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新美术馆盘点 | 校园实验场?都市连锁店?

时尚   2024-12-07 18:02   北京  





一座美术馆以陶为名,不难想象,UCCA陶美术馆的放弃一定与得到一样多。陶现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材料、媒介,这座以陶命名的美术馆要从当代艺术的视角,重新叙述、呈现陶。


坐标:江苏宜兴

美术馆:UCCA陶美术馆


摄影:朱迪(AGENT PAY工作室)


馆长:田霏宇

摄影:Stefen Chow


建筑大师隈研吾的新作—陶美术馆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拉开了大幕,江苏又添一座大师地标。


远远望去,美术馆仿佛陶土堆成的一个不规则建筑,网友戏称其为 “毛坯房”。但大众审美的差异不妨碍它火速出圈,建筑外立面采用的是手工烧制的陶板,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呈现变幻莫测的“窑变色彩”,非常有辨识度,这是隈研吾首次使用“陶”作为建筑材料,其色彩灵感源自宜兴著名的紫砂。


这也是中国首家以“陶”命名的当代美术馆,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展览都与陶相关。沿着“陶”这条主线,开馆的首展就展出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65位艺术家的69件(组)和陶相关的作品,以面向全球创作者多元、兼容的文化态度出发,对国际视野下陶瓷艺术创作方法论的共通性与多样性展开讨论。从海量作品中筛选,他们运用丰富多元的艺术语言诠释陶艺的蜕变与重生,呈现出一幅跨地域的、富有活力且不断演变的当代陶艺图景。



UCCA陶美术馆开馆展“器之道”展览现场图


有“中国陶都”之誉的江苏宜兴,曾经的紫砂小镇,有了属于自己的美术馆,腰板可以先挺一挺了。想来用不了多久,这里将成为“陶”这门艺术的文化交流中心之一。


忘了说,这家陶美术馆是UCCA馆群的第四座美术馆,也是首次尝试设立以一个专业的艺术门类命名的美术馆。UCCA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是798艺术区最著名的打卡点之一。


近些年UCCA的发展很是迅猛,越来越给人一种连锁店的“错觉”:从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UCCA Edge、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UCCA Dune),再到江苏宜兴UCCA陶美术馆。如果别的美术馆品牌也能将自己打造成此般链条,相信我们的民族美育普及指日可待。

UCCA馆群的四座美术馆各具特点,也在与当地文化生态相匹配中展现出不同“性格”。作为运营的核心和主体,北京主馆承担着核心驱动的作用,位于北戴河的UCCA沙丘美术馆和位于上海静安区的UCCA Edge在某种程度上与当地的社区建设和经济转型息息相关,逐渐拓展其美术馆所辐射的商业版图和品牌的多元跨界合作。


摄影:朱迪(AGENT PAY工作室)


回顾UCCA的发展历史,从2007年以非营利美术馆的状态成立,至今已走过17个年头,加之其与所处的798艺术区的深度生态联结,UCCA可谓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与繁盛,也相伴了几代艺术创作者、艺术从业者的成长历程。作为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馆,其自身也不断自我变革乃至重组,在美术馆行业如何参与社会生态的共创、共利上做出了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工作和探索,最终形成了UCCA如今的艺术版图。

尽管UCCA已布局多处艺术空间、组织形态,以及面向公众不同形式的艺术内容输出、商业拓展业务,但对于UCCA来说,“艺术机构”是自始至终所坚持的定位,“在一个相对庞大的体系下,艺术的核心价值和我们对艺术使命的追求始终不变”,馆长田霏宇坚定地说。


在馆长田霏宇看来,“陶,并非只是工艺,陶已经是当代艺术非常常见的媒介。而UCCA陶美术馆的设立是在坚持对当代艺术的专业和热情之上与陶艺进行的结合与呈现”。在江苏宜兴,UCCA陶美术馆很明确的展现出参与城市复兴或城市升级的责任, “这是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对城市升级的新认知,这也是一个机遇”。


发现宜兴的特色,“各地区的当代艺术机构可以结合本地的人文和艺术特点来触发当代艺术,并且在这个框架中挖掘新的可能”。除了美术馆设立前期的实地考察调研外,田霏宇与宜兴本地的接触从90年在中国留学时便开始了,从绿皮火车和陶艺市集,至如今城市配套文化设施、创意经济社区的兴起,几十年间他也看到了宜兴这座城市的面貌变化,也带领着团队陪伴UCCA陶美术馆在筹建过程中的场馆建设、内容运营,乃至采购和空间装修的每个细节。


塞尔焦·古廖利,意大利,《组合》,1986,陶瓷,52×63×38cm


井户真伸,日本,《花花》,2005,陶瓷



陶美术馆的前身是一座工厂——丁蜀镇陶二厂,曾是这座小镇重要的生活中心、经济中心,再度以文化艺术的面貌融入到人们对本地的认知中。不仅是本地,“环太湖湖区域或者说江浙区域道路交通网非常发达,近距离、跨城市的成行可以成为本地人们的一个生活习惯。从这点上来说UCCA陶美术馆可以辐射到整个江南地区”。


“艺术机构有责任去选择和呈现基于其所在语境和场景下的好艺术,当然好艺术并非有一个量化标准,艺术是多元和包容的”,这句话是UCCA的Slogan,对田霏宇来说,馆长的角色就像是“制片人+导演”。


艺术永远是核心价值。这种多元和包容也可以从美术馆运营本身的两个关键因素“内容”和“观众”得到体现。内容在此指艺术机构的出品,“我们是艺术至上主义,可以说UCCA所要呈现的任何东西,首先是尊重并为艺术家提供一个最有效的发挥空间,我们会认为通过呈现艺术家的事业,艺术机构才能体现出最佳的状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的重要艺术家都在UCCA举办了个展和回顾展,UCCA也曾出展出过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的重要展览,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展览都验证了田霏宇的说法。


17年,UCCA伴随了几代观众的成长,从专业观众到更多的大众,田霏宇在第一线感受到了美术馆观众群体的变化,“观众的年轻化是中国的美术馆的一个重要特点”。结合美术馆的出品,UCCA在不断地加强观众体验上的工作乃至运营策略的改变。能够真切和敏锐的把握用户习惯,注重观众的反馈,才能真正形成与观众对话、与群体沟通—这些工作的最终目标则是在美术馆提供“惊人的线下体验”。


当下,美术馆行业整体都在出积极寻找新的生长模式和状态,究其原因既有常说的“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在技术和媒体推动下的视觉文化的变动。美术馆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特点, UCCA陶美术馆的设立正是艺术机构运营模式之一,将自身置于参与社会构建的主动角色,积极探索文化艺术在社会整体下的融合共生之路,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拓展了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






撇开城市的纷扰,躲进大学校园,在里面安静、沉浸地看展,周围没有只把作品当背景摆拍的打卡观众,这是重力场美术馆给你的高质量的周末时光。


坐标:深圳

美术馆:重力场美术馆



主任:黄顺真


展览负责人:张旭


“我更想在你面前剥开一个橘子,用指甲掐线,扒皮,把粘在手上的丝络扔进火炉,分几瓣放到你手里……而不是排一场大戏给你看。”展览负责人张旭说。这个比喻就是这家美术馆给人的感觉,小、美且真诚。

这确实是一座“小而美”的美术馆,就设立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中,属于香港中文(深圳)大学艺术中心的一个重要项目,但独特的位置优势保证了观众的质量。它名为重力,实为动力。它背靠大学,依托大学的人文情怀与学术供给,有大量的学生参与,有跨学科、跨专业的共创态度,以及来自大湾区多年来当代艺术资源的吸纳,相信这家美术馆的开幕,会为深圳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开馆展“山河入海”现场



聊重力场美术馆,就不能不聊其所在的学校。其实在这所年轻的综合类大学里,目前还没有相关艺术专业的设置,重力场美术馆承担了学生艺术教育的职能。它与学校各书院、学院的关系“更像是一个融汇和放大的平台,起到媒介融合作用”。主任黄顺真女士说,“我们相信学生在大学四年在这里接触的文化艺术课题会为他们带来改变”。

展览负责人张旭关于橘子的精妙比喻,任谁听了,都能感受到美术馆的真诚与妥帖。来到这里,你只需要尽情地享受当观众的乐趣—体会真实的关于艺术本体的真诚对话、演绎。没有压力,没有玄幻,允许一切发生,回应也会被悉数接收。从这一点上来说,重力场美术馆非常纯粹,它不设限,更不受限,也不会为谁做出妥协和改变。

这是重力场承担的“与公众对话的天然使命”,张旭说,“这不仅是美术馆与公众的对话,也是大学与公众的对话。一所大学的学术科研成果可能需要多层转化才能与公众产生关系,而美术馆是最直接的向公众传递和分享大学价值理念的窗口”。在具体运营上,美术馆希望其自身既开放,又要保持审慎。这两者并不矛盾,相反正是出于这两种态度的平衡和互补,才能呈现出一个综合类大学美术馆的优势和特点。

在重力场美术馆,我们能看到艺术最前沿的发展形态。

近期呈现的题为“探针媒介”的展览,由龙星如担任策展人。展览陈到的作品在气候变化、地质过程、机器智能和人的感知之间建造起一个个彼此相切但又不至于纠缠的线条网络,微距相机、NOAA的水听器、水质传感器和高精度3D扫描等“探针”工具,也在每件作品中引入了不论是对微观物质世界还是对漫长地质时间的样本与叙事纹理。


探针媒介”展览现场

显灵:星际雕塑,陆平原,“探针媒介”展览现场

蛤蜊,Marco BAROTTI,“探针媒介”展览现场

混乱记忆器,邵纯,“探针媒介”展览现场


“探针媒介”是一个关于态度和方法,而非具体研究课题的展览,它更关注于观察点本身的移动而非观察的结论。展览试图用一种“轻轻相切”的方法,带入关于艺术与科技合作,关于大湾区技术关键词以及“方案与半成品”的生产性的讨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教育理念—“文理兼达,全人全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是重力场美术馆最初的倡导者,这位校长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他也是一位书法家,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思考,他还是“全人教育”理念的提出者,一直坚持在学生全人培养的过程中加入艺术的教育。

重力场美术馆在他的理念下,成了一处发展的实验场。这场实验对于美术馆模式的探索或行业的多样性来说,也将占据一定的样本价值和意义。



策划、编辑-原晓

新媒体编辑-锦鲤

采访、文字-安亚飞

场地摄影-白峰、兰卡威 

部分图片提供-各美术馆










风度Life
汇聚时尚资讯,感受时尚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