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上帝法则》5:专注于你的感觉,收获你的梦想
文摘
心灵鸡汤
2024-09-22 17:30
云南
今天,我们就以大家最熟悉、最感兴趣、最离不开的钱为例,来看看为什么越执着于某物,反而越难以得到它。当你满脑子都是钱,一门心思想搞到钱的时候,你的大脑里还装得下其它的东西吗,你的眼睛里还看得见其它的可能或机会吗?我们说过,钱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载体和中介,它只是价值的载体,而不是价值本身。想象一下,给你一个封闭的房间,里面堆满了你10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所有的墙壁、家具和物品都是用钱做的,你出不去,外面的人事物也进不来,也就是钱失去了价值交换的载体功能,请问钱对你还有价值和意义吗?钱只有花出去,交换回来你想要的东西,它才有价值,否则就是废纸一张。也就是说,钱是用来解决我们的需求问题的,而不是用来欣赏和观看的。它承载价值,但本身没有价值,就其实用功能而言,它甚至还不如一张卫生纸来的舒服。所以一门心思追求没有价值的钱的本身,就相当于去追求一堆没有太多价值的废纸。它可以给你带来任何你想要的东西,而你最想要的居然是一堆废纸,你让它情何以堪?所以它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钱来到你的身边——因为那对于它来说,实在是太屈辱、太丢份了!你已经拥有,而且非常充裕、丰足的东西,比如打开水龙头就流出的水,摁下开关就来的电,你会朝思暮想、孜孜以求吗?也就是说,我们拼命追求的东西,是我们没有、缺乏和匮乏的东西。你播下了没有、缺乏和匮乏的种子,收获的只会是更多的没有、缺乏和匮乏。当我们专注于问题本身的时候,我们的境界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接近了事情的核心和本质。我们把想象力和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用钱来解决的这个问题之上,拆解和分析它,看看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或者除了钱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解决办法。此时,我们打开了自己的思路,拓展了自己想象的空间,自然会找到和发现更多的希望、机会和可能。此时的钱,成为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钥匙和工具,恢复了它本身的媒介和载体的功能。当我们解决了问题,为别人提供了帮助、服务和价值,钱不过是我们应得的奖励和报酬。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施比受更加幸福”。也就是,当我们看到自己提供的解决方案、帮助和服务满足了别人的需要和需求,我们会产生一种成就、愉悦和满足感——我对别人和社会是有用的,我的付出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我们的问题,其实就是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实现了价值的转移和交换——得到报酬而解决的。比如我们之所以需要一笔钱,是因为我们需要用这笔钱去买一辆车,买车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缺少这笔钱。也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样得到这笔钱——你肯定不会想去偷、去抢、去骗、去买彩票、去不劳而获吧?唯一的办法就是为别人提供他们需要的价值或服务,从而获得相应的报酬。你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得到了报酬,解决了缺少这笔钱的问题,买了想要的这辆车,满足了自己的需求。而你买了这辆车之后,制造、销售这辆车的各个环节的人获得了收入,你可以带着家人、朋友去兜风、去郊游,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这就是所谓的“成己达人”。我们会越来越喜欢这样的感觉,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动力。会更加努力、付出更多,自然也就得到了更多的回报和报酬。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了吧,我们所做的一切的最终目的,指向的是我们所喜欢的感觉。而感觉不是凭空而来,它需要相应的实相来维系和支撑。这也是大部分人之所以成为大部分人(即执着于物,却难以得到物而被困于物的人)的原因。比如,面对同一辆车,有些人会表现得手舞足蹈、欣喜若狂,而有些人却表现得平淡如水、无动于衷,而有些人甚至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车是同样的车,感觉却是迥然各异,你还认为是实相吸引来感觉吗?也就是说,我们最终追求的是一种感觉——富足、愉悦、幸福、满足和自由。实相不一定能够带给我们想要的感觉,而感觉却能吸引和创造我们想要的实相。因此,我们想要得到一件东西,不应该执着于这件东西本身,也不要专注于它能够满足我们什么现实的需求,而应该发挥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找到拥有这件东西、解决了我们需求之后,所带给我们的体验和感觉——这才是我们真正的需要和需求。当这些我们喜欢、甚至不由自主地想要一次次反复体验的感觉深入和铭刻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让潜意识接受、认可和喜欢,它会调动其无所不能的能量去组织、吸引、创造符合我们梦想的场景和画面的人事物、资源和条件。它会有意无意地引导我们来到能够产生这些感觉的状况和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做出已经在潜意识中演练过无数遍的、下意识的行为和举动。钱财、关系、名声、地位等等我们所追求的身外之物,只不过是这种感觉之下,随之而来的附加产物,或者说是匹配这些感觉的应景之物。一切都是为我们的感觉而来,一切都是最好、最自然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