,及时通报共性问题、典型问题,指导完善项目方案。完善厅专家库管理系统,对参评专家评价打分,不断提升专家评审质量。会同业务处认真开展部门会审,根据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和支持方向,制发《项目储备正负面清单》,帮助各地提高项目编制水平。2024年,我省中央库项目入库率同比提高10%,项目谋划质量进一步增强。
抢抓政策契机
积极谋划重大项目
围绕省委、省政府打好污染防治翻身仗指示,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谋划“蓝天保卫战攻坚赋能行动”,通过竞争立项、财政激励、综合治理的方式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空气质量改善。主动谋划国、省“两新”“两重”项目,牵头梳理生态环境领域设备更新需求1300亿元,组织申报两批次生态环境领域“两重”项目277个,争取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7.07亿元,已组织新储备2025年特别国债生态环境领域项目71个。
拓展投入渠道
助推项目有序实施
会商财政厅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支出方式,采取以因素法为主分配资金,整合原9类支出方向,集中资金支持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并将支持比例提高到70%,调动基层项目工作积极性,促成支持一个、干成一个,全年支持实施项目941个。畅通政、银、企合作渠道,与8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未来三年带动2500亿元投入生态环境领域。持续加强生态环保投融资项目库建设,新增融资项目93个、融资需求921亿元,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会同财政厅、人行四川省分行、省金融局研究制定新一轮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持续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生态环境领域项目。
强化约束激励
充分发挥项目绩效
认真落实“管资金必须管绩效和监督、管项目必须管绩效和监督、管政策必须管绩效和监督”要求,形成“常态化动态监督+重点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绩效评价”的项目监管模式。会同财政厅按月调度、通报已支持项目建设进度,及时督促项目建设。按照厅党组和驻厅纪检监察组部署,牵头开展全省系统资金项目管理专项治理,查找问题711个,完成整改问题472个,督促完善制度221项。树立鲜明导向,将项目执行和绩效情况作为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奖优罚劣督促各地加快项目建设。2024年,全省新建成项目1220个,完成投资93.9亿元,有效促进了各地环境质量改善。
下一步,科技与财务处将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抓实抓牢抓好生态环境项目管理这个主线,优化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谋划储备更多优质项目,加强资金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有序实施,更好服务全省生态环境工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