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晚八点,乐育书院导师主题研讨周活动在乐育书院C303如期举行,本期主题研讨活动邀请了张萍老师为大家分享“物理教育研究概述”主题研讨。
导师介绍
张萍,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改革和研究专项组主任。曾在哈佛大学,悉尼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和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教育研究和科学教育研究。
精彩回顾
活动伊始,张老师通过系统阐述,不仅让同学们对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有了直观而全面的认知,还深刻揭示了我国教育研究在过往面临的挑战、当前的落后状况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紧接着,张老师围绕PER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两大核心板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享。在质性研究的探讨中,张老师明确指出,这一领域涵盖了探索研究、诊断研究及预测研究三大维度,为同学们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解析PER概念时,张老师巧妙地以牛顿第三定律为引子,结合学生的前概念,生动举例说明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能遭遇的、由学生认知差异引发的教学难题。张老师强调,教师应首先准确探明学生的初始概念,进而引导其逐步构建起科学的、稳固的知识体系。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对于教学方法的独到见解。她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如何灵活运用,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中学课程中直流电路的教学为例,张老师详细分析了学生在理解电流流经用电器前后大小变化时的疑惑,并指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张老师也坦诚地指出,在当前高考选拔机制下,传统教学模式或许显得更为“有效”,但面对素质化教育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勇于变革,积极探索并实践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最后,张老师以满腔热情鼓励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大学这一宝贵的学习阶段,要勇于尝试,广泛接触不同的人群,游历不同的地方,以此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认知。
学生感悟
学生A
张老师对教育研究的透彻分析,让我直观地认识到我国在教育领域的现状与提升空间。她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不仅增强了我对教育创新的紧迫感,也为我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将前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改进,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学生B
张老师关于教学方法的独到见解让我受益匪浅。她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与教学目标的高度匹配,让我意识到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金律,只有最适合当前情境与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张老师通过直流电路教学的实例,生动展示了不同教学方法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选择最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教学方法。
-The End-
文字丨莫慧媛
图片丨莫慧媛
排版 | 莫慧媛
审核 | 张婧 康敏晴 陈晶
反馈诉求,解答疑惑
请发送至乐育书院院长信箱:
leyuyzxx@bnu.edu.cn
投稿请发送至
乐育书院全媒体宣传中心公邮:
lysyq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