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寻周记 探源礼乐文明】岐山县京当镇西戢村:显武于乱世 藏武于和平

政务   2024-11-22 17:15   陕西  

一个强大的帝国,除了有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更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军队征战四方。当采访团踏入岐山县京当镇西戢村时,仿若走进了一个被岁月尘封的历史之地,这里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着关于“武”的故事。

西戢村由自然村戢武村和西庄村合并而成。刚进原戢武村口,一座观楼便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古朴而庄重的建筑,雨雾交织中散发出一股肃杀之风,宛如从古老的战场上吹来,带着金戈铁马的气息,让每一个踏入此地的人一扫赶路的疲惫,瞬间被一种凝重的气氛所笼罩。观楼就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村子不平凡的过往。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村文化广场,这里如一座西周历史的露天博物馆,姜子牙雕像庄严肃穆地矗立在广场中央,他那深邃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注视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姜子牙雕像后方,西周兵器雕塑形态各异,它们是尚武时代的有力见证。西周战车彩绘栩栩如生,仿佛只要一声令下,它们就会再次驰骋战场。广场石壁上,雕刻着此地的不凡之处——“戢武”之地实为先周王室武装部队冷兵器大库之所在,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周王朝曾经的辉煌。
为何会在此地呢?相关专家介绍,戢武距离西周政治中心京当的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满足突发战争时快速集结的要求,是西周军事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周武王伐纣胜利之后,勇士们班师回朝,解甲归田,他们将刀枪弓箭存放于此。那一刻,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和平的曙光洒向这片土地。人们告别了战乱之苦,迎来了较为长久的和平时期,开始过上了安定祥和的日子。
“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是《诗经·周颂·时迈》里的一句诗,大意是我们将收起干戈、封存弓箭,从此再不使用。戢武这个地名所表达的意思与这句诗颇为吻合,它传达的是一种尚和息战的美好愿望。但这里的“戢武”并非禁武,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藏武。
藏武是将武力作为一种保障和平的力量隐藏起来,尽管宝剑入鞘但锋芒仍在,在和平时期保持克制,不主动挑起战事,然而一旦和平受到威胁,便有能力捍卫。周人在经历了灭商战争的残酷后,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周武王也深知武力只是手段,和平才是最终的追求。
戢武村,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向每一位到访者讲述着周人结束战争、爱好和平的伟大理念,这里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守护着这份和平的信念。它也提醒着人们,和平来之不易,需要用心去守护。笔者在这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村落的变迁,更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传承。(康健)
声音
西戢村监委会主任曹佰兴:村史不能忘 故事永流传

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先人对岐山这片热土的慷慨馈赠,如何利用好这笔遗产,让周礼文明之光穿越三千年照亮当代?这是每个生在这片热土上的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西戢村村史馆,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西戢村村史馆内,墙上有周文王提倡的“敬老、慈少、笃仁”仁政治国理念,各种与周礼文化相关的图片、史料琳琅满目,生动展现着周礼文明风貌。从衣食住行到礼仪祭祀,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周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周礼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西戢村监委会主任曹佰兴说:“戢武村与西庄村合并后成为现在的西戢村,而村史馆依然沿用戢武村的风格,这是我们传承周礼文化的重要举措。希望每一个走进村史馆的人,能够感受到绵延至今的周礼文明,从而在现代生活中延续这种美德。我们希望通过村史馆,让古老的文化活起来,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让子孙后代铭记这片土地的文化根源。”(康健)
记者手记
“诗与远方”的开始
李依涵
走进原戢武村的文化广场,一块石碑映入眼帘,上面刻着:“周三王崇德尚和的理念锻造了周人反战求安又永不畏战的性格。”
这句话,仿佛是对周人精神的最好诠释。
拨开历史的云烟,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曾经的这里:战场上西周战车如狂风般掠过,战马的蹄声踏碎寂静,沙尘在兵器碰撞的火花中飞扬,校场里士兵的操练声沉闷而有力,回荡在这片土地之上。而当周武王伐纣胜利之后,周勇士们班师回朝,大家终于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解甲归田。
在那一刻,戢武,便成为周人心中一个特殊的栖息地,成为他们心中的“诗与远方”。历经颠沛流离的周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开始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历史与传奇。
来源:掌上宝鸡

岐山县文化和旅游局
岐山县文化和旅游局旅游品牌形象宣传推介,提供旅游公众信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