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三千多年前,周人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翻越梁山,渡过漆水、沮水,来到了岐山脚下的周原。他们在这里修筑城郭、营造宫室,休养生息、励精图治,一步步地实现着梦寐以求的翦商大业。
驱车从岐山县城出发,一路向东北行驶,穿过错落的村庄和广袤的田野,大约30分钟后,来到周原遗址的核心区——岐山县京当镇。刚下车,岐山县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乃璋向北一指,说:“这,就是岐山。”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绵延起伏的山峦间,有两座大山格外显眼,它们山体相依、山峰相斥。这,就是屹立万年、亘古未变的岐山。
“岐山,原名歧山,当地人叫箭括岭,是说这两座山相向而立,远远看去,如同箭尾部的分叉,整齐而又对称。”傅乃璋说。当年,周人长途跋涉,落脚到岐山脚下的周原,经历了古公亶父、季历、姬昌三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在武王姬发手中,实现了克殷灭商的壮举。光阴流转,政权更迭,岐山岿然不动。这,就是见证周人崛起、周朝建立的岐山。
探访岐山的当天,我们受邀参加了岐山县周文化研究会召开的《周文化传承丛书》首发式座谈会。《周文化传承丛书》是岐山县周文化研究会历时三年、倾力编撰的一套阐释和弘扬周文化的皇皇巨著。发祥于岐山的周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源,蕴含的敬天保民、崇德尚礼、和谐仁爱、奋发图强等思想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这,就是孕育礼乐文明、肇启华夏正脉的岐山。
今天,我们站在岐山脚下,四周沃野茫茫,远处群山莽莽,凝神静息,似乎还能看到周人耕田种地的身影,还能听到周人厉兵秣马的号角,更能感受到周人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这,就是岐山。
“周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德、礼、和、诚、勤、仁、孝等理念。”傅乃璋说,“我们致力于将这些理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周文化中的精华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比如,我们将周文化中的孝道文化与现代家庭伦理相结合,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们将周文化中的诚信理念与现代商业道德相结合,倡导诚信经营的商业理念。”
傅乃璋表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传承方式、拓宽传承渠道,让周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为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无论大学教授还是乡土专家,无论文化学者还是媒体同行,大家一致认为,周文化不是某地的周文化,而是中国的周文化,甚至是世界的周文化,因此各方不能各说各话,而要抓大放小、求同存异,共同奏响周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最强音。这需要我们打破地域界限、跨越学科壁垒,将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教育普及、旅游开发等多方面资源有效整合,让周文化不仅成为学术研究的瑰宝,更成为增强民族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桥梁。
在“合唱”中,每个角色都至关重要,每个声音都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这份沉淀几千年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世界听见带着周文化特质的“中国声音”,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来源:宝鸡日报